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C论坛:宋伟析特朗普对华贸易战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发言(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 郭至君)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不久前参加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四届“双C论坛:特朗普回归白宫与中美关系未来四年展望”并进行了发言。宋伟表示,目前来看,民主党和建制派对特朗普的制衡还是很明显的,说明接下来的美国政治分权制衡的格局并未消失。他也指出,未来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摩擦斗争会更加复杂严峻。以下是发言全文:

  特朗普能够赢得大选的原因是什么?凸显了美国怎么样的政治格局?从最终的选举结果来看,特朗普获得超过300多张选举人票,胜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整个赢得大选的过程可能也并不那么轻松。我记得在大选之前不久,特朗普其实还是挺紧张的,甚至还做了一旦败选的准备。当时特朗普的副手万斯的表现也有很多争议,一些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并不是那么看好特朗普的。从特朗普本人来看,他也没有想到会如此大幅度获胜。之所以特朗普选举人票大幅超过哈里斯,是因为美国“胜者全得”的选举人票制度,其实在摇摆州特朗普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大。

  虽然如今看起来是共和党控制了参众两院,也控制了总统职位,且在最高法院里也处于多数,但是其在两院中的控制力,尤其是特朗普能否将共和党人人团结起来,还是未知数。目前来看,民主党和建制派对特朗普的制衡还是很明显的,说明接下来的美国政治并非是特朗普的一言堂,分权制衡的格局并未消失,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未来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对俄政策会完全脱轨。

  或许特朗普确实很想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甚至还有人提出,特朗普想通过联合俄罗斯来制衡中国、给中国施加更大战略压力。但是特朗普若真有这样的想法,至少会面临三方面制衡:其一,普京不会愿意接受这种提法。在我看来,于普京而言,最好的做法还是他自己所说的“坐山观虎斗”,在中美之间保持相对中立,即便特朗普伸出“橄榄枝,”他也不会完全倒向美国。其二,欧盟也不会乐见其成。欧盟不会希望美俄之间改善关系,尤其是以压迫乌克兰做出让步的方式来改善美俄关系。欧盟社会对于俄乌冲突的敏感性以及对俄罗斯的不满和警惕程度比美国大多数人要强很多。其三,共和党内部的阻力。共和党的建制派对此非常反对,他们很强烈地反俄。因此,特朗普改善美俄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他在第一任期就没有做成,第二任期做成的概率也不大。   特朗普第二个任期的对华政策与第一个任期相比有没有不同之处?我认为,有一个不同就在于贸易战方面。

  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在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内可能会更加激烈。特朗普此前称要将对华惩罚性关税增加60%,我觉得这种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对华关税增加的话,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也会大大上升。

  从对今年美国大选的观察来看,特朗普之所以能够赢得大选,根本性的原因就是经济问题——由于通货膨胀,尽管美国经济的主要指标非常好看,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实质性改善,老百姓对现实很不满意。在这个情况之下,如果特朗普真的急剧提升对华关税,势必会进一步推高美国民众的生活成本。就算墨西哥、越南想通过跟中国脱钩而不卷入其中,但是他们自己生产不了这么多产品。从目前来看,我觉得未来中美贸易战肯定会进一步激烈,但是短时间也不会发展成特朗普所威胁的那样,所谓的“60%”也只能一步一步通过较长时间实现。特朗普的风格是“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向中国施加压力;在现实中,他这么做也会面对许多的制衡因素,例如建制派的反对、2026年中期选举的压力。

  从目前显示的情况来看,特朗普可能更多地强调切断中国通过其他国家中转贸易的通道,比如向墨西哥和越南施加压力。特朗普有可能向经墨西哥和越南转卖到美国的中国商品或者这些国家的中国企业生产的商品增加更多关税,这会对我们的对外贸易产生比较大的负面影响。此外,近来欧盟也威胁要取消香港的独立关税区地位,这可能会带来很大影响,因为我们每年的出口有2300多亿美元是通过香港出去的。特朗普还会继续同中国的科技战,但他的“美国优先”是否会导致拜登政府打造的围堵中国的高科技联盟出现裂痕还有待观察。

  因此,美国不仅推动同中国脱钩,还迫使其他新兴制造业国家同中国脱钩,这种趋势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对于此,中国一方面应该想办法继续对外开放,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启动国内的良好循环。   台海局势在特朗普上台之后可能会有更多冲突。总体而言,拜登政府还是比较瞭解台湾问题对中国的敏感性的。中国反复讲“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利益、是红线”,拜登政府对此是理解的,行动上是相对克制的。但是特朗普的风格是极限施压,尽管他不会真的愿意在台海地区发生一场直接的军事冲突,但是他有可能借助台湾问题向中国进一步极限施压,采取“切香肠”的方式不断挑战中国的底线,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摩擦斗争会更加复杂严峻。

  从中方角度上来看,中方在台湾问题上最重要的还是应该进一步划清楚自己的“红线”、讲清楚自己的“底线”,坚决回应,不让美方用“切香肠”的方式一点一点蚕食我们的底线。要让美方清楚,如果其跨越过这个底线,我们就会采取决定性的行动,包括军事行动。我认为,特朗普本人是不太可能真的有勇气在台湾问题上同中国直接开战的,在战争问题上特朗普的一向风格是非常谨慎小心的。

  在俄乌冲突方面,我认为,特朗普所谓的“一天之内就可以结束战争”的可能性根本没有。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特朗普是想通过迫使乌克兰做出让步、让俄罗斯实际控制或者正式保有乌东四州的方式来结束冲突。对此,泽连斯基已经暗示,如果让乌克兰放弃乌东四州的话,他的底线是乌克兰要加入北约,而俄罗斯又不可能同意乌克兰加入北约,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死局、一个僵局,目前还看不到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

  当然有一种可能是,特朗普通过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止给乌克兰的援助,最后迫使乌克兰接受相关的“和平”条款。但它还会面临一个变数,即欧盟会怎么看、怎么做?从目前欧盟领导人的表态来看,欧盟可能还会继续全力支持乌克兰,使得乌克兰不至于面临绝境,所以即便特朗普施加很大的压力,战争可能还会延续下去。   在中东局势方面,特朗普再度执政对地区的稳定来说有喜有忧。特朗普坚定支持以色列,有可能会进一步推动以色列和沙特、以及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和解。但现在问题在于伊朗,因为特朗普对伊朗的态度一直是非常强硬的,所以接下来美国和伊朗的关系、以色列和伊朗的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恶化。那就要看伊朗会做出一个怎样的回应,因此也不能简单地说特朗普上任后就一定能为中东带来和平的曙光。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发言(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北京2月6日电(记者 郭至君)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伟不久前参加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四届“双C论坛:特朗普回归白宫与中美关系未来四年展望”并进行了发言。宋伟表示,目前来看,民主党和建制派对特朗普的制衡还是很明显的,说明接下来的美国政治分权制衡的格局并未消失。他也指出,未来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的摩擦斗争会更加复杂严峻。以下是发言全文:

  特朗普能够赢得大选的原因是什么?凸显了美国怎么样的政治格局?从最终的选举结果来看,特朗普获得超过300多张选举人票,胜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但整个赢得大选的过程可能也并不那么轻松。我记得在大选之前不久,特朗普其实还是挺紧张的,甚至还做了一旦败选的准备。当时特朗普的副手万斯的表现也有很多争议,一些主流媒体、专家学者并不是那么看好特朗普的。从特朗普本人来看,他也没有想到会如此大幅度获胜。之所以特朗普选举人票大幅超过哈里斯,是因为美国“胜者全得”的选举人票制度,其实在摇摆州特朗普的优势并没有那么大。

  虽然如今看起来是共和党控制了参众两院,也控制了总统职位,且在最高法院里也处于多数,但是其在两院中的控制力,尤其是特朗普能否将共和党人人团结起来,还是未知数。目前来看,民主党和建制派对特朗普的制衡还是很明显的,说明接下来的美国政治并非是特朗普的一言堂,分权制衡的格局并未消失,我们也不用太过担心未来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对俄政策会完全脱轨。

  或许特朗普确实很想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甚至还有人提出,特朗普想通过联合俄罗斯来制衡中国、给中国施加更大战略压力。但是特朗普若真有这样的想法,至少会面临三方面制衡:其一,普京不会愿意接受这种提法。在我看来,于普京而言,最好的做法还是他自己所说的“坐山观虎斗”,在中美之间保持相对中立,即便特朗普伸出“橄榄枝,”他也不会完全倒向美国。其二,欧盟也不会乐见其成。欧盟不会希望美俄之间改善关系,尤其是以压迫乌克兰做出让步的方式来改善美俄关系。欧盟社会对于俄乌冲突的敏感性以及对俄罗斯的不满和警惕程度比美国大多数人要强很多。其三,共和党内部的阻力。共和党的建制派对此非常反对,他们很强烈地反俄。因此,特朗普改善美俄关系的可能性不大,他在第一任期就没有做成,第二任期做成的概率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