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星:习主席精辟总结澳门一国两制经验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 沈而忱)12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澳门视察,并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伟星向中评社解读了习近平在澳讲话精髓之处,他认为习主席讲话高屋建瓴,寓意深远,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总结了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基本经验,值得各界人士认真研读和细心领会。
在习主席一系列讲话中,在欢迎晚宴和庆祝回归二十周年大会上这两篇讲话最为重要。这两篇讲话的对像不同,侧重不同,都非常精辟地总结了澳门回归的成功经验,回答了什么是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这个问题。前者主要是讲给澳门市民和社会听的,内容比较具体,措辞比较亲切;后者则是讲给整个国际社会听的,措辞严谨,是在一个非常庄严场合,向世界发出的一种政治宣示。习主席概括的澳门“一国两制”的五大亮点和澳门实践的四点经验,对今后”一国两制“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对此胡伟星谈了他的四点分析和体会:
第一,澳门的成功实践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了落实“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必须捋顺,“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确立了“一国”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宪法、基本法来建立稳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有了宪制秩序,“一国两制”才能在特别行政区成功运行。因此,把握好“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就无法做到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又实现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这里的核心问题,也是难题,在于如何将维护中央对特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澳门的“一国两制“实践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个关系,它既坚持了“一国”的原则底线,维护了中央全面管治权和宪法、基本法权威,同时也有效地使特区政府能够依法施政,行使高度自治权来治理澳门事务。
具体来说,澳门实践有几点经验具有参考价值。首先,澳门在确立自己宪制秩序和治理体系时通过了“23条”国家安全立法和《国歌法》,成立了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落实了特区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所承担的宪制责任,这不仅让中央放心,也使澳门与内地有足够的政治互信。另外,澳门的治理体系是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系,回归二十年来运行得顺畅。行政长官代表整个特区向中央负责,行政、立法、司法之间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比较恰当,内耗较小,没有出现重大政治争议。最后,澳门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开放,稳步推进,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
第二,澳门成功实践也在于澳门有一个坚实社会政治基础去支撑“一国两制“的落实。澳门社会政治基础的基调是“爱国爱澳“,爱国家和对国家的认同在澳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爱国爱澳”已经成为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根深蒂固。这种根深蒂固的国家认同得益于爱国教育,澳门通过各种方式培养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澳门的社团文化发达,且大多数社团都秉持着“爱国爱澳”的原则,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与内地发展更紧密关系,社团也相对比较团结,有政治共识,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这也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原因之一。
第四,习主席在庆祝大会上讲话对外传达了一个强烈政治信息,香港和澳门事务完全是中国内政,用不着任何外部势力指手画脚,也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这是中国最高领导人通过澳门回归20周年庆祝大会这个庄严场合,向外部世界发出的一个很强烈的政治信号和宣示,中国政府不允许外部势力干预香港和澳门事务,中国政府会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上会做更多的事,防止外部势力的渗透。
对于习主席对澳门提出的四点希望,胡伟星认为非常准确和全面。虽然澳门回归后的“一国两制“实践比较成功,但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仍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第一,习主席提出要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特特区治理水平。回归后,虽然澳门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但是特区政府在公共行政和治理水平上需要进一步提升,要提升公共行政效率、加强各部门协调、优化决策机制、提高公务人员施政能力、加强政府与社会的沟通,在决策的科学化、为社会服务、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等方面也有改善的空间。
第二,习主席提出的坚持开拓创新,进一步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就是指要推动经济的适度多元化,使澳门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个是澳门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即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想要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就要改变经济结构,要把一家独大的博彩业发展成为大的服务产业,要发展博彩业相关的周边产业,例如酒店业、餐饮业、会展业等等。同时,要抓紧“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这样的历史性机遇,把发展澳门经济盘子做大。澳门发展的瓶颈,一是人才缺乏,二是法律滞后,三是空间狭小。这次习主席讲话也提到了要做好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这一点已经提了很多年了,但一直落实得比较慢,这些都值得新政府今后大力推进落实。
中评社香港12月24日电(记者 沈而忱)12月18日至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澳门视察,并出席“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届政府就职典礼”,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澳门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胡伟星向中评社解读了习近平在澳讲话精髓之处,他认为习主席讲话高屋建瓴,寓意深远,站在历史的高度全面总结了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的基本经验,值得各界人士认真研读和细心领会。
在习主席一系列讲话中,在欢迎晚宴和庆祝回归二十周年大会上这两篇讲话最为重要。这两篇讲话的对像不同,侧重不同,都非常精辟地总结了澳门回归的成功经验,回答了什么是澳门特色的“一国两制”这个问题。前者主要是讲给澳门市民和社会听的,内容比较具体,措辞比较亲切;后者则是讲给整个国际社会听的,措辞严谨,是在一个非常庄严场合,向世界发出的一种政治宣示。习主席概括的澳门“一国两制”的五大亮点和澳门实践的四点经验,对今后”一国两制“事业的发展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对此胡伟星谈了他的四点分析和体会:
第一,澳门的成功实践关键在于准确把握了落实“一国两制“的正确方向。“一国”与“两制”的关系必须捋顺,“一国”是“两制“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在确立了“一国”的基础上,才能通过宪法、基本法来建立稳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有了宪制秩序,“一国两制”才能在特别行政区成功运行。因此,把握好“一国”和“两制”的关系十分重要,如果把握不好,就无法做到既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利益,又实现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这里的核心问题,也是难题,在于如何将维护中央对特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区高度自治权有机结合起来。澳门的“一国两制“实践比较好地把握了这个关系,它既坚持了“一国”的原则底线,维护了中央全面管治权和宪法、基本法权威,同时也有效地使特区政府能够依法施政,行使高度自治权来治理澳门事务。
具体来说,澳门实践有几点经验具有参考价值。首先,澳门在确立自己宪制秩序和治理体系时通过了“23条”国家安全立法和《国歌法》,成立了维护国家安全委员会,落实了特区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所承担的宪制责任,这不仅让中央放心,也使澳门与内地有足够的政治互信。另外,澳门的治理体系是以行政长官为核心的行政主导体系,回归二十年来运行得顺畅。行政长官代表整个特区向中央负责,行政、立法、司法之间依法履行自己的职责,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比较恰当,内耗较小,没有出现重大政治争议。最后,澳门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是依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开放,稳步推进,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
第二,澳门成功实践也在于澳门有一个坚实社会政治基础去支撑“一国两制“的落实。澳门社会政治基础的基调是“爱国爱澳“,爱国家和对国家的认同在澳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爱国爱澳”已经成为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根深蒂固。这种根深蒂固的国家认同得益于爱国教育,澳门通过各种方式培养青少年对国家的认同感。澳门的社团文化发达,且大多数社团都秉持着“爱国爱澳”的原则,支持特区政府依法施政,支持与内地发展更紧密关系,社团也相对比较团结,有政治共识,出现问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这也是“一国两制”在澳门成功实践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