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淞山:赖杂质说让中间选民不满 成破口
中评社台北7月2日电/距离7月26日的大罢免投票仅剩不到一个月,民进党原本诉诸“罢免蓝营“立委”、反对“违宪”乱政”的政治诉求,如今因赖清德展开的“团结国家十讲”演说,风向出现变化,引发不少质疑,反而转化为赖清德与蓝营“立委”之间的正面对决。对此,前陈水扁办公室主任陈淞山分析,从《美丽岛电子报》最新民调可以看到,“杂质说”一词引发不少中间选民不满,让反对阵营找到突破口。
陈淞山1日在《美丽岛电子报》发表评论指出,原本处于被动防守位置的被罢免蓝委,现在可能因“反打赖清德”成为新焦点,从而激发出政治反扑动能。一旦形成这种“主客易位”的局势,不仅会扭曲原本罢免的公民诉求与焦点,也可能导致罢免成效打折。原预期10席可能只剩下5至8席成功罢免,进而影响民进党藉由补选抢过“国会”过半的整体布局。
陈淞山表示,赖清德十讲的前三场,每场屡屡引发争议与讨论。尤其赖清德发言风格偏向即兴,缺乏事前稿件约束,导致部分论述出现模糊空间或被断章取义的情况。赖的强烈信念与冒进姿态虽展现决心,但也让对手有机可乘,不断将火力集中在他身上,稀释了罢免行动应有的政治焦点,反而使得对手更容易整合反罢免阵营的力量,构成强烈反制。
陈淞山提及,根据《美丽岛电子报》最新6月民调显示,赖清德的信任度降至45%,不信任度达43%,创下上任以来最低纪录。执政满意度也陷入“死亡交叉”,46.8%不满意、44.7%满意。这一波下滑被视为与最近几场巡回演讲有关,尤其是“杂质说”一词引发不少中间选民不满,让反对阵营找到突破口。
陈淞山强调,民调还显示,有48.1%的民众认为若民进党藉由罢免与补选取得“国会”过半,将对社会安定与“国家”发展“弊大于利”,只有36.6%认为“利大于弊”。这也反映出一个讯号:多数民意对民进党藉由罢免行动重回完全执政,仍有所保留。
陈淞山示警,如今随着赖清德在民进党全代会发表演说,及接连推出“团结国家十讲”,等于将他自己推上“大罢免总指挥”的位置,并与在野“立委”正面交锋。大罢免从原本的公民自发行动逐渐转化为政党动员的对抗局面,让最终结果成为对赖清德与民进党的“信任投票”。
整体而言,陈淞山认为,大罢免的正当性与原初动能已出现质变,最终将如何影响政局与“国会”生态,仍有待观察,胜败恐怕才是关键分水岭。
中评社台北7月2日电/距离7月26日的大罢免投票仅剩不到一个月,民进党原本诉诸“罢免蓝营“立委”、反对“违宪”乱政”的政治诉求,如今因赖清德展开的“团结国家十讲”演说,风向出现变化,引发不少质疑,反而转化为赖清德与蓝营“立委”之间的正面对决。对此,前陈水扁办公室主任陈淞山分析,从《美丽岛电子报》最新民调可以看到,“杂质说”一词引发不少中间选民不满,让反对阵营找到突破口。
陈淞山1日在《美丽岛电子报》发表评论指出,原本处于被动防守位置的被罢免蓝委,现在可能因“反打赖清德”成为新焦点,从而激发出政治反扑动能。一旦形成这种“主客易位”的局势,不仅会扭曲原本罢免的公民诉求与焦点,也可能导致罢免成效打折。原预期10席可能只剩下5至8席成功罢免,进而影响民进党藉由补选抢过“国会”过半的整体布局。
陈淞山表示,赖清德十讲的前三场,每场屡屡引发争议与讨论。尤其赖清德发言风格偏向即兴,缺乏事前稿件约束,导致部分论述出现模糊空间或被断章取义的情况。赖的强烈信念与冒进姿态虽展现决心,但也让对手有机可乘,不断将火力集中在他身上,稀释了罢免行动应有的政治焦点,反而使得对手更容易整合反罢免阵营的力量,构成强烈反制。
陈淞山提及,根据《美丽岛电子报》最新6月民调显示,赖清德的信任度降至45%,不信任度达43%,创下上任以来最低纪录。执政满意度也陷入“死亡交叉”,46.8%不满意、44.7%满意。这一波下滑被视为与最近几场巡回演讲有关,尤其是“杂质说”一词引发不少中间选民不满,让反对阵营找到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