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沃克:中美关系应避免对抗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电/7月1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共同主办的“区域国别论坛之美国系列第十八场”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大厦举行。华美协进社共同主席、麦肯锡荣休高级合伙人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发表主题演讲,深度剖析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走向,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东红主持本场活动,并简要介绍了与会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敏感复杂的时期,理性、坦诚的对话至关重要。他表示,彼得·沃克先生作为知名国际事务观察家,长期关注中国事务,期待其对中美关系的独特见解。
彼得·沃克表示,美国当前正经历一场“文化革命”,民主的核心原则面临挑战,“极化”现象突出,加征关税导致民众压力增大并冲击联邦储蓄,“大而美法案”更是暴露了贫富差距扩大等深层社会问题。他指出,国际秩序大变局下,美国加征关税应对中国崛起,这对中国影响巨大。
谈及个人与中国的缘起,彼得·沃克分享了其30岁时的一段“精神之旅”。他通过阅读东方经典,深刻体会到东西方思维的差异——西方倾向二元对立,强调零和博弈;而东方文化更注重平衡与和谐。他说道,“当时我就发现,我是个西方人,但是有着一个东方的灵魂。”此后30年间彼得·沃克90余次访问中国,深入观察中国的发展与变迁。
彼得·沃克高度评价中国在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等领域的成就,指出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截然不同。作为一党执政国家,中国拥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办大事。同时,儒家思想下的勤奋传统、具有竞争力的教育体系和集体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于美国的“文化大熔炉”,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格局,使社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形成了稳定的发展路径。他强调,中国应坚定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应改变“中国模式”。
在中美关系方面,彼得·沃克呼吁美国摒弃对抗性思维,正视中国的发展,不应将中国视为军事威胁。他认为,中美在气候变化、难民问题、疫苗供应等全球性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应当加强合作。
在问答环节,多位来自高校、企业与媒体的与会者就中美政治、教育、贸易、科技竞争等话题踊跃提问。针对中外教育合作方面,沃克强调,人文交流是改善中美关系的重要桥梁。他建议扩大中美学生交流规模,让更多年轻人亲身体验彼此国家,在交流互访中深化相互理解与认知。
本场活动不仅为中美关系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国际视角,也为现场听众带来深刻启迪。
中评社北京7月14日电/7月11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全球领导力学院共同主办的“区域国别论坛之美国系列第十八场”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大厦举行。华美协进社共同主席、麦肯锡荣休高级合伙人彼得·沃克(Peter Walker)发表主题演讲,深度剖析中美关系现状与未来走向,引发现场热烈反响。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研究员鲁东红主持本场活动,并简要介绍了与会嘉宾。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全球领导力学院院长王文在致辞中指出,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敏感复杂的时期,理性、坦诚的对话至关重要。他表示,彼得·沃克先生作为知名国际事务观察家,长期关注中国事务,期待其对中美关系的独特见解。
彼得·沃克表示,美国当前正经历一场“文化革命”,民主的核心原则面临挑战,“极化”现象突出,加征关税导致民众压力增大并冲击联邦储蓄,“大而美法案”更是暴露了贫富差距扩大等深层社会问题。他指出,国际秩序大变局下,美国加征关税应对中国崛起,这对中国影响巨大。
谈及个人与中国的缘起,彼得·沃克分享了其30岁时的一段“精神之旅”。他通过阅读东方经典,深刻体会到东西方思维的差异——西方倾向二元对立,强调零和博弈;而东方文化更注重平衡与和谐。他说道,“当时我就发现,我是个西方人,但是有着一个东方的灵魂。”此后30年间彼得·沃克90余次访问中国,深入观察中国的发展与变迁。
彼得·沃克高度评价中国在减贫、基础设施建设和高科技等领域的成就,指出中国的发展模式与西方截然不同。作为一党执政国家,中国拥有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够动员社会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办大事。同时,儒家思想下的勤奋传统、具有竞争力的教育体系和集体主义精神,推动了中国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于美国的“文化大熔炉”,中国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格局,使社会在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形成了稳定的发展路径。他强调,中国应坚定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不应改变“中国模式”。
在中美关系方面,彼得·沃克呼吁美国摒弃对抗性思维,正视中国的发展,不应将中国视为军事威胁。他认为,中美在气候变化、难民问题、疫苗供应等全球性议题上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应当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