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研判全球安全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挑战

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论坛现场(中评社 赵景彦摄)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实习记者 梁夏欣)《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2025)发布会暨中国海外安全高端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围绕着“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世界政治经济舆论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多维视角下的中国海外安全”三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在“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论坛中,六位专家学者认为,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海外安全提出了全方位的新挑战,尤其是在大国博弈、地区冲突、新兴领域的信息安全和数字安全等方面。专家们指出,中国在海外的安全保障任务日益艰巨,必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加强应对。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原副院长、少将唐永胜对当前全球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目前国际安全局势呈现出全球变局深度展开、地缘冲突频发、科技革命加速等三个特点,深刻影响着全球大国竞争和国家安全。他特别提及近些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展示了现代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传统的地缘政治手段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国际秩序正经历从冷战后期稳定到新动荡期的过渡之下,中国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中国应在全球变动的背景下,精准制定对外战略,加强海外安全利益的保护。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罗英杰教授表示,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海外安全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加重要。他介绍了国际关系学院在该领域的努力。学校开设了国内为数不多的海外安全本科专业,该专业结合国际政治、法学及网络安全等相关学科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罗英杰教授指出,随着国内对海外安全的日益关注,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学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他还呼吁科研院所和社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海外安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在发言中分析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尤其是在欧洲和亚洲地区。他指出,欧洲政治局势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右翼势力的崛起,可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环境产生影响;同时,亚洲地区也受到特朗普政府时期贸易制裁的影响,尽管东南亚为一些企业提供了避风港,但供应链风险依然存在。李向阳强调,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意味着中国企业要重新审视全球市场布局,并加强风险应对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倪峰讨论了特朗普对美国政治和全球安全的深远影响。他指出,特朗普第二次上台与第一次有所不同,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持续影响美国政治,形成了广泛支持群体。其政治风格与传统政治家截然不同,常被形容为“狂野”,这也使他在美国政坛占据了独特地位。尽管面临多次司法诉讼和罚款,特朗普的政治影响力并未减弱,反而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他的领导地位。因此倪峰认为,特朗普的领导可能使全球安全形势更为不确定,尤其是美国的强硬姿态,可能导致全球政治走向混乱与极端。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刘卿在发言中分析了中国周边的安全形势。他认为,尽管存在一些挑战,但仍存在为中国提供重要发展机遇的积极因素。首先,东亚地区经济增长强劲,预计2024年增长率为4.8%,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尤其是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不断深化。其次,东亚地区相对稳定,中国在地区安全风险控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而推动“周边命运共同体”建设也有效增强了政治互信。然而,刘卿也指出,特朗普政府可能调整对华政策,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部分国家在中美之间摇摆,可能对地区稳定构成威胁。此外,部分国家如缅甸、菲律宾的内部治理不稳,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尽管如此,中国周边的积极因素仍为中国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与发展机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楼春豪讨论了中国在全球南方国家的海外利益及面临的风险,并重点分析了四个方面。首先,楼春豪提到,美国通过抹黑和舆论战术干扰中国的海外利益,尤其在东南亚和非洲的基础设施项目中增加了中国的风险。其次,乌克兰危机和中东冲突对全球南方国家的治理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在能源和粮食安全领域,给地区稳定带来了压力。第三,许多发展中国家面临治理赤字问题,特别是孟加拉等国家,其脆弱的治理结构仍使其面临巨大挑战。最后,身份政治和资源民族主义在全球南方国家的兴起,导致了政治撕裂和资源争夺。楼春豪认为,中国在这些地区的利益依然重要,且在投资和治理体系方面仍有巨大的操作空间。

  面临多重挑战,专家们一致认为,中国必须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完善海外安全保障体系。随着全球安全环境的快速变化,中国不仅需要应对外部风险,更要加强内外政策的协调,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专家们呼吁,未来中国应更加注重海外安全领域的战略布局,深化与各国的合作,培养专业化的人才,并加大对新兴领域安全问题的研究和应对力度。中国在全球安全体系中的角色日益重要,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有效应对复杂的外部挑战,提升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将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论坛现场(中评社 赵景彦摄)

  中评社北京1月13日电(实习记者 梁夏欣)《中国海外安全风险蓝皮书》(2025)发布会暨中国海外安全高端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围绕着“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世界政治经济舆论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多维视角下的中国海外安全”三个主题展开了讨论。在“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海外安全”论坛中,六位专家学者认为,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对中国海外安全提出了全方位的新挑战,尤其是在大国博弈、地区冲突、新兴领域的信息安全和数字安全等方面。专家们指出,中国在海外的安全保障任务日益艰巨,必须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加强应对。

  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原副院长、少将唐永胜对当前全球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他指出,目前国际安全局势呈现出全球变局深度展开、地缘冲突频发、科技革命加速等三个特点,深刻影响着全球大国竞争和国家安全。他特别提及近些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展示了现代安全问题的复杂性,传统的地缘政治手段难以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国际秩序正经历从冷战后期稳定到新动荡期的过渡之下,中国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中国应在全球变动的背景下,精准制定对外战略,加强海外安全利益的保护。

  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罗英杰教授表示,随着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海外安全人才的培养变得愈加重要。他介绍了国际关系学院在该领域的努力。学校开设了国内为数不多的海外安全本科专业,该专业结合国际政治、法学及网络安全等相关学科知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罗英杰教授指出,随着国内对海外安全的日益关注,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学生将迎来更多发展机会。他还呼吁科研院所和社会企业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海外安全人才的培养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