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韩国专家论特朗普二期实权人物

  中评社首尔1月20日电(记者 崔银珍编译)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马上到来,日前,韩国世宗研究所所长金显彧在韩国《中央日报》上刊文,讨论特朗普第二期的主要实权人物和政策展望。文章编译如下:

  本月20日美国总统就任仪式的同时,唐纳德特朗普第二届政府也将正式上台。特朗普第二期外交、安保阵容与美国优势论者占据优势的预想不同,充满了牵制中国的优先论者和克制对外介入论者。掌握参众两院和司法部的特朗普政府将迅速、有力地推进对外政策。特别是任期限定为4年,2年后举行中期选举,政策推进动力将减弱,因此特朗普第二期将加快政策推进速度。为了快速推进政策,特朗普组建了由忠诚派组成的内阁。内阁人士的倾向鲜明地展现了特朗普第二期外交、安保政策的蓝图,应该通过分析这些人的政策倾向,思考韩国的应对方案。

  首先来看一下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内定者迈克·沃尔茨(mike waltz,51岁)。他曾担任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罗伯特·盖茨国防部长的政策助理。他出身于绿色贝雷帽(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是特朗普的忠诚派。他认为伊朗是特朗普第二期外交政策的优先顺序。他的立场将推进对伊朗的最大施压基调。伊朗向俄罗斯提供很多武器系统,只有伊朗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援,乌克兰战争才有可能结束。从中可以看出,他想切断从对伊朗施压开始,再到伊朗-俄罗斯-中国-朝鲜的所谓“动乱轴心(axis of upheaval)”。

  身为对华强硬派的他曾经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他主张,美国要想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获胜,海军力量非常重要,必须大力发展比中国小、落后的美国造船业。去年9月在《Real Clear Defense》的投稿中,他提到中国拥有超过美国200倍的船舶建造能力,需要对造船业界进行长期投资者。为了确保急需的船舶建造、修理力量,他还强调了与韩国、日本、印度等同盟的合作。   被内定为国务卿的佛罗里达参议员马尔科·鲁比奥(Marco Rubio,54岁)也是对华强硬论者。他认为,中国的挑战不是单纯的经济层面的竞争,而是对民主主义规范的挑战。他在2022年美国传统基金会的演讲中提到:“21世纪的历史是崛起中的独裁国家代替最强大的自由国家,还是历史上最自由、最富有、最成功的美国国民以自由和正义为基础成立的美国为中心团结在一起,两者之一。”去年9月他担任参议员时出版的《The World China Made》报告书中批评说,中国通过盗窃和歪曲市场的补助金等引领21世纪产业。

  他在人权问题上也发出了强烈的声音。他担任监督(Monitoring)中国人权和法治主义发展的美国“议会、行政部中国委员会(CECC)”共同议长,一直强烈批评中国共产党。2020年,因对维吾尔种族监禁、虐待采取强硬措施,再加上对香港民主示威队的镇压势力实施制裁,两次成为中国的制裁对象。他是朝鲜人权法的共同发起者,也是对朝强硬派。鲁比奥长期支持“台独”,这与美国政府“一个中国”的立场不同。为了加强美台关系、遏制中国大陆入侵台湾,提出了增强军事支援的法案。

  国防部长内定者皮特·海格塞斯(Pete Hegseth,45岁)被卷入性丑闻风波。普林斯顿大学ROTC出身的军官曾参加过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海格塞斯因极右基督教极端主义倾向,不允许参加乔·拜登总统的就职仪式,因此辞去了军队服役。他是支持非介入主义美国优先主义外交政策的特朗普效忠派。特朗普第一期支持金正恩-特朗普对话,但主张撤走驻海外美军的经历引人注目。他指责北约(NATO)的无能,并批判称“北约不是同盟,而是接受美国援助的欧洲安全组织”。

  他们对联合国的反感也相当大。指责联合国其为反美国、反以色列、反自由的全球机构。虽然指责俄罗斯侵略乌克兰,但同时也对美国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持否定态度。他提到共产主义国家中国试图终结美国的文明,并主张觊觎美国失败的中国正在大规模增强军事力量。
  
  被提名为美国国防部政策副部长的埃尔布里奇·科尔比(Elbridge Colby,46岁)是国防政策实务总管人士。他主张“驻韩美军作用调整论”,是牵制中国的优先论者。他认为,美军主力部队应该向印度太平洋地区转移,并应对台湾海峡的军事冲突。他一直主张驻韩美军集中遏制中国,韩国应该自行负责本国的防御。并经常提过驻韩美军的规模和作用调整的可能性。他认为,为了自主防御,韩国应该扩大驻韩美军防卫费支出。为了自主防御,他还主张韩国自行核武装的可能性,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对于美国对此的支援,并不肯定。他还一直主张朝鲜无核化是不现实的,美国的对朝鲜政策应该集中于限制洲际导弹射程等军备控制。   我们再去美国国会看看。在第119届参议院中分别担任外交委员长和军事委员长的吉姆·里施(Jim Risch,82岁)议员和罗杰·威克(Roger Wicker,74岁)议员一直主张在韩半岛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里施主张在韩国等亚洲地区重新部署核武器。威克议员也主张美国核武器的前沿部署,强调了像北约一样在印度和太平洋地区共享核负担的必要性。两位议员在2023年4月就韩美核协议集团(NCG)的设立发表声明称,NCG还应讨论美国核武器在韩国重新部署的情况。

  去年5月还发表了包括对韩国重新部署战术核武器和今后美国国防预算增加5%的军费支出计划。这些共和党人士认为与民主党的“核扩散会产生核多米诺现象,恶化地区安保局势”这核不扩散基调存在差异。

  综合一下前面提到的特朗普第二期外交、安保领域核心人士的政策倾向。第一,根据美国优先主义,提高驻韩美军的驻扎费用。特朗普已经提到将驻韩美军驻扎费用提高9倍。第二,将推进对华强硬政策。有可能超越单纯以高关税为基础的贸易政策,走向体制竞争。实际上,在特朗普第一期后半期,美国的对华政策已经演变成了体制对决或理念对决。

  第三,今后将把韩美同盟引向牵制中国的方向。预计,韩美两国将重新调整对威胁的认识,并将把重点放在朝鲜威胁上的驻韩美军的作用进行调整。第四,可能会推进与拜登政府的印太地区核战略不同的政策。日本担心台湾发生紧急情况时中国会使用核武器,认为美国有必要加强印太地区的核遏制力。会存在重新部署核武器的可能性。

  那么,处于代行总统职权体制的韩国需要什么样的应对?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研究美国政府的应对模式的格雷厄姆·艾利森提出了三种模式。即,政府的统一合理的决策模式、已经形成的政府组织根据制度程序的政策决定模式、官僚社会的多种竞争和协商的政策决定模式。   在目前韩国政治状况下,政府要想做出统一、合理的决定,存在领导能力的不确定性。政府组织根据制度程序做出的政策决定也不足以克服危机。最后,多种政府部门的首长们根据自己和部门的利益形成竞争、协商、联合等,得出政策结论的模式也不适合克服目前的危机状况。在政治领导力不稳定的今天,应该克制根据政府部门及首长们的利害关系推进政策。有必要根据解决政治危机、应对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共同认识和解决方法推进政策。在混乱、不确定的情况下,政府部门不要一喜一悲,要根据专业性,持续落实现有战略目标和政策。   中评社首尔1月20日电(记者 崔银珍编译)特朗普的第二任期马上到来,日前,韩国世宗研究所所长金显彧在韩国《中央日报》上刊文,讨论特朗普第二期的主要实权人物和政策展望。文章编译如下:

  本月20日美国总统就任仪式的同时,唐纳德特朗普第二届政府也将正式上台。特朗普第二期外交、安保阵容与美国优势论者占据优势的预想不同,充满了牵制中国的优先论者和克制对外介入论者。掌握参众两院和司法部的特朗普政府将迅速、有力地推进对外政策。特别是任期限定为4年,2年后举行中期选举,政策推进动力将减弱,因此特朗普第二期将加快政策推进速度。为了快速推进政策,特朗普组建了由忠诚派组成的内阁。内阁人士的倾向鲜明地展现了特朗普第二期外交、安保政策的蓝图,应该通过分析这些人的政策倾向,思考韩国的应对方案。

  首先来看一下白宫国家安全顾问内定者迈克·沃尔茨(mike waltz,51岁)。他曾担任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罗伯特·盖茨国防部长的政策助理。他出身于绿色贝雷帽(美国陆军特种部队),是特朗普的忠诚派。他认为伊朗是特朗普第二期外交政策的优先顺序。他的立场将推进对伊朗的最大施压基调。伊朗向俄罗斯提供很多武器系统,只有伊朗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援,乌克兰战争才有可能结束。从中可以看出,他想切断从对伊朗施压开始,再到伊朗-俄罗斯-中国-朝鲜的所谓“动乱轴心(axis of upheaval)”。

  身为对华强硬派的他曾经抵制2022年北京冬奥会。他主张,美国要想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获胜,海军力量非常重要,必须大力发展比中国小、落后的美国造船业。去年9月在《Real Clear Defense》的投稿中,他提到中国拥有超过美国200倍的船舶建造能力,需要对造船业界进行长期投资者。为了确保急需的船舶建造、修理力量,他还强调了与韩国、日本、印度等同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