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宜:两岸融合发展主动权和主场均在大陆

  中评社香港2月4日电(记者林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经研究室主任吴宜前不久参加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并发表观点指出,新形势下嵌入新发展格局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

  吴宜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在民进党持续执政、两会制度化平台停摆情况下,两岸融合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场均在大陆。以深化细化各领域“同等待遇”为核心,促使更多台胞“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的在陆深度融合是阶段性重点。她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机遇。

  首先,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新市场”,有助台商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深化各领域融合发展。吴宜表示,以“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为主的台商台企,在国际政经环境骤变下,积极开拓大陆市场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两岸贸易总额为2678.35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1993.50亿美元,占大陆进口总额的7.8%,但面向大陆内需市场的一般贸易比重偏低,台企拓展市场潜力巨大。2023年大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15.43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统一的大市场有助台商发展自有品牌、开拓销售渠道、扩大投资规模效应,由利润率较低的代工生产方式加快向创立自有品牌转型升级,向产业链更高端迈进,与大陆本地市场和供应链实现产销合作,进而推动与当地的社群深度融合。同时,大陆居民消费升级为台湾服务业拓展大陆市场提供新的确定性空间,台企在医疗和康养产业、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业等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而服务业较强的在地化特点有助台商深度融入大陆经济社会。   第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有助发挥台商产业优势,增强两岸融合发展的创新驱动。吴宜表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助于转变过去两岸经济合作以要素驱动为主的态势,为台商在大陆发展注入更多创新驱动要素,提升两岸经济合作质效。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新质生产力已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当前,大陆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动汽车、节能减碳等集中体现“新质生产力”的产业飞速发展,在全球居于领先地位。尤其是影响人类社会下一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产业人工智能,在大陆具有海量数据资源优势和应用场景优势。台商可把握自身优势产业中的软硬实力,参与并嵌入聚集两岸优势资源的区域产业集群,通过两岸高科技产业优势互补合作实现更大的发展。同时也降低了两岸经济局部“脱钩断链”的风险,为更长远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高水平开放的“新开放”,有助台商融入大陆海外产供链,实现两岸融合发展的外部延伸。吴宜指出,《决定》突出强调并专章部署了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释放了大陆在逆全球化风潮下仍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其中,制度型开放是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有助于大陆更好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开放,特别是以推进加入RCE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契机,推动重点领域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同国际规则更高水平对接,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同时,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强调“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有助巩固台商在陆发展信心。台商可依托大陆完整产业体系和生态,结合全球供应链重构态势,在海内外进行合理的分工布局,增强应对地缘政治风险和全球供应链重塑的能力。同时,高质量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包括“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加强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的多等多领域合作,更有利于台商持续降低企业的关税与物流成本,与大陆企业共同构建以大陆市场和产业体系为依托、向带路沿线地区延伸的新产业合作格局。   第四,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的“新基层”,有助台胞深入大陆社群,实现深度社会融合。吴宜表示,《决定》强调,“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在台胞相对集中区域,在其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健全完善过程中,吸收台胞参与,是台胞融入大陆社群过程中的现实所需、趋势所向。在参与城乡基层治理,特别是深入社区这个社会“神经末梢”,不但有助台胞事业生活发展,而且还可助力探索两岸基层共同治理经验。台胞参与城乡治理的过程中,可发挥其优势,特别是岛内“社区营造”积累好作法好经验,如因地制宜的公共空间改造、专业的公共服务经验、中华传统文化和信仰民俗的社区交流活动等,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增强台胞“参与感、荣誉感、获得感”,真正融入大陆基层社会。   中评社香港2月4日电(记者林艳)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政经研究室主任吴宜前不久参加第十届两岸智库学术论坛并发表观点指出,新形势下嵌入新发展格局是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径。

  吴宜表示,今后一段时期,在民进党持续执政、两会制度化平台停摆情况下,两岸融合发展的主动权和主场均在大陆。以深化细化各领域“同等待遇”为核心,促使更多台胞“愿意来、留得住、融得进、发展好”的在陆深度融合是阶段性重点。她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新动力、带来新机遇。

  首先,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新市场”,有助台商融入双循环新格局,深化各领域融合发展。吴宜表示,以“两头在外”的经营模式为主的台商台企,在国际政经环境骤变下,积极开拓大陆市场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据海关总署统计,2023年两岸贸易总额为2678.35亿美元,大陆从台湾进口1993.50亿美元,占大陆进口总额的7.8%,但面向大陆内需市场的一般贸易比重偏低,台企拓展市场潜力巨大。2023年大陆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15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15.43万亿元,是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网络零售市场。《决定》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围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提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国内统一的大市场有助台商发展自有品牌、开拓销售渠道、扩大投资规模效应,由利润率较低的代工生产方式加快向创立自有品牌转型升级,向产业链更高端迈进,与大陆本地市场和供应链实现产销合作,进而推动与当地的社群深度融合。同时,大陆居民消费升级为台湾服务业拓展大陆市场提供新的确定性空间,台企在医疗和康养产业、现代物流、旅游、金融服务、技术服务业等具有一定竞争优势,而服务业较强的在地化特点有助台商深度融入大陆经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