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联会提财政预算案建议 冀关注基层
中评社香港2月4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工联会3日举行记者会,介绍《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书》详情。建议书主题为“激活经济循环,力保民生就业”,提出了14项主要建议,总共61项建议。工联会表示,理解政府面临的财赤压力,但在具体削减开支项目上,期望特区政府审慎行事,仔细评估对市民特别是对基层的影响。在“节流”工作上应遵循与“开源”策略相同的“能者多付”原则,避免削减对基层及弱势群体的支援。
据悉,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工联会副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邓家彪、陈颖欣,工联会副理事长丘耀诚、林千国,立法会议员郭伟强、陆颂雄、梁子颖一行,3日上午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多名政府官员会面,递交工联会《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书》,主题为“激活经济循环,力保民生就业”。会上,工联会向陈茂波司长反映劳工雇员和市民大众对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的意见,并与政府交流工联会关注的经济民生事宜。工联会在建议书中提出了14项主要建议,总共61项建议。当日下午工联会召开记者会详细介绍建议书重点内容。
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在记者会上表示,工联会认为,要激活经济循环,力保民生就业。香港需要以创新思维,发挥好固有内涵、特色和优势,更要用好中央政府惠港政策。工联会表示,理解政府面临的财赤压力;然而,在具体削减开支项目上,工联会期望特区政府审慎行事,仔细评估对市民,特别是对基层的影响。在“节流”工作上应遵循与“开源”策略相同的“能者多付”原则,避免削减对基层及弱势群体的支援;而更应以提升效益、创新思维的方式,收窄开支与收入的差距。
工联会透过工会、地区和福利服务机构等多个渠道收集意见,提出对财政预算案及香港整体经济发展的多项建议及意见。
就业方面,工联会建议完善退休保障,优化强积金制度。工联会期望特区政府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能兑现承诺:为低收入的雇员及自雇人士代供强积金、增设“保证回报高于通胀”产品及按机制调整供款入息上下限。同时,工联会提出加强育儿友善政策,支持妇女发展;调整长生津申请入息要求,鼓励长者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改善平台工权益保障;加强培训本地人才,支持香港产业发展;重点加强职安健保障,防止工业意外发生;优先保障本地劳工就业机会,检讨输入外劳政策。工联会还提出优化医疗制度,研集体采购药物制度;优化“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推出“青年未来置业储蓄计划”,助青年置业。
工联会建议,扩大“一签多行”覆盖湾区九市,增一线及新一线城市。工联会表示,希望政府积极向中央政府争取扩大“一签多行”政策,优先扩大至广州、佛山、珠海等城市,随后逐步扩展至所有大湾区内地城市;同时,争取逐步加入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及成都、杭州、重庆等新一线城市。这些城市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人口密度,可以为香港旅游市场带来更多的潜在旅客。
工联会提出,长者乘车优惠对象不变,落车拍卡解决长车短搭,营办商降长者优惠至60岁。针对香港社会现实热议的“长者2元优惠”议题,工联会认为,长者乘车优惠对社会有多重正面价值:可以鼓励长者出行增加社交;有利释放长者劳动力;及中产长者为数不多的免审查福利。工联会希望政府不要削减长者福利,而是以更精准的方式控制支出,例如针对“长车短搭”,要求巴士公司实施分段收费,在巴士落车处加装拍卡机,并要求长者下车时必须拍卡才可以享受乘车优惠。同时,建议公共交通营办商履行社会责任,把长者票价优惠适用年龄下降至60岁,与政府一同打造关爱和谐的社会。
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升香港竞争力方面,工联会提出积极发展医药器械、低空经济、新能源三大新质生产力领域;加快低空经济“监管沙盒”审批工作;发展氢能;加强培训本地人才参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建议。
税务方面,工联会建议“能者多付”提高高利润企业及高收入人士税率;并建议“供养父母及供养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额”的受养人通常居住地规定放宽至大湾区内地城市,以提高香港长者及其供养人安排长者到更舒适环境安老的意愿。
中评社香港2月4日电(记者卢哲)香港工联会3日举行记者会,介绍《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书》详情。建议书主题为“激活经济循环,力保民生就业”,提出了14项主要建议,总共61项建议。工联会表示,理解政府面临的财赤压力,但在具体削减开支项目上,期望特区政府审慎行事,仔细评估对市民特别是对基层的影响。在“节流”工作上应遵循与“开源”策略相同的“能者多付”原则,避免削减对基层及弱势群体的支援。
据悉,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工联会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黄国,工联会副理事长、立法会议员邓家彪、陈颖欣,工联会副理事长丘耀诚、林千国,立法会议员郭伟强、陆颂雄、梁子颖一行,3日上午与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及多名政府官员会面,递交工联会《2025-26年度财政预算案建议书》,主题为“激活经济循环,力保民生就业”。会上,工联会向陈茂波司长反映劳工雇员和市民大众对新一份财政预算案的意见,并与政府交流工联会关注的经济民生事宜。工联会在建议书中提出了14项主要建议,总共61项建议。当日下午工联会召开记者会详细介绍建议书重点内容。
工联会会长、立法会议员吴秋北在记者会上表示,工联会认为,要激活经济循环,力保民生就业。香港需要以创新思维,发挥好固有内涵、特色和优势,更要用好中央政府惠港政策。工联会表示,理解政府面临的财赤压力;然而,在具体削减开支项目上,工联会期望特区政府审慎行事,仔细评估对市民,特别是对基层的影响。在“节流”工作上应遵循与“开源”策略相同的“能者多付”原则,避免削减对基层及弱势群体的支援;而更应以提升效益、创新思维的方式,收窄开支与收入的差距。
工联会透过工会、地区和福利服务机构等多个渠道收集意见,提出对财政预算案及香港整体经济发展的多项建议及意见。
就业方面,工联会建议完善退休保障,优化强积金制度。工联会期望特区政府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能兑现承诺:为低收入的雇员及自雇人士代供强积金、增设“保证回报高于通胀”产品及按机制调整供款入息上下限。同时,工联会提出加强育儿友善政策,支持妇女发展;调整长生津申请入息要求,鼓励长者就业;提升就业质量,改善平台工权益保障;加强培训本地人才,支持香港产业发展;重点加强职安健保障,防止工业意外发生;优先保障本地劳工就业机会,检讨输入外劳政策。工联会还提出优化医疗制度,研集体采购药物制度;优化“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推出“青年未来置业储蓄计划”,助青年置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