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金财:团结十讲反团结蓝白选民
中评社台北7月14日电(作者 柳金财)赖清德政府正式定调七月为“‘国家’团结月”,不仅推出“‘国家’团结十讲”对台湾未来、“国家”治理及“国族”建构,进行宏观历史叙事及未来愿景目标“擘划”;同时推动台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政治罢免运动。“团结十讲”原是为发动大罢免推波助澜,建立意识型态、立论依据的正当性基础,原订计画于7月26日大罢免前完成,然当进行第四讲后却暂时延缓或可能改变形式,期间无论是历史考证错误、不足,或以“杂质”说影射社会不同政治群体及异议,显然其所造成政治分化效果高于政治整合,不仅无法团结台湾反而分裂台湾。
首先,助攻蓝白形成共同威胁认知。民进党视蓝白阵营为“亲中卖台”势力、“被统战者”及受大陆认知作战所蛊惑;对于支持两岸交流、合作及对话的促进者,也被标签化“在地协力者”“中共同路人”。蓝白选民普遍认为政治大罢免案,直接拔除其选出议会代表,形同一种政治清算。蓝白政党及选民产生共同外部威胁危机感,反而模糊化原本国民党与民众党间政党分际及分歧,强化其认同“反绿色恐怖”、反绿色威权独裁体制的共同立场。原本松散的蓝白政治联盟,因共同威胁认知到唇亡齿寒而更加团结凝聚。
其次,增加蓝白选民及其支持者积累政治愤怒及仇恨值。赖清德发表“团结十讲”呼吁政党合作,先前就职周年演说也邀请反对党领袖听取“国安”报告;然反对党则是公开呼吁,建议召开李登辉主政时期“国是会议”,全方位进行系统性“国家”事务治理对话及商议,而非仅是一次性“国安”会报。
民进党推动大罢免又要寻求“国家”团结,不啻是缘木求鱼,两者存在根本性矛盾冲突。赖清德及民进党政府官员,批判蓝白主张九二共识、两岸一家亲,倡议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成为大陆“在台协力者”。这种标签化、污名化政治,促发蓝白选民的强烈反感并不断积累仇恨值,这将进一步转化成政治动员、蓄积情绪能量,终致爆发蔓延反伤绿营。
实际上,大多数蓝白选民认为大罢免是“政治报复”,并非“民主监督”正逐渐增加比例,致民进党及公民团体倡议大罢免的正当性普受质疑。蓝白共同联合抵制绿执政意愿增加,一旦蓝白选民高度动员投下反对票,尤其是受民众党支持者可能因柯文哲市长、彭振声副市长皆锒铛入狱,后衍生彭夫人轻生自杀案,可能激发白营支持者投下反对票。尽管民众党并无区域“立委”,恐促发其支持者愿意为蓝营被罢免“立委”,投下反对罢免票的跨党选民比例增加。如此民进党大罢免就难遂行其政治目标,更不易扭转朝小野大权力结构。
再者,“团结十讲”与大罢免行动存在严重目标矛盾冲突。前者号称以诚意凝聚台湾内部,后者则削弱蓝白力量及分裂台湾社会。“团结十讲”最终仅能团结基本教义派,但却分裂台湾社会疏离绿与蓝白关系,如此政治发展陷入两极对立之极化政治。
“团结十讲”既可能凝聚民进党内部,也促发蓝白阵营内部的凝聚加强,至于中间选民的态度则出现对民进党不利的转变。自赖清德倡议“团结十讲”后,中间选民对民进党的支持度下降。中间选民通常更关注政府政策的一致性与可预测性,“团结十讲”的突然暂停被视为政策执行不力的表现,损害政府公信力。
对“大罢免”议题,整体民调显示中间偏多数倾向反对或观望,支持度仅约30–36%。整体来看,反对罢免的比例明显高于赞成。中间选民多数不认同直接罢免国民党“立委”的诉求。经过“团结十讲”、大罢免行动使中间选民其政党支持,更倾向在未来选举中选择蓝白阵营。这凸显民进党的政治策略,不仅未能有效分化对手,反而促进蓝白团结、中间选民的厌恶,甚至侵蚀潜在支持基础。尤其六都原本政党认同较为流动的选区,中间选民态度的转变,可能对蓝白营在2026年地方选举更为有利。
赖清德所倡议“团结十讲”与民进党、公民团体推动大罢免行动的组合拳,原本期待十讲作为大罢免的论证依据及正当性基础,然却反而伤及大罢免,不仅未能达到预期的政治分化效果,反强化蓝白与绿的政治分野及对抗,无法跨越蓝绿对立。
(作者:柳金财,佛光大学公共行政与国际事务学系副教授)
中评社台北7月14日电(作者 柳金财)赖清德政府正式定调七月为“‘国家’团结月”,不仅推出“‘国家’团结十讲”对台湾未来、“国家”治理及“国族”建构,进行宏观历史叙事及未来愿景目标“擘划”;同时推动台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政治罢免运动。“团结十讲”原是为发动大罢免推波助澜,建立意识型态、立论依据的正当性基础,原订计画于7月26日大罢免前完成,然当进行第四讲后却暂时延缓或可能改变形式,期间无论是历史考证错误、不足,或以“杂质”说影射社会不同政治群体及异议,显然其所造成政治分化效果高于政治整合,不仅无法团结台湾反而分裂台湾。
首先,助攻蓝白形成共同威胁认知。民进党视蓝白阵营为“亲中卖台”势力、“被统战者”及受大陆认知作战所蛊惑;对于支持两岸交流、合作及对话的促进者,也被标签化“在地协力者”“中共同路人”。蓝白选民普遍认为政治大罢免案,直接拔除其选出议会代表,形同一种政治清算。蓝白政党及选民产生共同外部威胁危机感,反而模糊化原本国民党与民众党间政党分际及分歧,强化其认同“反绿色恐怖”、反绿色威权独裁体制的共同立场。原本松散的蓝白政治联盟,因共同威胁认知到唇亡齿寒而更加团结凝聚。
其次,增加蓝白选民及其支持者积累政治愤怒及仇恨值。赖清德发表“团结十讲”呼吁政党合作,先前就职周年演说也邀请反对党领袖听取“国安”报告;然反对党则是公开呼吁,建议召开李登辉主政时期“国是会议”,全方位进行系统性“国家”事务治理对话及商议,而非仅是一次性“国安”会报。
民进党推动大罢免又要寻求“国家”团结,不啻是缘木求鱼,两者存在根本性矛盾冲突。赖清德及民进党政府官员,批判蓝白主张九二共识、两岸一家亲,倡议九二共识等于一国两制,成为大陆“在台协力者”。这种标签化、污名化政治,促发蓝白选民的强烈反感并不断积累仇恨值,这将进一步转化成政治动员、蓄积情绪能量,终致爆发蔓延反伤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