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郑:对话平台下周展开 三个原则三种形式

林郑月娥昨日会见传媒(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香港9月18日电(记者 张心怡)反修例风波未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此前提出四项行动,其中包括落区与市民展开对话。林郑月娥昨日会见传媒时指出,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对话平台建设,首场社区对话会将在下星期举行,希望与各界公开进行多元议题讨论。

  林郑月娥指出,对话平台的构建有三个原则:第一,对象要广泛,不分阶层;第二,尽量公开、透明,让传媒可以在现场采访;第三,议题开放,即没有一个特定议题,例如房屋、教育等,希望能够百花齐放。

  有关对话平台的形式,林郑月娥提出三项:第一,在不同地区举行,市民自由报名参与。视乎埸地大小,每场对话预计大概一百至二百人,如果报名市民人数很多,会透过抽签分配名额。此种对话尽量公开,除非届时有一些特别情况出现。
 
  第二,随机抽取不同年龄、阶层、背景的市民参与对话。相比市民自由报名参加更有代表性,务求令讨论能更多角度、更加深入。此种对话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要稍后才能进行安排。

林郑月娥提出首场社区对话会将在下星期举行(中评社 张心怡摄)

  第三,进行每场大约二十人左右的深度对话,此种对话内容更为详细、深入,参与者来自不同界别。自六月开始,类似形式的对话已有试行,效果不错。

  “对话一定比对抗好,在对话过程中亦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家不同的看法。”林郑月娥特别提到,特区政府不是唯一可以搭建平台的一方,欢迎社会各界提供更多平台,以便展开更多对话。对于部分学校、社福机构、地区组织主动提出想安排不同形式的对话或分享会,希望官员出席。林郑月娥亦表示无论是公开或闭门,只要情况许可,她及相关司局长都会积极考虑参与由民间自己筹组的平台。
  
  有记者问及是否担忧走入小区直接对话会引发混乱场面,林郑月娥回应称已有足够心理准备,她期望对话平台能够相对顺利地展开,但即使第一次未必很成功,未来也会继续坚持与不同背景的市民直接对话。

  林郑月娥谈到,经过三个月的纷争,大家都有共识,香港社会积累了很多深层次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方面的问题,希望不同形式的对话能够提供平台让大家去讨论。她强调,对话平台并不等于不需要严正执法,现时放在眼前的首要任务仍然是遏止暴力。对话平台只是第一步,但这第一步非常重要,希望透过这第一步,能够帮香港走出困局、重新出发。

林郑月娥昨日会见传媒(中评社 张心怡摄)

林郑月娥昨日会见传媒(中评社 张心怡摄)

林郑月娥昨日会见传媒(中评社 张心怡摄)

林郑月娥昨日会见传媒(中评社 张心怡摄)

  中评社香港9月18日电(记者 张心怡)反修例风波未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此前提出四项行动,其中包括落区与市民展开对话。林郑月娥昨日会见传媒时指出,特区政府正积极推动对话平台建设,首场社区对话会将在下星期举行,希望与各界公开进行多元议题讨论。

  林郑月娥指出,对话平台的构建有三个原则:第一,对象要广泛,不分阶层;第二,尽量公开、透明,让传媒可以在现场采访;第三,议题开放,即没有一个特定议题,例如房屋、教育等,希望能够百花齐放。

  有关对话平台的形式,林郑月娥提出三项:第一,在不同地区举行,市民自由报名参与。视乎埸地大小,每场对话预计大概一百至二百人,如果报名市民人数很多,会透过抽签分配名额。此种对话尽量公开,除非届时有一些特别情况出现。
 
  第二,随机抽取不同年龄、阶层、背景的市民参与对话。相比市民自由报名参加更有代表性,务求令讨论能更多角度、更加深入。此种对话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要稍后才能进行安排。

GPS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