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访张学良旧居觅两岸历史渊源脉络

老虎厅是大青楼里最著名的地方(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渖阳10月2日电(记者卢哲)2024辽台经贸交流合作周近日在辽宁渖阳开幕。期间,部分参与活动的嘉宾参观了位于渖阳的张学良旧居,一睹当年重大历史事件酝酿、决策和发生地的“现时风貌”,寻觅历史与现在的“渊源脉络”。

  2024辽台经贸交流合作周活动以“振兴谱新篇,融合创未来”为主题,聚焦两岸产业创新合作,支持台商台企共享东北振兴发展机遇,共有来自两岸的近300名嘉宾参加。在活动周期间,部分参与活动的嘉宾来到位于渖阳的张学良旧居参观。

  张学良旧居,又称张氏帅府、大帅府或少帅府,是北洋政府末代元首、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和其长子张学良主政东北时期的官邸和私宅,总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景区。

  张学良旧居始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9月,民国五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逐步形成了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等四个部分组成的的建筑体系,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栋57间。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主要有大青楼、小青楼、西院红楼群及赵一荻故居(赵四小姐楼)等建筑。

张学良雕塑(中评社 卢哲摄)

  在大青楼,参观团驻足时间最长。大青楼是集办公与居住为一体的建筑,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历经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宇霆、常荫槐、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老虎厅是大青楼里最著名的地方,张作霖时期这个房间是第三会客厅,因摆放有汤玉麟赠送的两个老虎标本而得名,而在张学良时期,震惊全国的“杨常事件”就发生在这里。

  在大帅府的东院,有一座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小青楼在设计上融入了很多西方元素,弧形窗口的镇石是典型的西洋风格。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成重伤的张作霖在这里走完了一生。

  参观团中,有在上海投资多年的台商对中评社记者表示,虽然不是第一次来到渖阳,但对这里的历史人文景点还是非常有兴趣。“今天参观张学良旧居,亲眼看到了历史大事发生的场地。一代枭雄张作霖乱世崛起,张学良改弦易帜、促成统一的曲折历程。从中能看到两岸共同的历史,找到其中的渊源脉络。”

大青楼(中评社 卢哲摄)

中西合璧式的二层砖木结构小楼,采用青砖青瓦建筑而成,俗称“小青楼”(中评社 卢哲摄)

大青楼是集办公与居住为一体的建筑,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中评社 卢哲摄)

大青楼(中评社 卢哲摄)

原府邸宴会厅(中评社 卢哲摄)

原府邸宴会厅(中评社 卢哲摄)

原东北政务委员会办公室(中评社 卢哲摄)

张学良旧居院门(中评社 卢哲摄)

张学良办公室(中评社 卢哲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