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加征加墨关税 李隆生析是谈判手段

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2月4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日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对中国加征10%关税。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对特朗普而言,加征关税从来不是目的,而是谈判手段,目的是要换取美国利益之所在,研判特朗普动机首先是平衡美洲区域的贸易逆差,另外就是藉此促使加、墨的制造业回流美国。

  李隆生,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美国康乃狄克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圣约翰科技大学商管学院院长、静宜大学国际企业学系主任等职。有中美三校博士、台湾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经历。

  特朗普2月1日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宣布国家进入经济紧急状态,正式对加拿大、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包含“报复性条款”,同时预告2月中旬将会对电脑晶片、制药、钢、铝、铜及石油天然气加征关税。加拿大、墨西哥都宣布将祭出报复性关税反制,中国表示将向WTO提起诉讼并采取反制。

  针对特朗普政府第一波关税调整,李隆生表示,特朗普基本上仍将关税视为谈判筹码,而非政策最终目的,记得在选前,特朗普曾高调宣称,要对中国课征60%的额外关税,但目前仅加征10%,这充分反映出,过高的关税不仅会引起外部强烈反弹,同时也会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害。

台中科技大学校园一隅。(中评社 资料照)

  李隆生说,事实上,美国若一口气对中国加征60%关税,其产业链必然遭到中断,进口成本激增,进而推高国内物价,甚至影响就业和GDP增长。特朗普此次对中国征收10%的关税,虽然只是初步措施,但却有可能作为筹码。

  李隆生认为,特朗普政府第一波关税调整,主要还是锁定墨西哥及加拿大,他解释,美国、墨西哥和加拿大均为美洲区域的主要经济体,同时也是美国制造业海外布局的重点市场,特朗普竞选政见中一项核心目标便是促使制造业回流,重塑美国“制造业大国”的形象。对加、墨加征25%的关税,无疑在向这些国家的生产业者施加压力,投资转移到美国。

  不过,李隆生说,特朗普此一政策的实际效果如何,仍有待观察,因为墨西哥和加拿大均已迅速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甚至可能对美国进口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例如,加拿大已宣布对价值超过1550亿加元的美国商品进行反制。

  李隆生指出,除了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特朗普也意在改善美国对加拿大、墨西哥的贸易逆差,透过加征关税,可望达到目的。特朗普当然深知高关税政策存在内外风险,因此在喊出口号的同时,也往往会在具体操作上采取避险措施,例如,可能对某些特定产业暂时不加征或降低税率,以达到调节市场、缓解物价上涨的目的。这种“逐步施压”的策略,可以让美国经济有一段时间适应外部变化,同时也为后续谈判保留筹码。   他说,关税本质上是一把双刃剑,美国对外加征关税,进口商品成本上升,不仅使消费者面临更高价格,还可能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然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市场之一,若实行零关税,将吸引来自各国的企业争相进入,这无疑会削弱美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的竞争优势,因此,特朗普采取关税作为谈判筹码,不仅是为了缩小双边贸易赤字,更是为了在全球贸易中保持主导权。

  李隆生认为,特朗普未来除了持续操作关税杠杆,也会利用双边的贸易协定达到战略目标,美国在与各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谈判时,通常采用双边协议方式,这样便于美国在谈判中取得最大利益,全面性征税会引发普遍反弹,但针对少数战略国家采取精准施压,却能够有效逼迫对方让步,这正是特朗普常用的策略。

  李隆生强调,特朗普此次的关税政策虽然在短期内可能给美国带来一定收益,如增加关税收入、促使制造业回流,但从长远看,关税政策仅仅是一种谈判工具,并非最终目的。根据皮特森国际经济研究所的数据,美国与中国、墨西哥、加拿大的贸易赤字总额在2023年已高达数千亿美元,这使得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在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之间寻求一个微妙平衡。   他说,关税收入在美国整体税收中所占比例极低,但其在国际贸易谈判中的杠杆作用却极为明显,美国长期以来利用关税作为谈判筹码,试图重构全球贸易秩序,从而为自身争取更多有利条件,这既包括经济层面的利益,也可能涉及政治和军事战略上的调整,可预见关税战将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的主轴。

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2月4日电(记者 方敬为)美国总统特朗普2月1日对加拿大、墨西哥加征25%关税、对中国加征10%关税。台中科技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李隆生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对特朗普而言,加征关税从来不是目的,而是谈判手段,目的是要换取美国利益之所在,研判特朗普动机首先是平衡美洲区域的贸易逆差,另外就是藉此促使加、墨的制造业回流美国。

  李隆生,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物理学博士、美国康乃狄克大学经济学博士、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曾任圣约翰科技大学商管学院院长、静宜大学国际企业学系主任等职。有中美三校博士、台湾三所高校六系系主任的特殊经历。

  特朗普2月1日根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宣布国家进入经济紧急状态,正式对加拿大、墨西哥进口商品加征25%关税,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并包含“报复性条款”,同时预告2月中旬将会对电脑晶片、制药、钢、铝、铜及石油天然气加征关税。加拿大、墨西哥都宣布将祭出报复性关税反制,中国表示将向WTO提起诉讼并采取反制。

  针对特朗普政府第一波关税调整,李隆生表示,特朗普基本上仍将关税视为谈判筹码,而非政策最终目的,记得在选前,特朗普曾高调宣称,要对中国课征60%的额外关税,但目前仅加征10%,这充分反映出,过高的关税不仅会引起外部强烈反弹,同时也会对美国自身经济造成不可避免的损害。

辽宁先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