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津门渡口 看尽万国建筑

天津著名打卡地——瓷房子(中评社 郭至君摄)

  中评社天津1月25日电(记者 郭至君)“九河下梢,三道浮桥,两座门关”——简短几个小词,勾勒出了专属于天津的漕运文化天津,意为“天子经过的渡口”,自古以来都是我国重要的港口城市之一。在黄沙厚土居多的北方,天津靠着其得天独厚的码头属性,在近代史上一跃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与当时其他两座远东大都市上海和青岛并称“上青天”。由于天津是近代最早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达官贵人、外国政要、客商聚集,带来了世界多种风格的建筑并保留至今。

  天津的租界史最早源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的1860年,当时英国人将天津开辟为通商口岸,并借机建立了英租界。在后续的几十年中,天津作为北方大港,承担着华北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加之洋务运动和北洋军阀的扶持,引来了诸多外国势力,其中“租用土地”的九国分别为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俄国、意大利、奥匈帝国和比利时。而天津建筑经过600多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古今中西交融的城市建筑风格,既保存了一些雕梁画栋、典雅朴实的古代中式建筑,也遗留下来不少风格万千、形式多样的近代西式建筑。天津市现有中国古典建筑以及西方多国的历史风貌建筑872幢。

  天津的西洋建筑,以多种多样为特色,各个租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风格遍布当年的天津租界,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曾多次称赞过“北京的四合院,天津的小洋楼”。例如:采用严谨古典主义风格的天津汇丰银行大楼、英国古典风格的天津利顺德饭店、古典复兴主义风格的原中央银行天津分行、兼具科林斯柱式和塔斯干柱式廊柱的原中法工商银行等。而市内还有很多二、三十年代遗留下来、风格迥异的别墅。其中,五大道更是有“万国建筑博物馆”之称。天津意式风情区前身是天津意租界,目前是亚洲唯一一处意大利式的大型建筑群。另外,原处于法租界的和平路沿线也分布着众多法国风格的建筑,如劝业场、惠中饭店、浙江兴业银行等。一些优秀的西方宗教建筑也成为天津城市中的建筑精品,如法国罗曼式风格的西开教堂、犹太教风格的天津犹太教堂、哥特式风格的望海楼教堂和安里甘教堂等。

  漫步在天津的街头,不禁感叹这里的各式历史建筑实在是太美丽了,很多地方随手一拍,就令人仿佛身处异国他乡。

张爱玲故居已变成文学咖啡馆(中评社 郭至君摄)

夜幕下的西开教堂(中评社 郭至君摄)

天津多处都可以看见这种红砖小洋房(中评社 郭至君摄)

著名的民园广场(中评社 郭至君摄)

红砖建筑(中评社 郭至君摄)

瓷砖瓷片垒砌的墙身,很有特色的“疙瘩楼”(中评社 郭至君摄)

似乎到了南法(中评社 郭至君摄)

独门独院装饰得别有一番特色(中评社 郭至君摄)

解放桥(中评社 郭至君摄)

津门故里,古文化街必须走一趟(中评社 郭至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