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分析:中日关系进入新阶段 新年可期

1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新华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 徐梦溪)2019年,中日关系乘着暖风继续前进。12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华出席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双方再次确认了习近平2020年春天将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和对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努力方向的相关事宜。笔者认为,此次会面展现了中日双方站在更高格局上,希望持续改善两国关系的共同愿望。

  自2017年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持续改善。2017年5月,日方派遣代表团来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且频频释放改善对华关系的信号;2018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问日本,标志着两国关系重回正轨;随后,2018年10月,安倍来华正式访问,这是时隔七年日本首相再次访华,意义重大;2019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大阪出席G20期间与安倍晋三举行会晤,原则性接受了明年国事访问日本的邀请。

  中日关系转圜来之不易,真正的开始甚至要追溯到2014年APEC会议上的习安会。随着2012年日本购岛引发中日关系陷入冰点,中日关系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冷经冷”的状态,2014年,中日两国在海上冲突不断,两国关系更为严峻,但也是从2014年开始,安倍首相开始调整对华态度,中日双方发布了四点原则共识。

  笔者认为,中日关系转暖出自中日的需要,也是因应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首先,正是因为尝试过两国关系僵持所带来的寒冷,日方才真正领会和邻居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中日作为地缘上搬不走的邻居和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强国,两国保持热络的民间往来和经贸交流满足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地区层面,中国实力提升,中俄的友好关系越来越稳固,同时半岛局势出现缓解迹象,东亚格局正在变化,日本也必须顺应大势做出调整。

  国际层面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日关系的微妙变化。特朗普任下的美国对外实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相比以往的总统,特朗普更重视美国的经济利益,对于日本建议的TPP和印太战略,特朗普一是主动退群一是没有表示出太大兴趣。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让日方感到不安,这也促使了日本进一步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针对中日关系的变化,日本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撰文指出,“与现在相比,今后的日中关系不是在战术上,而是在战略上将会更加亲近。   中国前驻日大使程永华说:“经历了这些年以后,双方都认识到,关系不好对两国都不利,友好合作对两国都有利。双方都经过认真的思考,应该说找出了一个邻国间的相处之道。”对于这个“相处之道”,安倍晋三在2018年接待李克强总理访日的招待会上说了一句很形象的话,那就是:“日中两国进入由竞争走向协调的时代了”。

  但笔者也注意到,尽管中日关系已经回到正常轨道,但是距离真正的蜜月期仍有差距,差距就在于两国互信还不足够。

  笔者认为,要增强互信,一方面两国要从多领域开展合作,重塑互信。鉴于两国存在许多政治和历史问题,可以从一些含有政治和历史因素较轻的、容易推进和开展的,同时也容易产生成果的领域开始,累积共识,树立两国推进合作的信心。此次安倍访华期间提到两国都面临环境问题和老龄化问题,这两者就是合适的目标领域。

  另一方面,中日要对两国关系的未来和前景有共识。就此,习近平主席与安倍首相在今年的两次见面中都提到要“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实际上,安倍也多次提到要“开创中日关系的新时代”,关于新时代的中日关系,习近平主席的解释有两个关键,一个是要以全球大视野思考和谋划两国关系作为共同战略共识,一个是要把握正确方向,巩固两国关系政治基础。笔者认为,中日双方不仅是官方层面,民间层面也要对推动两国关系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达成共识。

  两国关系从几乎降到冰点到破冰再到步入正轨,是两国因应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和国内需求变化所做出调整的结果。中日两国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临迈上新台阶的重要机遇。2020年,中日关系将如何再进一步,值得期待。

12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新华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1月1日电(记者 徐梦溪)2019年,中日关系乘着暖风继续前进。12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来华出席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双方再次确认了习近平2020年春天将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和对推动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中日关系的努力方向的相关事宜。笔者认为,此次会面展现了中日双方站在更高格局上,希望持续改善两国关系的共同愿望。

  自2017年起,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持续改善。2017年5月,日方派遣代表团来京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且频频释放改善对华关系的信号;2018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日出席第七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并正式访问日本,标志着两国关系重回正轨;随后,2018年10月,安倍来华正式访问,这是时隔七年日本首相再次访华,意义重大;2019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到大阪出席G20期间与安倍晋三举行会晤,原则性接受了明年国事访问日本的邀请。

  中日关系转圜来之不易,真正的开始甚至要追溯到2014年APEC会议上的习安会。随着2012年日本购岛引发中日关系陷入冰点,中日关系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政冷经冷”的状态,2014年,中日两国在海上冲突不断,两国关系更为严峻,但也是从2014年开始,安倍首相开始调整对华态度,中日双方发布了四点原则共识。

  笔者认为,中日关系转暖出自中日的需要,也是因应地区和国际形势的变化。首先,正是因为尝试过两国关系僵持所带来的寒冷,日方才真正领会和邻居保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中日作为地缘上搬不走的邻居和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强国,两国保持热络的民间往来和经贸交流满足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地区层面,中国实力提升,中俄的友好关系越来越稳固,同时半岛局势出现缓解迹象,东亚格局正在变化,日本也必须顺应大势做出调整。

  国际层面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美日关系的微妙变化。特朗普任下的美国对外实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相比以往的总统,特朗普更重视美国的经济利益,对于日本建议的TPP和印太战略,特朗普一是主动退群一是没有表示出太大兴趣。美国外交政策的重大变化让日方感到不安,这也促使了日本进一步寻求与中国缓和关系。针对中日关系的变化,日本东京大学川岛真教授撰文指出,“与现在相比,今后的日中关系不是在战术上,而是在战略上将会更加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