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两会专访:吴秋北谈一国两制与融合发展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中评社 金裕超摄)

  中评社香港3月1日电(记者 金裕超)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就“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成就及对台湾方案的启示、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香港树立国家观念、香港在改革开放40年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提出观察与见解。他认为,“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统一的大前提下把两种社会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既有利于国家发展,也极大促进了香港发展进步;香港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台湾方案的参考,两岸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用更大的诚意、更加倍的努力去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谈到两地融合发展,吴秋北指出,香港的态度必须更加积极,主动谋划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香港在国际联系、法律制度、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全面发挥,使内地与香港能够获得双赢。习主席在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特别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二是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三是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四是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这四点对于香港非常有启发,也是未来两地融合发展应当努力的方向。

  至于香港社会中存在贬抑国家认同的舆论声量,吴秋北强调,绝大多数香港市民都有很强的国家观念,抵触国家意识的声音是少数反对派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制造的噪音,再加上一小撮传媒在不断放大舆论声量,就形成一种香港市民在抵触国家意识的错觉。工联会一直以来高举爱国爱港旗帜,并大力推动民众教育,让曾经饱受殖民统治创伤的港人能积极瞭解国家的发展进步,对国家意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在香港所取得的成就?

  吴秋北:“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创举,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就“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来看,在国家统一的大前提下,最重要的是把两种社会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既有利于国家发展,也极大促进了香港发展进步。从回归后香港的经济发展数字可以看到,在1997年回归时香港GDP总值为1700多亿美元,到2017年已经达到3400多亿美元,人均GDP在2018年达到4.62万美元,在数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国两制”在香港所取得的显着成就。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接受中评社专访(中评社 金裕超摄)

  中评社:您认为“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能够为“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提供哪些经验及启示?

  吴秋北:台湾的实际情况与香港不同,不可能把香港的实践直接复制过去,这不符合现实,但香港的经验可以作为参考。其实“一国两制”最初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只是率先在香港实践,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两岸交流的深入以及中央领导人的高度智慧,“一国两制”台湾方案可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在坚持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关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政党政团都可以做出妥善的安排,甚至在早期还有领导人提出军队都可以有特殊的安排。两岸间交流特别是青年间的交流应该进一步深化,我倡议成立两岸四地青年论坛就是希望下一代能够加深交流、增进感情,两岸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用更大的诚意、更加倍的努力去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中评社:内地与香港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特别是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大型基建的建成更拉近了两地距离。您如何看待内地与香港的融合发展前景?未来还应该在哪些领域进一步加强?

  吴秋北:现在有一个俗语就是香港多了“一铁一桥”,确实在广深港高铁和港珠澳大桥通车后,两地交流频繁让内地和香港融合进程加快,但除了大型基建之外,还需要中央以及特区政府共同谋划一些具体政策,将融合发展的措施进一步细化。两地应结合政府的推动和民间的力量,加大力度探索如何让香港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之中。

  我认为香港的态度必须更加积极,其实在回归之初香港也曾有很多机会融入国家发展,如粤港澳合作框架、泛珠三角合作框架等,但当时特区政府的态度不够积极,没有充分抓住这些机会。如今面临新的历史机遇,香港应该积极主动谋划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香港在国际联系、法律制度、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全面发挥出来,让内地与香港能够获得双赢。

  去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会见香港澳门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特别提出了四点希望,其中一个新的提法是希望港澳能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因为港澳“一国两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能够亲身参与国家治理对于促进融合发展有很大助益,比如香港市民能否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能否参军等,这些都是未来可以去努力的方向。   中评社:您作为香港工联会会长,工联会在促进内地与香港的融合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卓有成效的工作? 

  吴秋北:工联会主要工作是服务劳工,为打工仔争取合理权益,这是我们主要的工作任务。在促进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方面,我们是以两地工会交流为轴心,比如与内地工会合作举办参访交流、技能竞赛等,此外还利用与内地工会间的紧密联系来服务在内地工作、生活、就业、投资的港人。

  目前工联会在广东省深圳、广州、惠州、中山、东莞及福建省厦门分别设有内地中心,港人在内地遇到问题都可以到工联会内地中心寻求帮助。除了在广东、福建等港人聚居地以外,我们工联会跟内地各省市工会都有紧密联系,如果港人在内地其他省市有需要帮助的要求,工联会都可以及时争取全国总工会和地方工会的力量来提供帮助,透过全国的广阔网络来服务在内地的港人。

  中评社:国家正在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您认为这会为香港创造哪些有利的发展机遇?香港应该如何抓住这些机遇推动自身发展?

  吴秋北:粤港澳大湾区是国家发展蓝图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定位是在全世界最先进的湾区城市,整个湾区有最先进的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科创产业等,最重要的是大湾区可以最快实现产品从构思到设计再到制造,全世界没有哪个区域能够有如此快速的湾区速度,这个特点当然也很符合香港人的生意眼光,对于香港来讲是重大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是国家提出的关于经济合作和世界关系的倡议,特别是与发展中国家间有众多合作机会,这其中蕴含重要商机。香港应当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所带来的战略机遇,和国家一道共同寻找商机,将香港的项目管理、资金融通、专业服务等优势进一步发挥,把香港的发展带到一个新的台阶。   中评社:一直以来香港社会中存在贬抑国家认同的舆论声量。作为港区全国人大代表,您对于香港在树立国家观念、增强国家认同方面有哪些建议?

  吴秋北:首先要强调的是,绝大多数香港市民都有很强的国家观念,目前听到的抵触国家意识的声音,其实是少数反对派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制造的噪音,再加上一小撮传媒在不断放大舆论声量,就形成一种香港市民在抵触国家意识的错觉,其实这只是极少数。

  工联会一直以来都高举爱国爱港旗帜,包括呼吁尽快实现基本法第二十三条立法,我们都是毫不避讳地在讲,虽然每次一提出就会遭到反对派及其喉舌的丑化、抹黑,甚至去恐吓其他的香港市民,但我们一直坚持不懈从未动摇。工联会的工作中很重要一块是民众教育,我们开设的很多课程涉及到历史、国情等,就是希望曾经饱受殖民统治创伤的港人能积极瞭解国家的发展进步,对国家意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这部分工作未来我们还会持续推动。

  中评社:改革开放40周年以来,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您认为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扮演了什么角色?未来还能够发挥哪些作用?

  吴秋北:在习主席在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提到了六个方面:投资兴业的龙头作用、市场经济的示范作用、体制改革的助推作用、双向开放的桥梁作用、先行先试的试点作用和城市管理的借鉴作用,我认为习主席已经很完整的概括了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作用,香港就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参与者、推动者与受惠者。在未来的改革开放新进程中,习主席也提出了四点希望,这其实也是香港未来所能够发挥的作用,希望香港要真正实践、付诸行动,让香港在改革开放新进程中贡献更大的力量。   中评社:青年是社会的未来,目前工联会在青年领域开展了哪些工作?

  吴秋北:在青年工作方面工联会有很多优势,比如我们会在中学组织一些关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让年轻人提前对行业发展、职业规划有概念,当年轻人升到大学后,我们也会提供实习机会给大学生,让他们能够及早适应未来的工作。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实习再到就业,工联会可以提供“一条龙”服务,为年轻人解决实际困难。

  此外,从内地到香港求学、工作的“港漂”群体规模也越来越大,而且整体素质非常高,都是各领域的专业人才,这对香港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但同时也注意到,一部分“港漂”不论在学校或投身社会,都很难融入到主流中,如果能够多参与到工联会组织的活动中,将能够很快融入香港社会。此外工联会也积极推动两地人文交流,利用“港漂”的内地背景来讲好香港故事、讲好中国故事。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中评社 金裕超摄)

  中评社香港3月1日电(记者 金裕超)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工会联合会会长吴秋北日前接受中评社专访,就“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成就及对台湾方案的启示、内地与香港融合发展、香港树立国家观念、香港在改革开放40年中所扮演的角色等问题提出观察与见解。他认为,“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国家统一的大前提下把两种社会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既有利于国家发展,也极大促进了香港发展进步;香港的实践经验可以作为台湾方案的参考,两岸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目标,用更大的诚意、更加倍的努力去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谈到两地融合发展,吴秋北指出,香港的态度必须更加积极,主动谋划如何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香港在国际联系、法律制度、专业服务等领域的优势全面发挥,使内地与香港能够获得双赢。习主席在会见港澳各界庆祝国家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特别提出了四点希望:一是更加积极主动助力国家全面开放,二是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三是更加积极主动参与国家治理实践,四是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这四点对于香港非常有启发,也是未来两地融合发展应当努力的方向。

  至于香港社会中存在贬抑国家认同的舆论声量,吴秋北强调,绝大多数香港市民都有很强的国家观念,抵触国家意识的声音是少数反对派在国际反华势力支持下制造的噪音,再加上一小撮传媒在不断放大舆论声量,就形成一种香港市民在抵触国家意识的错觉。工联会一直以来高举爱国爱港旗帜,并大力推动民众教育,让曾经饱受殖民统治创伤的港人能积极瞭解国家的发展进步,对国家意识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以下为专访全文:

  中评社:您如何评价“一国两制”这一伟大创举在香港所取得的成就?

  吴秋北:“一国两制”是一个伟大创举,在实践过程中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同时也为世界其他国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就“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来看,在国家统一的大前提下,最重要的是把两种社会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这种结合既有利于国家发展,也极大促进了香港发展进步。从回归后香港的经济发展数字可以看到,在1997年回归时香港GDP总值为1700多亿美元,到2017年已经达到3400多亿美元,人均GDP在2018年达到4.62万美元,在数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国两制”在香港所取得的显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