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滨:美国新政府台海政策将有哪些变与不变
中评社香港1月27日电(记者林艳)随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美新政府台海政策走向会聚焦于哪些领域和方面,其中的“变”与“不变”在什么地方?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滨不久前参加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并发表观点,就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走向作出分析研判。汪滨认为,特朗普再次执政不会放弃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工具作用,避免台海冲突仍是主要意图。他也认为,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甚至采用极限施压策略,仍有可能是美国对两岸要价最大化的做法,如是则势必会迫使台湾对美利益输送进一步深化。
第一,不放弃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工具作用。汪滨认为,近年来随着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对抗与博弈的深化,美国台海政策一方面延续既定立场,即确保两岸在事实上不是统一状态,也就是政策宣示所谓“维持台海现状不发生改变”,迟滞中国的统一进程;另一方面着力将台湾问题打造为对华战略竞争中的牵制手段,即所谓“以台制华”,借以确保美国对华优势地位,其侧重点由台湾问题本身转向为涉台的地区秩序,塑造中国统一是破坏地区秩序的叙事,不过在其间有意防范被卷入两岸冲突或产生中美冲突是其政策的防范重点。
汪滨表示,特朗普再次执政并不意味着其政策会转向对华交易台湾问题,反而很有可能将台湾问题作为策应“贸易战”、“关税战”、“金融战”的工具而加以使用。在其上次执政的第一任期内,美国“印太战略”虽然在涉台表述和立场上发生变化,但起初并未实质性“以台制华”,然而在主要竞争手段难以奏效后,特朗普政府就有意发挥台湾问题的作用以图达到策应效果。同时,建制派中的保守势力主导美国外交和安全政策,更进一步在其中强化在台湾问题上的对华对冲,加之一些重要官员借势对台扩大私利,以及特朗普因防疫失败而归罪中国,借台湾问题泄私愤,从而导致台海局势高度紧张。特朗普第二任无疑会强化对于外交政策的掌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放弃台湾问题,反而很有可能将台湾问题作为对华升高要价的关键“王牌”加以使用,以促成在其所关心的诸如“提高关税”、“稳定美元”等主要方面达成效果。此外,其政策路线也必然会受到国务院、国防部等部门执行层的“修正”以及国会的“监督”,使之在深化对华战略竞争中更易于发挥台湾问题的作用。总体来说,避免台湾问题被解决,既是美国护持西太霸权和地缘战略利益的重大目标,也符合特朗普政府借此为工具来满足对华要价的需要,其政府不会将台湾问题作为对华交易的筹码。
第三,有条件加剧台海紧张局势是极限施压策略对两岸要价最大化的需要。汪滨表示,美国新行政当局对台“红线”恐仍在于反对“法理台独”,在此之下对台管控就会“抓大放小”,中微观限制将会极为有限,这无疑给予赖清德当局推行“实质台独”路线以极大的空间和政策操作的冗余度,也意味着未来两岸出现严重政治冲突的可能性不容忽视。拜登政府上台以来,美行政当局台海政策重回“一个中国”政策的大框架之下,尽管特朗普政府在第一任期内的战略清晰做法已实质性将美国立场明确化,不过在中美防范台海冲突的“共同利益”之下,美国的政策在名义上仍“回到”战略模糊基调上来。这就为美国新行政当局通过有条件塑造台海紧张局势来推行对两岸极限施压的策略创造料件,进而在对华互动中试图延续谈判的“优势”地位创造了条件。
第四,迫使台湾对美利益输送进一步深化。汪滨指出,对美国来说,台湾问题既关系到其在亚太的重大战略利益,也涉及具体利益获取的基本战略需要。近年来中美围绕着台湾问题的竞逐不断深化,美方担心中国大陆军事力量的发展及其地缘政治战略影响力向西太的延展,认为两岸统一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因此美方对台的经济利益压迫也会越发加剧。可以说,关税、高性能芯片和军购将是美国新行政当局执政下,台湾缴纳“保护费”的主要方面。
一是特朗普打击“深层政府”恐波及“一中政策”的稳定性。汪滨表示,特朗普本次选举的主要诉求就是要改变美国“深层政府”,特别是在全面执政的情况下,加之具有执政经验和仅有一个任期的情况下,他对于自身理念的坚持和执行力度会非常高。美国“一个中国”政策在经历了特朗普第一任时期的讨论后,仍被视为40多年来最成功的外交政策而被拜登政府所延续,这其中当然有“深层政府”的作用。那么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特别是他对于“深层政府”的触动,客观上就会给美国“一个中国”政策的稳定性造成不确定的影响,甚至不能排除特朗普政府将台湾问题和“一个中国”政策作为打击美国传统外交路线的工具,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么必然会导致美国对华政策路线出现意外而不确定的变更,这对于中美关系及台海的稳定无疑是非常负面的。
二是美建制派利用国会“防范”行政当局“出卖”台湾,必然加剧中美关系对抗性。汪滨表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由于对其对政策制定的不熟悉以及执政团队内各种势力对路线的影响而使得政策呈现出不可预测性,加之他在从商经历中对于交易的高度重视,导致国会对其“出卖”台湾是甚为担忧的,为此出台了大量的涉台法律,其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对美台互动的进一步推动,另一方面也有意借立法来约束特朗普政府,使之难以“交易”掉台湾。这既反映出美国国会与台湾之间深刻的利益联系,也说明特朗普的执政遭到国会深刻的不信任。这次特朗普再次执政,以及共和党掌握参众两院,但并不意味着国会在涉台问题上对他就会“放心”,甚至有可能借特朗普的再次执政而进一步推动更多“反华亲台”议案进入立法程序,美台关系有可能在未来4年进一步深化。
中评社香港1月27日电(记者林艳)随着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美新政府台海政策走向会聚焦于哪些领域和方面,其中的“变”与“不变”在什么地方?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汪滨不久前参加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并发表观点,就特朗普政府台海政策的走向作出分析研判。汪滨认为,特朗普再次执政不会放弃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工具作用,避免台海冲突仍是主要意图。他也认为,加剧台海紧张局势甚至采用极限施压策略,仍有可能是美国对两岸要价最大化的做法,如是则势必会迫使台湾对美利益输送进一步深化。
第一,不放弃台湾问题作为牵制中国的工具作用。汪滨认为,近年来随着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矛盾对抗与博弈的深化,美国台海政策一方面延续既定立场,即确保两岸在事实上不是统一状态,也就是政策宣示所谓“维持台海现状不发生改变”,迟滞中国的统一进程;另一方面着力将台湾问题打造为对华战略竞争中的牵制手段,即所谓“以台制华”,借以确保美国对华优势地位,其侧重点由台湾问题本身转向为涉台的地区秩序,塑造中国统一是破坏地区秩序的叙事,不过在其间有意防范被卷入两岸冲突或产生中美冲突是其政策的防范重点。
汪滨表示,特朗普再次执政并不意味着其政策会转向对华交易台湾问题,反而很有可能将台湾问题作为策应“贸易战”、“关税战”、“金融战”的工具而加以使用。在其上次执政的第一任期内,美国“印太战略”虽然在涉台表述和立场上发生变化,但起初并未实质性“以台制华”,然而在主要竞争手段难以奏效后,特朗普政府就有意发挥台湾问题的作用以图达到策应效果。同时,建制派中的保守势力主导美国外交和安全政策,更进一步在其中强化在台湾问题上的对华对冲,加之一些重要官员借势对台扩大私利,以及特朗普因防疫失败而归罪中国,借台湾问题泄私愤,从而导致台海局势高度紧张。特朗普第二任无疑会强化对于外交政策的掌握,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会放弃台湾问题,反而很有可能将台湾问题作为对华升高要价的关键“王牌”加以使用,以促成在其所关心的诸如“提高关税”、“稳定美元”等主要方面达成效果。此外,其政策路线也必然会受到国务院、国防部等部门执行层的“修正”以及国会的“监督”,使之在深化对华战略竞争中更易于发挥台湾问题的作用。总体来说,避免台湾问题被解决,既是美国护持西太霸权和地缘战略利益的重大目标,也符合特朗普政府借此为工具来满足对华要价的需要,其政府不会将台湾问题作为对华交易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