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特朗普对华对台政策显端倪
中评社上海1月25日电(作者 仇长根)1月20日,美国第47届总统特朗普正式上马上任。从他去年11月当选到就职演说,在涉台方面并未多言,而且相当谨慎,与八年前首任未上台即与蔡英文通话有“天壤之别”。目前,国际社会对他的普遍观感仍是“不可预测”“不确定性”。但观察其执政开局的对华对台政策走向大致上可见端倪。笔者认为:
第一,观察特朗普2.0开局中美关系后续发展与改善可以审慎期待。特朗普首任四年与中国打过交道,彼此并不陌生,曾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访到京,习主席也曾亲临美国与其在“海湖庄园”会晤。去年12月“海湖庄园”首次记者会特朗普说:“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可视为其释放的一个积极信号。“万事开头难”,特朗普就职前中美元首互动具正向积极意义。1月17日习主席“应约”与他通话表示“中美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务必慎重处理”。特朗普表示“希望继续保持对话沟通”“期待尽早同习主席见面(表态百日内访中)”。两国元首同意“建立战略沟通渠道,就两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保持经常性联系”。而韩正副主席代表习主席专程赴美出席他就职典礼并与副总统万斯等会晤,给足面子。可预期,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竞争、对抗”格局是趋势;“协商、合作”方面也有机会。
第二,特朗普重返白宫需要面对和摆脱或解决的是国内多重挑战。特朗普上台首日一口气撤销前总统拜登所签署的近80项“行政令”和“备忘录”。同时,就职当天即刻签署了40多个行政令,创下史上新记录,包括宣布美墨边境和能源两个“紧急状态”;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世卫组织WHO》两个国际组织;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赦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废除“非法移民子女出生公民权”;取消“所有移民申请入境避难预约”,并采取积极的执法行动打击非法移民等。这证明特朗普心里明白,美国内“拨乱反正”首当其冲。拜登主政四年留下的“烂摊子”相当棘手,“政治激化、经济通胀、高额赤字、宠大债务、黑白矛盾、枪案不断”等诸多问题,客观上一时难解决,困难和阻力还不少,有些根本无法解决。但关键问题是雄心壮志和豪言壮语要真落实,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对手不是外人,而是美国自己,这一点特朗普要认识清楚。
第四,特朗普将强势主导对华对台政策而不是“鹰派”团队。特朗普用人首要条件是“绝对忠诚”听命于他,首任四年他换了3个国务卿、4个国安顾问、5个国防部长,说换就换,没有商量余地,原因与此有关。如今国务卿鲁比奥、国安顾问沃尔茨、国防部长海格塞斯等“反华亲台”鹰派,过去和现在对华对台均有挑衅或不当言行,但“决策权”在特朗普手中,他们是“执行者”。日前鲁比奥在听证会上承认“过去对中措辞强硬”,表示“现在自己角色是国务卿”要有“成熟而谨慎的对话”,坦承“两个大国能够交流符合世界利益”。另外“知中派”新任驻华大使戴维珀杜(曾在新加坡和香港生活)和主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效率部长”马斯克,不能说没有丝毫影响力。拜登核心幕僚“亚洲沙皇”坎贝尔经讲过:要与中国“谨慎共存”,“小基辛格”沙利文也讲过:美中彼此要学会“大国共存”。这两个“共存论”对特朗普政策走向也不能说一点影响没有。
一是如何削减万亿美元贸易逆差?他曾说过“字典里最好的词就是关税”,所以加征关税针对所有与美经贸相关连的国家。先拿墨西哥和加拿大“开刀”征收25%关税,接着对中国计划加征10%关税。中美是贸易大国,两岸经贸关系密切,但“贸易战”结局是美中及台湾地区“三输”,包括导致美国通涨,逆差“不减反增”。
二是如何维护美国全球科技霸主地位?美国实施“芯片战略”,首要目标销定中国。可预料将继续以“脱钩断链”思路,变“小院高墙”为“大院高墙”,打压、制裁中国芯片。同时要台积电移美,已公开表明“台湾偷走了美国芯片产业”。但“中国芯”在美国的打压中会不断成长,而台湾将几乎没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三是如何脱离涉外战争泥潭?美国陷入“俄乌、巴以”两场战争多年,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已难自拔,“朝鲜半岛”紧张局势在他手里有过缓和,但积重难返。这三大尖锐的问题不是美单方面所能掌控或可以解决的,牵涉到中美、美俄、美朝关系,而且相互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
第六,特朗普主政对两岸关系影响及危机与挑战有四个方面:
一是对台军售最具挑战性。他首任四年11次对台军售180多亿美元,2025年也不会少。军售与美军工复合体利益密切相关,更深层次原因有“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的筹码之考虑。沃尔茨听证会仍鼓吹“要让台成为豪猪”“要让中国瞭解‘侵台’代价太高”。
二是提升美台官方关系。美台官方往来层级升高“不确定”,主要看中美关系如何发展和特朗普拟出“赌牌”多大。去年赖清德首次窜访南太平洋3“友邦”,拜登划“红线”赖只能过境夏威夷、关岛。但不排除特朗普任内打“擦边球”挑衅,让民进党当局官员走进“白宫”。
三是议员窜台还会持续。美“亲台反华”议员窜台捞钱、获取政治资本尝到“甜头”不会停手,特朗普可能自认对其施政影响不大。美国体制“三权分治”相互制衡,国会议员窜台他管不住,也不想得罪太多人。
四是助台“国际空间”。未来四年“重头戏”是美台勾结幻想篡改联合国“2758号决议”。当然结局是美开“空头支票”不可能得逞。两岸关系紧崩,台想进CPTPP、RCEP等国际组织也不可能。
一是“以台制华”战略是中美博弃的“长期性、结构性”及美对华对台政策的“连续性”所决定。四十多年来美国历届政府打“台湾牌”牵制、围堵、遏制中国。特朗普首任四年和拜登主政四年,同样视中国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这个错误的定位,民主党、共和党两党基本一致,未来四年也不会因政党轮替即“拜下特上”而改变。
二是特朗普与拜登对台政策的不同点在于,他要台湾增加向美国交“保护费”,要台积电加大赴美投资,要让美国利益极大化。至于民进党当局叫嚣“两岸互不隶属”搞“台独”,特朗普只关心是否会伤及到美国利益。
三是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远远超过“美台关系”,故特朗普眼里的台湾是“笔尖”,大陆是“圆桌”,其精明的头脑当然不会做赔本的“买卖”,也不会为台湾而“疯狂到没有底线”。
四是特朗普知道中国所划下的“红线”和“底线”不可触碰。应该说他瞭解台湾问题涉及“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是“第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瞭解中国在全球经济体中的实力和地位及中美两个大国关系的重要性。这两条是特朗普2.0时代制订或调整对华、对台政策的重要基础,对其决策有重要影响。
五是特朗普对外关系策略采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及“退群”,为了“美国利益”,“不求战”与“战略收缩”是趋势。他当选以来至少三次说过“协防台湾,我不会说”,这种不明确的回答就是一种“战略模糊”。
总而言之,特朗普重返白宫,中美关系需要双方把握机会,尽一切可能将可“转圜”的空间充分利用好。事实上中美都需要稳定的大国关系,都必须管控危机以避免“擦枪走火”。中国按既定方略:即秉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和“以和为贵、以稳为重、以信为本”两个“三原则”处理中美关系。但防人之心不可无,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原则,斗而不破。中美关系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但不需要“恶意竞争”,可以有“诚意合作”。改善错综复杂的中美关系非一蹴而就,需要反复“磨合”的时间,不可盲目乐观,对“可预见”的部分努力去扩大共识,“不可预见”或“不确定”的部分努力去加强沟通。
(作者:仇长根,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评社上海1月25日电(作者 仇长根)1月20日,美国第47届总统特朗普正式上马上任。从他去年11月当选到就职演说,在涉台方面并未多言,而且相当谨慎,与八年前首任未上台即与蔡英文通话有“天壤之别”。目前,国际社会对他的普遍观感仍是“不可预测”“不确定性”。但观察其执政开局的对华对台政策走向大致上可见端倪。笔者认为:
第一,观察特朗普2.0开局中美关系后续发展与改善可以审慎期待。特朗普首任四年与中国打过交道,彼此并不陌生,曾应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访到京,习主席也曾亲临美国与其在“海湖庄园”会晤。去年12月“海湖庄园”首次记者会特朗普说:“中国和美国可以一起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可视为其释放的一个积极信号。“万事开头难”,特朗普就职前中美元首互动具正向积极意义。1月17日习主席“应约”与他通话表示“中美可以成为伙伴和朋友”,强调“台湾问题事关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希望美方务必慎重处理”。特朗普表示“希望继续保持对话沟通”“期待尽早同习主席见面(表态百日内访中)”。两国元首同意“建立战略沟通渠道,就两国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保持经常性联系”。而韩正副主席代表习主席专程赴美出席他就职典礼并与副总统万斯等会晤,给足面子。可预期,未来中美关系走向“竞争、对抗”格局是趋势;“协商、合作”方面也有机会。
第二,特朗普重返白宫需要面对和摆脱或解决的是国内多重挑战。特朗普上台首日一口气撤销前总统拜登所签署的近80项“行政令”和“备忘录”。同时,就职当天即刻签署了40多个行政令,创下史上新记录,包括宣布美墨边境和能源两个“紧急状态”;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世卫组织WHO》两个国际组织;将“墨西哥湾”更名为“美国湾”;赦免“国会山骚乱”参与者;废除“非法移民子女出生公民权”;取消“所有移民申请入境避难预约”,并采取积极的执法行动打击非法移民等。这证明特朗普心里明白,美国内“拨乱反正”首当其冲。拜登主政四年留下的“烂摊子”相当棘手,“政治激化、经济通胀、高额赤字、宠大债务、黑白矛盾、枪案不断”等诸多问题,客观上一时难解决,困难和阻力还不少,有些根本无法解决。但关键问题是雄心壮志和豪言壮语要真落实,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对手不是外人,而是美国自己,这一点特朗普要认识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