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超记者会:调解院落户香港带来重大利益
中评社香港5月28日电(记者 段晓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5月27日上午在政府总部召开记者会,他介绍了《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将会在香港举行。期间,他还就港铁事故、记协追税事件等问题作出回应。
以下是李家超的发言及问答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早晨,今个星期香港将会迎来一件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活动。外交部早前宣布《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公约》)签署仪式将会在香港举行,日期是本星期五,即五月三十日。在签约国批准《公约》后,国际调解院将会在香港正式成立,总部设于香港。
国际调解院是极高层次的国际组织,地位等同设于海牙的联合国国际法院和常设仲裁法院,是落实《联合国宪章》规定以调解等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机构。国际调解院体现“以和为贵”的原则,比诉讼、仲裁更具降低时间及经济成本效益,是以国际法完善国际秩序的有效做法。
我衷心感谢中央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给予香港特区这么重要的国际地位。由在香港设立筹备办公室、完成《公约》谈判、推动各方同意国际调解院总部在香港成立,连同这次在香港举行《公约》签署仪式,充分体现中央大力支持香港在“十四五”规划下建设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先生将会亲临香港出席签署仪式,特区政府深感鼓舞。当日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近6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约20个国际组织会派高级别代表出席。我们当日下午会举办国际调解论坛,研讨国家之间争端解决,包括调解和国际投资商事争端调解等议题。特区政府高度重视,会全力办好《公约》签署仪式及相关活动。
国家在二○二二年与近20个国家,共同发起建立国际调解院倡议。国际调解院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对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决心和努力,同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揭开新篇章。
国际调解院是国家在国际争端解决领域主动及主导建立的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由多个来自不同大洲、代表着全球南方及超过20亿人口的国家参与协商,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以调解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的政府间国际法律组织。
国际调解院落户香港,会为香港带来多方面的重大利益。
第一,提升香港的国际地位。通过国际调解院,香港在国际调解的角色将明显提升,香港的国际影响力亦将明显提升。在“一国两制”下,香港实行普通法,同时是全世界唯一实行中英双语的普通法司法管辖区,拥有丰富的国际专业人才库,为国际调解院贡献关键力量。
第二,国际调解院会带来很多经济效益,服务需求将创造大量岗位,涵盖调解员、翻译员、研究员等,亦会吸引国际组织、非政府机构及学术机构进驻,引进高质量会议和展览,进一步推动酒店餐饮、物流运输以及与会议经济有关的行业等发展。国际调解院与海牙的国际法院及常设仲裁法院地位并列,成为全球争端解决的重要机构,有利香港与国际尤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带来更多商机。
第三,国际调解院将进一步完善香港法治体系,推动香港调解文化的普及化,推动以协商解决问题。这会汇聚全球法律专才,集中在香港进行调解,贡献解决争议的法治建设,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法律中心地位。
事实上,在政府和各方面努力下,香港的国际法律及争议解决中心地位不断提升。在最受欢迎仲裁地点的排名上,香港今年排名再上升一级,与另一司法管辖区并列全球第二,亚太区第一。
另外,我在去年《施政报告》宣布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由政务司副司长当组长。我成立工作组有两个目的。第一是发挥领导力量,由副司长统筹和协调银发经济各个服务范畴,为银发经济发展提速提效。第二是结合政府、社会、商界及其他界别的公私营力量,响应及服务银发一族的需要,提升银发生活质素,同时带动香港的经济发展。
经过各部门的努力,今日稍后工作组会举行记者会,公布在五个范畴的措施。这五个范畴是:
*促进“银色消费”;
*发展“银色产业”;
*推广“银色品质保证”;
*推广“银色财务及保障安排”;及
*释放“银色生产动力”。
香港是人均寿命最长的城市之一,长者人口不断增加,预计到二○四三年,65岁或以上的长者占总人口超过三份一。换言之,届时全港消费市场超过三分之一是银发市场。
今日下午,工作组组长政务司副司长会率领跨部门代表举行记者会,公布各项措施。多谢大家。
记者:你好,特首。想请教下,上星期港铁(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将军澳线停驶,现在说罚款1900万元及会有一日半价优惠。不少议员批评,觉得罚款太少,特首有何看法?觉得机制有否检讨空间?以及怎样监察港铁避免再有类似事故发生?第二个问题,早前被“钉牌”的“精进建筑”现仍承接超过7000个公屋单位,预计在“钉牌”后对公屋建屋进度有何影响?当局如何确保尽快有新承建商可以入手?多谢。
行政长官:我关注港铁公司今年三宗事故,尤其上星期四,服务停顿超过五小时,情况严重,亦反映港铁在应急和处理突发事件方面的力量不足。当然我们有惩罚机制令港铁在日常营运提高警觉,提高其日常服务质素,尽量令其服务平时可以顺畅运作,但今次的确反映出港铁在应急和处理突发事件方面的不足之处。
昨天,运输及物流局联同港铁公司在立法会作出汇报,而局方亦要求港铁公司在一个月内提交全面调查报告和提出应对措施。
港铁系统是香港的主要交通工具,平均每日接载超过500万人次乘客。我们除了要有一个要求它改善服务的制度外,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希望防止这类事故发生,所以更重要的就是系统的保养维修和升级改良。我在这方面有四点要求。
第一,港铁公司要全面系统性审视整个铁路网络,提升系统管理,包括提升维修保养水平,设备和部件更新,科技应用,制订恒常风险监察和评估系统等。
第二,港铁公司要强化应急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训练,包括事故通报和资讯发放;建立应变团队、增加人手、强化部署;加强通讯装备;进行定期演练等。
第三,加强服务停运时的交通接驳安排,做好压力测试和演练,要设计有效的信息发布机制。从乘客角度考虑,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减少市民的不便和焦虑。
第四,运输及物流局、运输署和机电工程署要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尤其有关港铁进行设施更新、维修保养、科技应用、系统和人员提升的五年计划的落实工作。
至于“精进建筑”,在建造业安全方面,特区政府非常重视。工地安全是政府、营运者、承建商、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共同责任。被拒绝注册续期申请的承建商涉及三宗共五人死亡的地盘致命事故。涉事人士亦被依法起诉,令人难以相信他们有信心、有足够能力确保建造安全、继续适合成为注册承建商,所以屋宇署拒绝他们的申请是正确的,亦明确说明政府对地盘安全的重视和要求。
我们必须妥善处理由涉事公司承建的建造项目,包括三个公营房屋项目和一个政府大楼的工务工程。香港房屋委员会(房委会)、劳工处、建筑署等不同部门都积极处理后续工作,确保新承建商顺利接手项目,而对工程项目进度的影响亦减至最低。我们亦要更加善用科技推动工地安全,包括“组装合成”建筑法,建筑信息模拟等技术,以及广泛应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
现时所有3000万元以上的工务工程合约,政府都正应用“安全智慧工地”系统。政府会资助私人工程项目更广泛应用,提升工作环境安全。任何工程延误都会制造压力,令公屋方面的项目完成面对挑战。我已经敦促各有关部门,尤其房委会,在这方面尽量加倍努力。第一,将接手的工程尽快、顺利地由之后的承建商在所有支援下及早完成,我们亦会尽力追回工程的时间。这方面我们会努力,而政府团队在这方面都是全心全意,希望公屋供应被影响程度减至最小,这方面我们会努力追回时间。
记者:特首,你好。刚才提到prevention很重要,但其实在港铁现有机制下,有议员提到这些是小恩小惠,一日半日的免费日或乘车资助是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你有何看法?第二条问题想问记协(香港记者协会)追税的问题,有不少被追税的人士均在记协担任一些职位或很多为独立媒体,令不少人士怀疑政府是否针对独立媒体的记者,你有何看法?谢谢。
行政长官:首先,我关注港铁今年发生三宗事故,尤其是上星期四,因为港铁服务总体来说暂停超过五小时,造成很多不便和混乱,反映港铁公司在这方面的应急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力量有不足。
昨日(五月二十六日),运输及物流局和港铁公司已向立法会汇报相关事情,局长亦已要求港铁公司在一个月内提交全面的调查报告,以及提出实质的应对措施。机制是针对港铁公司有任何服务不到位,这已在立法会获充分讨论,亦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根据这个机制,是会对港铁公司有惩处,包括罚款,还要有事后补偿的优惠给予市民,港铁公司应以积极的态度履行这方面的责任。对于任何意见,我们当然都会归纳并作综合考虑。
港铁作为香港一个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系统,每天乘载500万乘客人次,所以我们的重点应该是除了改善机制外,更应该有一个防范机制,希望港铁不会有这些事故发生。因此,我要求在四方面做工作,包括:第一,港铁公司要全面和有系统地审视整个铁路网络,提升系统管理,包括提升维修保养水平、设备和部件更新、科技应用、制订恒常的风险监察和评估系统等;第二,港铁公司要强化应急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训练,包括事故通报和资讯发放,亦要建立应变团队,增加人手和强化部署,加强通讯装备,进行定期演练等;第三,加强服务停运时的交通接驳安排,做好压力测试和演练,并设计有效的讯息发放机制,从乘客的角度提高讯息的及时性和广泛性,减少市民的不便和焦虑;第四,运输及物流局、运输署和机电工程署要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尤其是有关港铁进行设施更新、维修保养、科技应用、系统和人员提升的五年计划的落实工作。我希望港铁汲取教训,在这一系列的事故后,做好整个系统的强化工作。根据这四点要求,港铁公司和政府部门会全力落实。
另外,有关税务局对于一些人士被评税和被追税的事情,首先,根据香港法例,所有纳税人都要正确报税、准时交税,这是法律责任。逃税是可以被依法起诉,最高刑罚是监禁三年。税务局依法查税、评税,也是法律要求的职责。无人有特权犯法,无人有特权逃税,亦无人有特权不被评税。不论什么行业,公务员也好,专业或非专业人士也好,记者或任何行业,均没有特权犯法逃税,逃税的犯法行为会依法起诉。真正的专业团体应该是提升行业水平,对于有犯法行为的成员应予以谴责,要求改正,不应姑息养奸,助长犯法行为。专业行业团体也好,非专业行业团体也好,假扮专业行业团体也好,姑息助长成员犯法逃税,尝试向政府施压,只会自曝其丑。政府对一切犯法行为,包括逃税,一律依法追究责任。多谢大家。
中评社香港5月28日电(记者 段晓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5月27日上午在政府总部召开记者会,他介绍了《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签署仪式将会在香港举行。期间,他还就港铁事故、记协追税事件等问题作出回应。
以下是李家超的发言及问答内容:
行政长官:各位早晨,今个星期香港将会迎来一件有重大意义的国际活动。外交部早前宣布《关于建立国际调解院的公约》(《公约》)签署仪式将会在香港举行,日期是本星期五,即五月三十日。在签约国批准《公约》后,国际调解院将会在香港正式成立,总部设于香港。
国际调解院是极高层次的国际组织,地位等同设于海牙的联合国国际法院和常设仲裁法院,是落实《联合国宪章》规定以调解等方式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机构。国际调解院体现“以和为贵”的原则,比诉讼、仲裁更具降低时间及经济成本效益,是以国际法完善国际秩序的有效做法。
我衷心感谢中央对香港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给予香港特区这么重要的国际地位。由在香港设立筹备办公室、完成《公约》谈判、推动各方同意国际调解院总部在香港成立,连同这次在香港举行《公约》签署仪式,充分体现中央大力支持香港在“十四五”规划下建设成为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先生将会亲临香港出席签署仪式,特区政府深感鼓舞。当日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欧洲近60个国家和联合国等约20个国际组织会派高级别代表出席。我们当日下午会举办国际调解论坛,研讨国家之间争端解决,包括调解和国际投资商事争端调解等议题。特区政府高度重视,会全力办好《公约》签署仪式及相关活动。
国家在二○二二年与近20个国家,共同发起建立国际调解院倡议。国际调解院的成立,体现了国家对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的决心和努力,同时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揭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