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守牢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底线

  中评社北京8月17日电/据大公网报道,近期的洪涝灾害对河南省生态环境基础设施造成很大破坏。16日下午召开的“河南省加快灾后重建”系列第六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王朝军称,灾情发生后,我们积极组织开展灾后恢复工作,平稳推进全省饮用水水质监测等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决守牢生态环境安全、南水北调水质安全和人民群众饮水安全底线。

  据初步统计,河南省水质监测站点损毁71个,其中国控35个、省控36个。空气监测自动站点损毁62个,其中国控9个、省控53个。36座城镇污水处理厂、3117套各类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1489公里农村污水管网不同程度出现损毁,部分设施尚未恢复正常运行,农村灾区黑臭水体数量明显增加。

  灾情发生后,河南省生态环境厅成立应急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分析水情灾情,研究部署工作,强化各项举措;同时组织多个工作组赴郑州、新乡、鹤壁等地调研指导水质监测、城乡污水处理等工作,全面做好抗汛救灾统筹指挥。

  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密切关注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情况,指导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围绕南水北调水质安全、饮用水水源地安全,做好水质监测站点建设修复和运营维护,加大水质监测频次,确保监测数据精准可靠。监测结果显示,全省107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整体保持稳定。

  针对自动监测设备受损情况,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协调运维单位更换备机保障运行,协调通信运营单位尽快恢复受灾地区通信网络,确保设施正常运行、数据正常上传。对因洪水冲毁的监测站点,组织运维单位开展手工监测。

  在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恢复重建的同时,河南省生态环境厅重点做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重建工作。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管网损坏程度,能修复的及时进行清淤、维修,该报废的按程序报废。以灾后新增的暂时性黑臭水体整治为重点,协调专家开展技术帮扶,标本兼治、分类施策,与农田排涝、垃圾清捞处理、畜禽尸体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衔接,加快恢复农村地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