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松岭:未来四个月台湾政局的三个观察点
中评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海涵)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日前在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上谈到了未来四个月台湾政局的三个观察点,分别是:岛内政治势力对香港反修例事件的政治消费、岛内选举主轴到底是“爱台湾&卖台湾”还是“庶民&权贵”、柯文哲、郭台铭等是否参选。
朱松岭说,距离2020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仅有不到四个半月的时间了,岛内的政权争夺战又将逐步白热化。由于民进党执政不利,不敢打经济民生牌,必然会打两岸牌,操弄两岸牌,两岸关系也就必然受到影响甚至冲击。距离选举越近,形势越复杂,突发事件越多,就愈加难以判断走势。但是,就目前的台湾政局、涉台外部因素及香港反修例事件的影响等方面看,未来有三个重要的观察点非常值得重视:
一、岛内政治势力对香港反修例事件的政治消费
朱松岭说,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香港计划在6月12日将修例草案直接提交立法会如期二读,民进党2020年党内初选的结果6月13日出炉。就在蔡英文与赖清德民调争夺战走向白热化之时,6月9日下午,香港爆发了大规模的反修例运动,自此,原本不占优势,甚至还在劣势的蔡英文话锋一转,立即将议题引向意识形态问题,并将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中国大陆的东方阵营对立起来,把美台意识形态的一体性,港澳在民主自由上的同质性表达出来,蔡英文的民调飙升。6月13日中午12点30分,民进党主席卓荣泰、秘书长罗文嘉共同召开记者会,宣布民进党2020初选民意调查结果。在所有电话当中,蔡英文的35.6768%比赖清德的27.4843%高出8个百分点。现场,民进党主席卓荣泰宣布,蔡英文胜出这一次的初选。民进党及其当局食髓知味,在香港反修例问题上不依不饶,仅就舆论引导来看,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民进党主席卓荣泰、民进党秘书长罗文嘉几乎每周都会发表煽风点火的言论,民进党发言人更是频繁对香港反修例问题说三道四,甚至有些话语不乏下指导棋的意味。与此同时,美国的主流媒体对香港反修例问题的大幅度报道,西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反修例问题的大幅报道纷纷扰扰,持续不断。民进党这个政党擅长选举,擅长制造议题引领议题,擅长制造突发事件,败中取胜、死里求生,2018年“九合一”选举后,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1·2重要讲话”进行歪曲解读、恶意宣传就是其重要一例。对香港修例事件的进一步操作、引导和利用就是民进党系列行为的延伸。
他指出,在民进党及其当局操弄和利用香港修例事件时,要特别注意美国国会的动静。树欲静而风不止,当前美国国会的部分议员聚焦香港修例事件,不排除台湾方面及涉台外部因素积极拱火,进一步激化香港问题的矛盾,届时中央不得不应特区行政长官的请求,按《驻军法》第4条规定,特区政府必要时可请求中央人民政府派出驻港部队协助维持社会治安和救治灾害。或者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第18条,全国人大决定在香港实施紧急状态。这样,尽管香港的局势得到全面控制,但是香港问题就可能被美国国会某些议员上升到一定高度,通过所谓香港问题议案,用法律手段进一步粗暴干涉内政。如果美国走到这一步,台湾当局不免挺胸凸肚,在香港问题上颐指气使,甚至在“立法院”下一个会议借机通过明显具有“一边一国”和“两国论”意涵的“难民法”,把“两岸两国”做实,把“法理台独”做足。选举过程中,既能炒作议题迎合美国、迎合选民、迎合香港的部分悲情,又能把“法理台独”的目标全力推进,还可以逼迫蓝营对手在两岸问题、“一国两制”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上表态,进一步制造两岸对立,使得选举形势朝向有利于民进党的方向去发展。
二、岛内选举主轴到底是“爱台湾&卖台湾”还是“庶民&权贵”
朱松岭表示,竞选各方都希望自己制定的选举主轴能够从蓝图变成现实,各方依赖的选战资源不同,主轴就自然不同。各方选战策略实施过程同时也是选举主轴的角逐。针对两大主要阵营,民进党要打的是“统独之战”2.0版本,国民党要打的是“庶民与权贵”的斗争。具体选战中,到底哪一个能够成真,将极大影响2020年的选举结果。
他说,从习总书记“1·2重要讲话”之后,民进党就认为捡到了枪,认为找到了操弄的空间,找到了选举的主轴,之后,这一选举主轴不断明确、不断细化,围绕着其主轴,不断制造事端,不断挑战底限,不断凝聚选民。面对2020年选举,民进党布局的首要目标是民进党基本教义派归队。“两岸议题”是凸显民进党与国民党最大差异的议题,也是回避民进党执政政绩,回到民进党选举的提款机,是民进党擅长的统独议题的关键,只要激起统独对立,就可以激发选民情绪,就可以加热选情。果然,先是蔡英文发表针对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了系统的反制方针,提出了所谓“四个必须、三道防护网”。之后,这一讲话通过所谓“国安会”等开始落实。他们通过立法手段、行政司法手段以及其他手段打压岛内统派,镇压所谓“红媒”,并在香港问题上动脑筋。他们不仅操弄岛内议题和香港议题,而且把论述扩大到全球意识形态斗争的高度。民进党主席卓荣泰明确讲:台湾是民主的前线,美国则是民主的大本营,台湾必须和世界民主阵营站在一起。他还代表民进党称,民进党要一方面看到香港一国两制的彻底失败,激起百万民众反送中条例,香港民众不分背景共同反对,也激励了在台湾的民众起身反对红媒;另外也要在努力发展经济,壮大台湾的同时,推进台湾的国际空间。在科技日新月异,当年民进党擅打的“统独”之战,已经落伍,取而代之的“红与反红”之战,已是“统独”之战的2.0版。
朱松岭表示,民进党不希望韩国瑜的竞选主轴左右选举,国民党内传统掌权派也不见得希望这一主轴成真,以柯文哲为代表的第三势力也有自己的算盘,这就要看,未来一段时间几方如何出牌、如何用力,如何引导选举的方向了。
三、柯文哲、郭台铭等是否参选
朱松岭说,2020年“二合一”选举与2018年“九合一”选举的不同在于,2018年选举中的最大党是“讨厌民进党”,2020年选举很可能被操弄成“讨厌韩国瑜”和“讨厌民进党”两股力量的斗争。而这两股力量斗争的发展,就创造出第三势力结盟的空间。第三势力如何结盟,是否能够通过结盟左右逢源、左右搏击,创造出一片新的政治领域非常值得关注。柯文哲、郭台铭和王金平的选前、选中和选后分红,其文宣和战略规划如何做出,是否会分分合合,是否会破局甚至有新的力量加入组合等都非常值得关注。
朱松岭指出,以柯文哲为代表的第三势力能否在此次选举中脱颖而出值得观察。一是,柯郭王的联盟是否真正成型。二是,蓝绿选票最后是否归队,第三势力依然难以成型。三是,柯文哲参选后,到底能够获得多少“立法委员”席位。四是,台湾民众党的理念、政党类型、政党力量是否能经过此次选举后真正成型。目前看来,这些问题还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变数,值得在未来几个月中全面观察。
他表示,当然,国民党内围绕着是否团结在韩国瑜周围,是否支持洪秀柱等党内大佬冲击艰困选区等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歧。但是,国民党的分裂对韩国瑜的选情是否能够形成冲击,形成多大的冲击,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冲击也有待于评估。国民党内未来微妙的局势变化也会影响到第三势力的整合。同样,民进党在收拾时代力量的同时,如何进行统战,如何分化瓦解第三势力也是未来值得观察的重要指标。
朱松岭说,总之,为了因应岛内“二合一”选举,各方角力的情况还在继续。两岸关系也因民进党操弄统独,岛内选举等方面的原因趋冷,两岸的交流规格逐步降低,两岸交流的频度也大幅下降。即便如此,民进党制造两岸突发事件,美国方面进行有意无意的助力,以及民间可能突发的其他事件都有可能影响选举的结果。对这次选举可能产生的变数还需密切观察和研判。
中评社北京9月15日电(记者 海涵)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朱松岭日前在第四届两岸关系天府论坛上谈到了未来四个月台湾政局的三个观察点,分别是:岛内政治势力对香港反修例事件的政治消费、岛内选举主轴到底是“爱台湾&卖台湾”还是“庶民&权贵”、柯文哲、郭台铭等是否参选。
朱松岭说,距离2020年台湾“二合一”选举仅有不到四个半月的时间了,岛内的政权争夺战又将逐步白热化。由于民进党执政不利,不敢打经济民生牌,必然会打两岸牌,操弄两岸牌,两岸关系也就必然受到影响甚至冲击。距离选举越近,形势越复杂,突发事件越多,就愈加难以判断走势。但是,就目前的台湾政局、涉台外部因素及香港反修例事件的影响等方面看,未来有三个重要的观察点非常值得重视:
一、岛内政治势力对香港反修例事件的政治消费
朱松岭说,不知是巧合还是其他原因,香港计划在6月12日将修例草案直接提交立法会如期二读,民进党2020年党内初选的结果6月13日出炉。就在蔡英文与赖清德民调争夺战走向白热化之时,6月9日下午,香港爆发了大规模的反修例运动,自此,原本不占优势,甚至还在劣势的蔡英文话锋一转,立即将议题引向意识形态问题,并将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与中国大陆的东方阵营对立起来,把美台意识形态的一体性,港澳在民主自由上的同质性表达出来,蔡英文的民调飙升。6月13日中午12点30分,民进党主席卓荣泰、秘书长罗文嘉共同召开记者会,宣布民进党2020初选民意调查结果。在所有电话当中,蔡英文的35.6768%比赖清德的27.4843%高出8个百分点。现场,民进党主席卓荣泰宣布,蔡英文胜出这一次的初选。民进党及其当局食髓知味,在香港反修例问题上不依不饶,仅就舆论引导来看,民进党当局领导人蔡英文、民进党主席卓荣泰、民进党秘书长罗文嘉几乎每周都会发表煽风点火的言论,民进党发言人更是频繁对香港反修例问题说三道四,甚至有些话语不乏下指导棋的意味。与此同时,美国的主流媒体对香港反修例问题的大幅度报道,西方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反修例问题的大幅报道纷纷扰扰,持续不断。民进党这个政党擅长选举,擅长制造议题引领议题,擅长制造突发事件,败中取胜、死里求生,2018年“九合一”选举后,紧紧抓住习近平总书记“1·2重要讲话”进行歪曲解读、恶意宣传就是其重要一例。对香港修例事件的进一步操作、引导和利用就是民进党系列行为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