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学者对话:特朗普与复杂多变国际形势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电(实习记者:姜宜芃)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美学者对话:特朗普2.0时代对全球化及中国经济的影响”的线上研讨会,邀请到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与全球著名经济史学家、畅销新书《七次崩溃》作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来对话。双方围绕特朗普2.0时代的影响、俄乌冲突、全球供应链重组、技术变革以及中美合作等多个议题展开,为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提供了独特视角。
特朗普2.0:全球影响与新旧交替
詹姆斯首先表示,特朗普2.0时代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其后续发展无疑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他指出,在特朗普就职前,其政策倾向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动荡。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当天,德国政府便宣布垮台,加拿大政府也岌岌可危。这种动荡不仅限于政治层面,更在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产生连锁反应。詹姆斯进一步分析道,特朗普政策的核心在于其联盟构成,一方是被全球化抛在后面的弱势群体,他们因失业和外国竞争而倍感焦虑,往往将责任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另一方则是美国国内最具活力的企业,他们期待特朗普政府能给予他们特定优惠政策,以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复杂的联盟结构使得特朗普政策既具有保护主义色彩,又不失国际野心。
王文则认为,特朗普2.0的影响可能并不如特朗普1.0时期那样显着。过去八年里,全球力量对比已发生深刻变化,美国虽仍是最强大国家,但其影响力已相对下降。俄罗斯等新兴力量正采取激进措施对抗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特朗普政策的有效性。
俄乌冲突:动荡的源头与影响
谈及当前国际热点,俄乌冲突成为双方讨论的焦点。王文指出,俄乌冲突不仅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更对全球供应链、能源市场等产生深远影响。
詹姆斯对此表示赞同,并表示俄乌冲突是近年来全球动荡的重要源头之一。他指出,对于一个坐拥能源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来说,以能源供应作为政治筹码来施压欧洲,是一种难以拒绝的诱惑。疫情爆发以来,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俄乌冲突则进一步暴露了供应链的脆弱性。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重要的半导体原材料氖气的主要供应国,俄乌冲突直接导致了氖气供应中断,进而影响到全球半导体的生产。
在詹姆斯看来,这种“供应链武器化”正是工具性崛起故事的一部分,俄乌冲突背后反映出的是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而这种趋势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控制关键资源能够增强自身影响力,进一步成为施加政治压力的有效手段。不仅仅是俄罗斯,阿尔及利亚在向西班牙供应天然气方面也采取了类似策略。由于西班牙向摩洛哥出口天然气,而摩洛哥与西撒哈拉的领土冲突又紧密相连,阿尔及利亚则试图通过控制天然气供应来向摩洛哥施加压力。历史上,类似的时刻曾引发过重大冲突,如19世纪中叶欧洲国家对粮食供应的严重依赖,以及因此与俄罗斯之间爆发的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部分问题,实际上是19世纪中叶冲突主题的延续。俄罗斯试图向南扩展其控制力,并将衰落的奥斯曼帝国视为扩大影响力的地方。
詹姆斯指出,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都有能力并且可能非常成功地运用这种策略。供应链,这一原本只是经济领域的概念,如今却逐渐被赋予了更多的政治和战略意义。这种趋势不仅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更对全球稳定构成威胁。
技术变革与全球供应链重组
詹姆斯表示,虽然许多人认为美国作为众多创新的推动者,是主要受益者,但人工智能革命的故事将更多地取决于世界各地的具体应用,这些应用将由中国、日本、东亚以及欧洲等地的创新者共同创造。他特别强调,生物技术、制药创新将是受益的主要领域之一。人工智能已经确定了许多潜在的药理学用途,新的药物、新的治疗模式、新的对抗疾病的方法将不断涌现,这将是世界真正看到转变的地方。同时,世界面临着共同的挑战,除了非洲,每个大陆都在迅速老化,如何照顾老人、如何教育年轻人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问题,而人工智能应用程序将为世界提供答案。“而那些意识到技术转型给他们带来的机会的国家将处于非常优势的地位。”
回答王文关于未来四年后的世界将如何时,詹姆斯说道,世界将变得更加互联,技术将成为变革性的力量。尽管有人试图通过设立高栅栏和小院子来将技术留给自己,但这种做法不太可能成功。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并形成一种相互作用的态势。
此外,詹姆斯大胆预测,未来四年可能会有更多的技术变革和国际联系,商品贸易方面可能会增长缓慢,但这并不意味着全球化正在倒退。实际上,如果我们以世界制成品进口的份额来衡量世界贸易的份额,会发现它仍在持续上升。人们仍在交易,只是我们的制造业在减少,而服务业在增加。
“唐纳德·特朗普并不是世界未来变化的唯一权威。”王文表示。未来四年将是一个充满变革和机遇的时期,技术转型将引领全球走向更加互联、更加智能的未来。
“平行全球化”与复杂多元过程
会上,王文分享了一种新颖的全球化观念——“平行全球化”。他指出,当前全球化存在两种并行的发展路径。一方面,传统的全球化仍然由美国主导,主要集中在北大西洋体系内。而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尤其是中国和印度等,正在推动和促进全球科学世界的融合,形成了一种“平行全球化”的现象。
对此,詹姆斯认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北方与南方的问题,而是一个更加复杂、多元的过程。他特别提到了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认为这是新全球化运作方式的生动实例。通过“一带一路”,不仅海路得到了拓展,横跨亚洲的陆路也得以连通,像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内陆国家也被纳入了全球化的进程。
对于特朗普政府时期对中国征收的关税,以及拜登政府继续维持这些关税的做法,詹姆斯认为,这并不能阻止全球化的进程。相反,贸易和金融的流动正在寻找新的路径和方式,以适应全球化的新态势。
全球秩序重塑与中国角色
詹姆斯指出,当前世界正朝着多极化或多中心主义的方向发展。即使在最强大的帝国时期,如罗马帝国、中华帝国等,世界上也同时存在其他强大的势力。他提到,即使在19世纪,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统治世界,而是多个大国并存,如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俄罗斯等。詹姆斯认为,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曾一度处于独一无二的统治地位,但这种地位注定不会持久,也注定会产生“怨恨”。他强调,多元化、多极化或多中心主义的世界是描述未来世界可能形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谈及对中国的未来有何期待,詹姆斯表示,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减少对制造业出口的依赖,更多地发展服务经济。他强调,平衡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同时,他也提到了全球化背景下对中国持怀疑态度的国家,认为中国需要通过合作来消除这些疑虑。
多极化世界与中美合作
尽管当前中美关系面临诸多挑战,但双方在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等领域仍存在广泛的合作空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碳排放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方面肩负着共同责任。詹姆斯提到,通过加强合作,双方不仅可以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更可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除了气候变化外,双方在科技创新、人文交流等领域也存在广泛的合作潜力。他认为,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合作,中美两国可以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加强人文交流,双方可以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为中美关系的长期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双方均表示对未来充满期待和信心。他们认为,尽管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但只要各国加强合作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和问题,就一定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同时,他们也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为构建一个更加公正、合理、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成立于2013年1月19日,是重阳投资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并设立教育基金运营的主要资助项目。近年来,人大重阳在金融发展、全球治理、大国关系、宏观政策等研究领域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认可度。
中评社北京1月11日电(实习记者:姜宜芃)1月9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中美学者对话:特朗普2.0时代对全球化及中国经济的影响”的线上研讨会,邀请到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与全球著名经济史学家、畅销新书《七次崩溃》作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哈罗德·詹姆斯来对话。双方围绕特朗普2.0时代的影响、俄乌冲突、全球供应链重组、技术变革以及中美合作等多个议题展开,为理解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提供了独特视角。
特朗普2.0:全球影响与新旧交替
詹姆斯首先表示,特朗普2.0时代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其后续发展无疑将深刻影响全球格局。他指出,在特朗普就职前,其政策倾向已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动荡。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当天,德国政府便宣布垮台,加拿大政府也岌岌可危。这种动荡不仅限于政治层面,更在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产生连锁反应。詹姆斯进一步分析道,特朗普政策的核心在于其联盟构成,一方是被全球化抛在后面的弱势群体,他们因失业和外国竞争而倍感焦虑,往往将责任归咎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另一方则是美国国内最具活力的企业,他们期待特朗普政府能给予他们特定优惠政策,以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这种复杂的联盟结构使得特朗普政策既具有保护主义色彩,又不失国际野心。
王文则认为,特朗普2.0的影响可能并不如特朗普1.0时期那样显着。过去八年里,全球力量对比已发生深刻变化,美国虽仍是最强大国家,但其影响力已相对下降。俄罗斯等新兴力量正采取激进措施对抗美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特朗普政策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