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下台的美副防长谈对华竞争 信息量大
中评社华盛顿1月11日电(记者余东晖)再过十天即将下台的美国副防长希克斯(Kathleen H.Hicks)10日发表美国对华国防政策专题演讲,大谈美国要在对华战略竞争中胜出的四大“经验教训”,包括避免误解和误判;并定义“美国胜利”的三大标准,包括避免美中战争。
这位女性美国副防长10日专门到曾经担任过美国副防长的保罗·尼采创建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发表题为“超越中国:战略竞争的经验教训”的专题演讲。这个演讲堪称五角大楼过去四年对华竞争的工作总结,信息量颇丰。
希克斯开场宣称,中国不是前苏联集团,要想在战略竞争中获胜,不能靠40年前的“故伎重演”。毫无疑问,美中正处于战略竞争中。“中国是唯一有意愿、并且越来越有实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它结合自己的经济、外交、技术和军事实力,挑战长期以来为许多人带来巨大利益的稳定、开放的国际体系”。
希克斯强调,竞争并不意味着冲突,因为没有人希望这样的战争带来全球性的破坏。她声称,美国的目标是中方“每天自言自语‘今天不是时候’,并且让他们今天以及从现在到2027年、2035年、2049年以后的每一天都这么想”。
希克斯称,尼采称之为“威慑”(deterrence),这当然是美方寻求“通过阻止中国对美国盟友伙伴的进攻来防止冲突的方式”。威慑的关键是有能力并且愿意在被召唤时取得胜利。
希克斯刻意解释,“deterrence”一词在汉语中经常被翻译成“威慑”(wēishè),意思是胁迫(coercion)。似乎是想澄清“误解”,她声称:“我们并不是想胁迫或强迫中国。这不是我们的目标,也不是我们的方法。”她说,也许更好地描述美方目标和方法的方式是“以实力求和平”(peace through strength)。几十年来,这是美国两党外交政策的一贯主题,她希望中方理解这一点。
接着希克斯总结了要在当前的战略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四大经验教训”:
第一,专注于首要任务。美国国防战略将中国作为首要的竞争对手。希克斯称,过去4年,五角大楼以同样的信心和紧迫感前进。高级决策者必须严格协调目标、方式和手段,以确保战略本身是正确的。
第二,执行至关重要。执行必须贯穿整个交付链,才能将愿景大规模转化为能力。五角大楼专注于“推动超越中国并确保美国持久军事优势所需的变革”;美军“在能力、作战理念、态势等方面都更加现代化、更具杀伤力、更加敏捷”。
希克斯列举了美国军力对比中国所保持的优势,包括:海下作战能力;太空轨道优势,2024年,美国发射的卫星数量超过了中国历史上发射的卫星数量;在军事上数据使用和人工智能应用方面超过中方,提升决策优势;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变成了现实,目前已在包括印太司令部在内的多个作战司令部投入使用。
希克斯还夸耀,美国加强了杀伤链的优势。包括在导弹防御和击败方面所做的努力,例如关岛弹道导弹防御演示、超高速炮武器系统测试等。采用了多样化的远程火力,包括亚音速、超音速、高超音速以及更新、更低成本的远程弹药。与四年前相比,军需品总投资增长了30%以上。最大限度地采购与印太战区最相关的弹药:海上打击战斧导弹、标准-6导弹、远程反舰和联合空对地导弹等。
希克斯表示,美国继续对三位一体核力量的现代化进行长期投资;致力于用小型、智能、廉价、可快速批量采购和部署的武器来补充。包括Replicator计划今年8月之前在多个领域部署数千个全域可消耗自动系统。
希克斯透露,过去四年美国对所有军事能力的研发和采购投资累计超过1.2万亿美元,经过通货膨胀调整,这也超过五角大楼在整个冷战期间任何四年期间在这方面的投资。
针对中方在西太平洋的“反介入/区域拒止”策略,希克斯称,五角大楼致力于开发和部署创新的作战概念和部队设计:在第一岛链更早到位,形成更加分散、机动性更强、杀伤力更大、弹性更大的兵力态势;在许多作战领域和电磁频谱中激烈竞争的战场及其周围进行机动、通信、感知、打击和补给;能够在需要时或出其不意地威胁同等对手的作战重心。
希克斯透露,去年夏天美国海军展示的具有远程空对空能力的多功能SM-6导弹已投入作战部署;海军陆战队濒海团加紧部署,可在整个第一岛链行动,并展示他们可以从联合轻型战术车辆发射海军打击导弹;陆军正在组建多领域特遣部队,并展示15小时内将Typhon导弹发射装置运送到8千英里外;空军正在加强太平洋基地的防御,并开发协同作战飞机;太空军展示在一天内快速发射太空系统。
第三,美国必须利用盟友伙伴网络优势,以及通过私营部门进行创新的能力。
第四,注意言行,避免可能导致冲突的误解、误判和无意升级。
在这部分,希克斯像前面解释“威慑”概念那样,试图对华发送讯息,为美国的战略意图辩解。
希克斯说,“安全困境”影响到美中双方的政策。美方希望其行动、活动、投资和信息能够保持威慑力,而不是毫无必要地挑起与北京的战争。即使目的是威慑,双方也应该考虑对方会如何看待自己的行动。
希克斯称,美方并没有试图引诱北京发动战争;美方并不纵容或鼓励分裂主义或侵略行为;美方不认为冲突不可避免,但职责是防止战争,并时刻做好战争准备。她还阐释拜登政府的“美中长期共存论”:美方没有也没有理由与中国展开争夺全球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斗争;中国不必屈服于前苏联的命运,中国不会消失;美国也不会。
过去四年,拜登政府谈对华战略时言必称“从实力地位出发”与中国竞争并“胜出”。在此,希克斯定义美国与中国的长期战略竞争中寻求的“胜利”条件:胜利意味着确保美国的国家、公民、盟友、伙伴和利益的持续安全、保障和繁荣;胜利意味着确保国际体系不会对美国产生不利影响;胜利还意味着可以避免美中这两个拥有核能力的大国爆发全面战争而造成全球经济和人类灾难。
中评社华盛顿1月11日电(记者余东晖)再过十天即将下台的美国副防长希克斯(Kathleen H.Hicks)10日发表美国对华国防政策专题演讲,大谈美国要在对华战略竞争中胜出的四大“经验教训”,包括避免误解和误判;并定义“美国胜利”的三大标准,包括避免美中战争。
这位女性美国副防长10日专门到曾经担任过美国副防长的保罗·尼采创建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SAIS)发表题为“超越中国:战略竞争的经验教训”的专题演讲。这个演讲堪称五角大楼过去四年对华竞争的工作总结,信息量颇丰。
希克斯开场宣称,中国不是前苏联集团,要想在战略竞争中获胜,不能靠40年前的“故伎重演”。毫无疑问,美中正处于战略竞争中。“中国是唯一有意愿、并且越来越有实力重塑国际秩序的国家,它结合自己的经济、外交、技术和军事实力,挑战长期以来为许多人带来巨大利益的稳定、开放的国际体系”。
希克斯强调,竞争并不意味着冲突,因为没有人希望这样的战争带来全球性的破坏。她声称,美国的目标是中方“每天自言自语‘今天不是时候’,并且让他们今天以及从现在到2027年、2035年、2049年以后的每一天都这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