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家祭 促日本承认历史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日本人在南京杀死这么多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承认呢?他们为什么不敢到南京来呢?”12月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再次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87年前惨遭日军杀害的7位亲人。已经95岁高龄的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日本官方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家庭祭告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老人及部分幸存者后代,纪念馆员工和南京青少年代表来到刻满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的“哭墙”前,依次献花、鞠躬,以表哀思。

  “我又来给你们献花了,今年我95岁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夏淑琴在女儿和外孙女搀扶下,缓缓走到“哭墙”前,一边献花一边喃喃说道,“你们都是日本人杀的,但是他们到现在还不来(道歉)。”

  “安息吧,死难的同胞们!”今年90岁的刘民生在向遇难亲人和同胞献花时,也不禁喃喃说道。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刘民生还只有3岁半。

  “这就是当年被日本人刺伤的伤疤。”在家祭后接受采访时,刘民生挽起裤脚向记者展示伤疤。虽然已经过去87年,但他小腿上的伤痕仍然清晰可见。“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瞭解南京大屠杀史实,让历史不再重演。”

  幸存者后代:传播历史真相义不容辞

  在家祭仪式现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任颖、于恬祥、夏媛、蒋秉錞,用缓慢而低沉的声音诵读诗人冯亦同撰写的诗歌《江东门的钟声》,表达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悼念。   蒋秉錞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陈桂香的曾孙,也是今年10月上岗的第三批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他说:“我的太奶奶曾去日本参加证言集会,今年3月,她离开人世。作为幸存者后代,传播历史真相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来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12月2日电/“日本人在南京杀死这么多人,为什么到现在还不承认呢?他们为什么不敢到南京来呢?”12月1日,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再次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祭奠87年前惨遭日军杀害的7位亲人。已经95岁高龄的她希望在有生之年,能看到日本官方承认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

  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前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家庭祭告活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夏淑琴、艾义英、刘民生老人及部分幸存者后代,纪念馆员工和南京青少年代表来到刻满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姓名的“哭墙”前,依次献花、鞠躬,以表哀思。

  “我又来给你们献花了,今年我95岁了,不知道以后还能不能来。”夏淑琴在女儿和外孙女搀扶下,缓缓走到“哭墙”前,一边献花一边喃喃说道,“你们都是日本人杀的,但是他们到现在还不来(道歉)。”

  “安息吧,死难的同胞们!”今年90岁的刘民生在向遇难亲人和同胞献花时,也不禁喃喃说道。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时,刘民生还只有3岁半。

  “这就是当年被日本人刺伤的伤疤。”在家祭后接受采访时,刘民生挽起裤脚向记者展示伤疤。虽然已经过去87年,但他小腿上的伤痕仍然清晰可见。“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瞭解南京大屠杀史实,让历史不再重演。”

  幸存者后代:传播历史真相义不容辞

  在家祭仪式现场,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任颖、于恬祥、夏媛、蒋秉錞,用缓慢而低沉的声音诵读诗人冯亦同撰写的诗歌《江东门的钟声》,表达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悼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