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确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前进道路和战略策略,形成切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这样的结合,前提是科学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一定要以时间、地点即历史条件为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了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尚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等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反对和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反对和纠正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准确把握时代主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无论进行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这样才能永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正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和党面临的主要任务
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要科学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也要科学认识和掌握中国国情。认识和掌握中国国情,必须准确认识和掌握对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一切有利和不利因素,认识和掌握中国社会的性质和发展阶段,特别是认识和掌握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发展变化,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确定党面临的主要任务。
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面对复杂形势、复杂矛盾、繁重任务,必须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一以贯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以贯之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善于从经验教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在中国这样的东方大国推进革命、建设、改革,是推进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工程,任务之重、困难之多、挑战之大、历程之艰世所罕见。在奋斗历程中,必然有胜利也有曲折、有成功也有失误。重要的是,我们党总是能够直面问题、纠正错误、总结经验,善于从经验和教训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一次次从危局和困境中重新奋起。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总体顺利,前进方向正确,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党中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20周年、30周年、40周年之际都进行了认真总结。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这对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具有重大意义。《决议》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出新的概括,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标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充分证明,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从问题中找到办法,始终保持自我革命的勇气,始终具有极强的自我纠错纠偏能力,是我们党在逆境之中能够逆势前行、在绝境之中能够绝地重生、在错误之后能够拨乱反正、在挫折之后能够毅然奋起的关键所在,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飞跃的重要原因。
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事业。推进这一崭新事业,离不开坚强领导核心、科学理论指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一贯强调领导核心的重大作用,始终注重科学理论的指导地位。
对于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百年大党、执政70多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拥有坚强领导核心和科学理论指引尤为重要。遵义会议前,我们党未能产生全党公认的领导核心,也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整套革命理论,导致中国革命屡遭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始确立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经验,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取得胜利的政治优势。党的百年奋斗充分说明,什么时候全党坚定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党的领导就会加强,党的事业就不断取得胜利;反之,党的领导就会弱化,党的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进行新的理论创造,以一系列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创造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回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导。
(作者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确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前进道路和战略策略,形成切合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这样的结合,前提是科学认识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真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一定要以时间、地点即历史条件为转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时代内涵。”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我们党取得了巨大成功,也经历了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尚在幼年的中国共产党一度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原理,照搬俄国十月革命城市武装起义等经验,没有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实际,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严重挫折。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反对和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反对和纠正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解决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