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当局的战略误判与台海战和态势转换
【摘要】战略判断是对重大全局性事物的本质、规律及趋势的评估和把握,是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战略判断需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冷静分析各方力量对比及其消长趋势,客观估计对手的能力,清晰认知自己的短长,对有关方面的战略误导和认知陷阱瞭然于胸。战略误判经常导致和平丧失、战端启动、结局失败。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当前正坚定地走在战略误判和自欺欺人的道路上。其第一个误判是“新台独希望论”,第二个是“大陆内外交困论”,第三个是“美西方无条件一边倒挺台论”,第四个是台湾民众“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前台湾海峡风高浪急、战争冲突风险高企,是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建立在战略误判基础上的更大力度联美谋“独”行径所一手造成的。所幸形势仍可逆,一是战略判断要回归客观,二是战略思维要回归辩证,三是战略抉择回归常理。只有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与“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做坚决的斗争,才能维护和平。
战略判断是对重大全局性事物的本质、规律及趋势的评估和把握,是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指挥员正确的部署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①这是毛泽东关于战争和作战指导的科学论断,业已被一系列战争和作战实践所证明。正确的战略判断需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冷静分析各方力量对比及其消长趋势,客观估计对手的能力,清晰认知自己的短长,对有关方面的战略误导和认知陷阱瞭然于胸。特别是关乎战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必须作出客观冷静、全面透彻而非一厢情愿、似是而非、投机取巧的认知和“判断”。如果发展到只能寄希望于天赐良机,则必然导致战略上的误判和“昏招”。
历史证明,战略误判经常导致和平丧失、战端启动、结局失败。二战中,希特勒高估纳粹德国的实力地位,低估西方资本主义的英美等国与东方社会主义的苏联实现合作的基础和动力,命令德军“突然”止步于英吉利海峡,转而兵锋东向,盲目开辟对苏联的“第二战线”,分散了力量,壮大了对手,形成了战略上两线作战之大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高估日军攻略作战能力和搞突袭的战略效应,低估美国战争潜力和军队自修复能力,在远隔重洋的美国面前盲目自信,悍然袭击珍珠港,开辟新的战线,引火烧身,加速了灭亡。不久前,美国高估自己的实力地位,低估伊斯兰世界的反美韧性,导致2021年8月在喀布尔惨败,仓皇撤军,重蹈了1975年4月“西贡时刻”、越战失败的覆辙。这些失败教训的共同点是:误认为自己政策、道路是“正确的”,以为替天行道;误估自身综合实力地位的伸展边界,以为所向无敌;误判“朋友圈”的涉己战略意图,以为得道多助;误断国际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方向,以为大势所趋;误测对手的意志能力,以为甘拜下风。说到底,就是对大局和大势的战略误判。这些决策者在评估时势时,经常结论在前,论证在后,逆逻辑思维,导致只见于己有利条件的“树木”,不见不利条件的“森林”,一厢情愿,成了被自己战略误导的牺牲品。而台湾当局赖清德这种有着固执个性的政治人物,最容易引领局势走向这种终局,正如美国作家弗兰克·奥哈拉所说“鉴别力衰弱时,偏见就会占上风”,又印证了美国思想家拉尔夫·爱默生所言“我们也许有偏见,但是命运幷没有偏见”。
当前一个清楚的事实是,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正顽固走在战略误判和自欺欺人的道路上。
第一个误判是“新台独希望论”。“新台独”是一种“塑造式台独”,即从法理上、政治上、社会上、认同上、国际上把台湾地区的“现状”重塑、重构、重建为“独立”,即“互不隶属、民主台湾”。具体策略手法是,一方面偷换概念,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客观现实,曲解为“独立”的“现状”,以迎合岛内外不同形式的“维持现状”主张、反诬大陆方面要改变现状;另一方面掩耳盗铃,用这种被曲解的“现状”,掩护其在台湾地区和国际上推动“台独”分裂的“国家民族”建构进程。赖清德多次讲“台湾已经主权‘独立’,不必再另行宣布‘独立’”等话语,奥秘即在于此。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可以欺骗岛内民众,迎合美国反华策略,同时让大陆方面反“台独”师出无名。
这种伎俩纯属战略误判。一方面,赖清德绝没有放弃“台独”,而是在推动“台独”。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台湾已经“独立”,赖清德为什么还要强调自己是“台独工作者”?而大陆方面则早已经把形形色色的“台独”,包括这种“塑造式台独”、自以为是的“台独”路径,囊括在惩戒和粉碎、消灭的法律之中了。早在2005年3月14日发布施行的《反分裂国家法》中,在其关于非和平手段适用条件的第八条中就很清晰地规定:如果“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024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中,也把民进党赖清德之流的臆想纳入惩戒、打击的范围之内。例如:以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的,组织、策划、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1)发起、建立“台独”分裂组织,策划、制定“台独”分裂行动纲领、计划、方案,指挥“台独”分裂组织成员或者其他人员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活动的;(2)通过制定、修改、解释、废止台湾地区有关规定或者“公民投票”等方式,图谋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的;(3)通过推动台湾加入仅限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或者对外进行官方往来、军事联系等方式,图谋在国际社会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4)利用职权在教育、文化、历史、新闻传媒等领域大肆歪曲、篡改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或者打压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的政党、团体、人员的;(5)其他图谋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行为。以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的,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1)顽固宣扬“台独”分裂主张及其分裂行动纲领、计划、方案的;(2)其他煽动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行为。从这些定罪标准衡量,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推动“塑造式台独”的任何言行,都是触犯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的行为,必须和必然受到法律制裁,“塑造式台独”没有任何“合法化”空间,没有任何“希望”。
第二个战略误判是所谓“大陆内外交困论”。这是由美国臆造、令民进党赖清德当局见猎心喜的论调。即,以为大陆已经盛极而衰、改革开放红利期结束,根本顾不上台湾;对华战略竞争美必胜,台湾跟着美对华战略竞争起舞必然美梦成真、“台独”如愿以偿。这些年来,美为塑造遏制、围堵中国大陆的“国际朋友圈”所制造的所谓“中国见顶论”“中国回头论”“美国胜利论”等谬论,在台湾绿营大行其道、信以为真,幷带动了他们“台独战略机遇期”狂想。赖清德接受岛内外媒体采访时,不断宣扬大陆所谓经济滑坡、社会紊乱、台湾经济可以脱离大陆发展等等错误论调,误导台湾民众认知,激发极端民粹情绪,塑造全社会“台独”分裂冲动。这里有必要提示这些反华分子,如果中国大陆真的如美国所塑,美方为何还要变本加厉加以遏制?如果“美升中降”是事实,为什么美国不趁热打铁反而不断主动要求缓和对华关系?如果美国已稳操胜券,为何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都在不断渲染“中国威胁”?任何无视、低估五千年文明、十四亿勤劳智慧民族、七十五年新中国建设积累、四十余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发展实力的势力,不是愚蠢就是居心叵测。在其视野里,只有自己的“历史定位”,没有人民的安危福祉。“美国以为中美竞争是美苏争霸的翻版,以为自己能赢,但中国不是苏联”。②
第四个战略误判是台湾民众“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台湾部分民众被民进党和“台独”洗脑、欺骗已久,赖清德等固执地以为台湾民众可以永远被洗脑、欺骗甚至恐吓住。“民进党会选举”“民进党擅长认知战”在台湾已经是常识,实际上这种说法的另一层意义就是民进党善骗、玩弄“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政治把戏炉火纯青。而台湾部分民众之所以长期被民进党欺骗、洗脑,主要有四点原因:一是台湾的民主政治不成熟,部分民众的民主认知和判断力有欠缺。民进党只要打着自己是“民主先驱者”“民主捍卫者”的旗号,给岛内政治对手和大陆方面扣上“民主对立面”的帽子,就可以强行夺取权力,任性推行政治主张。二是当前海峡两岸发展差距仍然存在,台湾民众对大陆的认知容易陷入民进党以“落后”之偏概“正误”之全的误导陷阱。三是岛内各种政治主张仍然处于试错阶段,歪理邪说便有了空子可钻。四是美国正处在对中国大陆进行“最后一搏”的特定历史阶段,持续发出美国要“坚如磐石挺台”的误导信号,制造美国会“武力介入护台”的幻象,给“台独”势力吹起了强劲的政治“狗哨”。民进党、赖清德通过“反中抗中”、分化两岸、制造危机等手段,夺取和延续了自身政权,其强硬执政风格暂时获得了相对高的支持度。但是,台湾多数民众既淳朴又有智慧,以往曾经数次抛弃民进党。假以时日,未来必然有更多民众认清民进党、赖清德的荒谬和严重危害,与其分道扬镳。2024年选举,赖清德只获得40%得票率、民进党失去“立法院”第一大党地位、台湾民众党斩获颇多,都是明证。“台独”毕竟是谬论,最终打不倒真理,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台湾同胞的中华民族认同、中国历史认知、炎黄文化积淀不是“台独”分子可以彻底洗掉的。特别是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逐步实现,台湾民众必然会出现新一轮的认同再觉醒。
当前台湾海峡风高浪急、战争冲突风险高企,比蔡英文时期有过之而无不及,这是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更大力度联美谋“独”行径一手造成的。而中国大陆针对美“以台制华”、塑战塑乱的行径,进行了坚决反制和有力回击,中华民族对分裂势力做出了严正警示和惩戒。台海本无事,和平发展是两岸中华民族的最大公约数,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实现心灵契合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路径,大陆方面主观上从来没有强扭统一之瓜的需求。但是,自蔡英文上台以来,“台独”分子以分裂国家和配合美国阻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结束两岸同胞的好日子相进逼,赖清德上台后变本加厉、盲目冒进,大陆方面必须给其迎头棒喝。这就是当前台海战争危机的底层逻辑。从这个逻辑上说,民进党赖清德当局也正坚定地走在战争冲突的道路上。非和平手段是棒喝,战争手段更是棒喝,“台独”分子要么罢手,要么毁灭,没有第三种前景。如果民进党赖清德当局顽固裹挟台湾民众挺而走险,就是成立几百个“委员会”、训练几百万“可恃民力”都没有用。借用陈水扁的话:“你(台湾)再强,能强过大陆吗?”
所幸的是,台海形势目前仍然是可以往和平方向发展推动的,在一定条件下,从危机动荡到和平稳定的转变是可以实现的。一是战略判断要回归客观。真正认知过去的历史规律,看清现实的敌我友关系,把握未来的变化发展大势。不能一厢情愿、先有结论后有判断,正如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科学心理学》中所指出的,“如果你唯一拥有的工具就是一把锤子,那你会不由自主地把所有的东西都当作钉子。”③主观主义是认知的大忌,墨守成规是认知的陷阱。如果以为美国像罗马帝国一样“千年兴盛”、西方永远不会放弃台湾、中华民族突破不了复兴道路上的艰难险阻,那就是主观主义了。二是战略思维要回归辩证。着眼事物的特点,着眼事物的发展,全面地、发展地、变化地看问题,不是片面地、静止地、停滞地思忖事物;既看到事物对己方的有利面,更看到不利面;把握事物各方面要素的关联性、互动性,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厢情愿。美国目前对台湾的战略倾斜是权宜之计,耗尽握持了七十五年的“台湾股”以最大限度消耗中国大陆是其战略底牌,美中关系再平衡则是大势所趋。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美关系再平衡之日,便是解决台湾问题最后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普遍联系的世界上,在百年变局的考验面前,任何战略偏见、短视、投机都会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陈旧的眼光看不到任何新景象”。三是战略抉择要回归常理。就是要在关乎台湾前途、两岸关系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做出正确的抉择。是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还是顽固坚持“台独”分裂性质的“互不隶属,民主台湾”;是经济社会和民众利益发展至上,还是“台独”分裂作为政策施政主轴和“历史定位”方向;是促进两岸交流交往,还是限制、阻挠、恐吓、制裁相向;是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结束百年屈辱、实现伟大复兴,还是配合国际势力遏制、围堵、迟滞、打压?这些选项关乎战争与和平,后果是明确的。决心在一念之间,在历史的关键时刻,选择更加重要。
当然,维护台海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应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的战略挑战,逆转风高浪急的台海高风险态势,关键靠中国大陆的发展进步,靠中华民族实力地位的进一步超越,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强大力量,靠对美战略博弈的高超艺术,靠国际和地区和平与发展力量的进一步增长。只有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与“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做坚决的斗争,和平就有望维护,发展就可以实现,福祉就可以保全。随着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随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展,美国所搅起的新一轮国际和地区地缘战略动荡终究会结束,地区和国际秩序势必回归正常化。当形势发展到美国无可奈何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时候,便是对民进党、赖清德的战略判断与政治抉择进行清算的日子。
借用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的一句名言质问赖清德和民进党:“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注释:
①《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52年7月第一版重排本、1966年7月改横排本,第163至164页。
②Kishore Mahbubani: Les Américains commettent une grave erreur: ils sous-estiment la Chine.Le Temps,2021/04/02.https://www.letemps.ch/monde/kishore-mahbubani-americains-commettent-une-grave-erreur-sousestiment-chine?srsltid=AfmBOooF6HvyZFTTkljfEZ5g1oOWzzT9I8n0Ay7gXz2RCwFm_B_nc6FW.
③(美)亚伯拉罕·H.马斯洛:《科学心理学》,中文版,赵巍译,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22年11月第一版,第15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5年1月号,总第325期,P27-31)
【摘要】战略判断是对重大全局性事物的本质、规律及趋势的评估和把握,是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正确的战略判断需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冷静分析各方力量对比及其消长趋势,客观估计对手的能力,清晰认知自己的短长,对有关方面的战略误导和认知陷阱瞭然于胸。战略误判经常导致和平丧失、战端启动、结局失败。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当前正坚定地走在战略误判和自欺欺人的道路上。其第一个误判是“新台独希望论”,第二个是“大陆内外交困论”,第三个是“美西方无条件一边倒挺台论”,第四个是台湾民众“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当前台湾海峡风高浪急、战争冲突风险高企,是民进党赖清德当局建立在战略误判基础上的更大力度联美谋“独”行径所一手造成的。所幸形势仍可逆,一是战略判断要回归客观,二是战略思维要回归辩证,三是战略抉择回归常理。只有海峡两岸中华民族团结起来,与“台独”分裂势力和国际干涉势力做坚决的斗争,才能维护和平。
战略判断是对重大全局性事物的本质、规律及趋势的评估和把握,是战略决策的前提和基础。“指挥员正确的部署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连贯起来的思索”。①这是毛泽东关于战争和作战指导的科学论断,业已被一系列战争和作战实践所证明。正确的战略判断需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冷静分析各方力量对比及其消长趋势,客观估计对手的能力,清晰认知自己的短长,对有关方面的战略误导和认知陷阱瞭然于胸。特别是关乎战争与和平的重大问题,必须作出客观冷静、全面透彻而非一厢情愿、似是而非、投机取巧的认知和“判断”。如果发展到只能寄希望于天赐良机,则必然导致战略上的误判和“昏招”。
历史证明,战略误判经常导致和平丧失、战端启动、结局失败。二战中,希特勒高估纳粹德国的实力地位,低估西方资本主义的英美等国与东方社会主义的苏联实现合作的基础和动力,命令德军“突然”止步于英吉利海峡,转而兵锋东向,盲目开辟对苏联的“第二战线”,分散了力量,壮大了对手,形成了战略上两线作战之大忌;日本军国主义分子高估日军攻略作战能力和搞突袭的战略效应,低估美国战争潜力和军队自修复能力,在远隔重洋的美国面前盲目自信,悍然袭击珍珠港,开辟新的战线,引火烧身,加速了灭亡。不久前,美国高估自己的实力地位,低估伊斯兰世界的反美韧性,导致2021年8月在喀布尔惨败,仓皇撤军,重蹈了1975年4月“西贡时刻”、越战失败的覆辙。这些失败教训的共同点是:误认为自己政策、道路是“正确的”,以为替天行道;误估自身综合实力地位的伸展边界,以为所向无敌;误判“朋友圈”的涉己战略意图,以为得道多助;误断国际战略环境的发展变化方向,以为大势所趋;误测对手的意志能力,以为甘拜下风。说到底,就是对大局和大势的战略误判。这些决策者在评估时势时,经常结论在前,论证在后,逆逻辑思维,导致只见于己有利条件的“树木”,不见不利条件的“森林”,一厢情愿,成了被自己战略误导的牺牲品。而台湾当局赖清德这种有着固执个性的政治人物,最容易引领局势走向这种终局,正如美国作家弗兰克·奥哈拉所说“鉴别力衰弱时,偏见就会占上风”,又印证了美国思想家拉尔夫·爱默生所言“我们也许有偏见,但是命运幷没有偏见”。
当前一个清楚的事实是,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正顽固走在战略误判和自欺欺人的道路上。
第一个误判是“新台独希望论”。“新台独”是一种“塑造式台独”,即从法理上、政治上、社会上、认同上、国际上把台湾地区的“现状”重塑、重构、重建为“独立”,即“互不隶属、民主台湾”。具体策略手法是,一方面偷换概念,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客观现实,曲解为“独立”的“现状”,以迎合岛内外不同形式的“维持现状”主张、反诬大陆方面要改变现状;另一方面掩耳盗铃,用这种被曲解的“现状”,掩护其在台湾地区和国际上推动“台独”分裂的“国家民族”建构进程。赖清德多次讲“台湾已经主权‘独立’,不必再另行宣布‘独立’”等话语,奥秘即在于此。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样可以欺骗岛内民众,迎合美国反华策略,同时让大陆方面反“台独”师出无名。
这种伎俩纯属战略误判。一方面,赖清德绝没有放弃“台独”,而是在推动“台独”。一个简单的道理是,如果台湾已经“独立”,赖清德为什么还要强调自己是“台独工作者”?而大陆方面则早已经把形形色色的“台独”,包括这种“塑造式台独”、自以为是的“台独”路径,囊括在惩戒和粉碎、消灭的法律之中了。早在2005年3月14日发布施行的《反分裂国家法》中,在其关于非和平手段适用条件的第八条中就很清晰地规定:如果“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024年6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发布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中,也把民进党赖清德之流的臆想纳入惩戒、打击的范围之内。例如:以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的,组织、策划、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1)发起、建立“台独”分裂组织,策划、制定“台独”分裂行动纲领、计划、方案,指挥“台独”分裂组织成员或者其他人员实施分裂国家、破坏国家统一活动的;(2)通过制定、修改、解释、废止台湾地区有关规定或者“公民投票”等方式,图谋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的;(3)通过推动台湾加入仅限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或者对外进行官方往来、军事联系等方式,图谋在国际社会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台湾独立”的;(4)利用职权在教育、文化、历史、新闻传媒等领域大肆歪曲、篡改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或者打压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的政党、团体、人员的;(5)其他图谋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行为。以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为目的,实施下列行为之一的,依照刑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以煽动分裂国家罪定罪处罚:(1)顽固宣扬“台独”分裂主张及其分裂行动纲领、计划、方案的;(2)其他煽动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行为。从这些定罪标准衡量,民进党赖清德当局推动“塑造式台独”的任何言行,都是触犯分裂国家罪和煽动分裂国家罪的行为,必须和必然受到法律制裁,“塑造式台独”没有任何“合法化”空间,没有任何“希望”。
第二个战略误判是所谓“大陆内外交困论”。这是由美国臆造、令民进党赖清德当局见猎心喜的论调。即,以为大陆已经盛极而衰、改革开放红利期结束,根本顾不上台湾;对华战略竞争美必胜,台湾跟着美对华战略竞争起舞必然美梦成真、“台独”如愿以偿。这些年来,美为塑造遏制、围堵中国大陆的“国际朋友圈”所制造的所谓“中国见顶论”“中国回头论”“美国胜利论”等谬论,在台湾绿营大行其道、信以为真,幷带动了他们“台独战略机遇期”狂想。赖清德接受岛内外媒体采访时,不断宣扬大陆所谓经济滑坡、社会紊乱、台湾经济可以脱离大陆发展等等错误论调,误导台湾民众认知,激发极端民粹情绪,塑造全社会“台独”分裂冲动。这里有必要提示这些反华分子,如果中国大陆真的如美国所塑,美方为何还要变本加厉加以遏制?如果“美升中降”是事实,为什么美国不趁热打铁反而不断主动要求缓和对华关系?如果美国已稳操胜券,为何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民主、共和两党候选人都在不断渲染“中国威胁”?任何无视、低估五千年文明、十四亿勤劳智慧民族、七十五年新中国建设积累、四十余年改革开放所形成的发展实力的势力,不是愚蠢就是居心叵测。在其视野里,只有自己的“历史定位”,没有人民的安危福祉。“美国以为中美竞争是美苏争霸的翻版,以为自己能赢,但中国不是苏联”。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