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评新闻奖学金颁奖 点燃新闻热情

中国评论通讯社下设的“中评社新闻学院”2024年12月30日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行第三届中评新闻奖学金颁奖仪式(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1月9日电(中评社报导组)中国评论通讯社下设的“中评社新闻学院”2024年12月30日在中评社北京总部举行第三届中评新闻奖学金颁奖仪式,八位来自在京重点高校的“中评社新闻学院”第21期学员分别获得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中评社北京总部管理中心主任葛汝兴代表中评社管理层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北京记者站站长林艶和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在香港总部通过线上方式出席并为获奖同学送上寄语。颁奖仪式由中评社北京记者站副站长海涵主持,部分“中评社新闻学院”第22期学员也参加了颁奖仪式。

  中国评论通讯社通过“中评社新闻学院”构建了“two view”计划(interview+review),该计划八年来已招收培养了22期、共200余位学员,为在校本科生、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新闻采编、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平台。2023年“中评社新闻学院”正式推出中评新闻奖学金项目,以此鼓励积极努力实践的学生。中评新闻奖学金项目以6个月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内会招募一定数量的成员,在由中评社资深采编人员组成的导师团队指导下进行新闻编辑、新闻采访等专业训练和实践,每周期结束后则根据每位成员的实践成果统一评比奖学金,奖学金类别有特等奖、一等奖(2位)、二等奖(2位)、三等奖(3位),奖金额度分别为人民币20000元、12000元、10000元、8000元。

  与此同时,“two view”计划于2016年2月正式在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设立奖学金,每年由学校负责评审与颁发,至今为止奖励了该院30多位成绩优异的学生,该奖项旨在激励更多传媒学子力求精进、热爱传媒、以传媒为所追求的事业。中国评论通讯社与中评智库基金会的青年骨干大多为香港各大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其中不乏毕业于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的学子。香港浸会大学传理学院于2011年获评为“全球十大新闻学院”,亦跻身2020年QS世界大学“传播及媒体研究”亚洲排行榜前10位。

  “中评社新闻学院”的“two view”计划口号是:点燃青年学子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特等奖的获得者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二年级的马一鸣,中评社北京总部管理中心主任葛汝兴代表中评社管理层为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和奖金(中评社图片)

  第三届中评新闻奖学金的获奖者来自“中评社新闻学院”第21期学员。特等奖的获得者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二年级的马一鸣。马一鸣分享获奖感言时表示,“在中评实习的这一年里既难得又难忘,很感谢中评社给予了我一把开启未来继续从事新闻行业之门的钥匙,点燃了我对新闻事业的热情。这一年来,很感谢中评社的信任,能够让我去到多个新闻现场和新闻一线,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得到了很好的历练和成长,也结识了很多很优秀的业内人士。这一年,我报导过各种两岸新闻和国政国关的讲座等活动,在芒种时节感受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成果,走进高原地区的高海拔光伏发电站,体会大国工程的震撼,见证乡村振兴、生态治理的累累硕果。这一年我也深刻体悟到了媒体人和新闻人所肩负的责任,在今年的记者节,一位业内的老师对‘记者’这个职业的形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没有看到我时,我在路上,你看到我时,我在报纸上’。所以,于我而言,在中评社担任助理记者的这段实践经历和所感所得将会是我一生的财富。”

  第三届中评新闻奖学金一等奖的获得者是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二年级的姜宁和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本科三年级的赵景彦。

  姜宁分享获奖感言时表示,“在中评社的实习经历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实习记者,我有幸参与了众多外出采访任务,这些机会不仅让我接触到了国际关系领域的专家和教授,还让我有机会与他们深入交流,汲取宝贵的知识和见解。现场报导台海两岸的活动更是锻炼了我的新闻敏感性和应变能力。每一次采访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每一次报导都是一次能力的提升。这些宝贵的实习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快速成长,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赵景彦分享获奖感言时说,“在香港中评社北京记者站的六个月的实习让我实现了从校园学习迈入社会实践的第一步,会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在中评社,我拥有了许多个新闻‘第一次’。第一次整理录音、第一次采访撰稿、第一次现场拍摄图片,随着时间的推移,‘第一次’变成了许多次,通过不断地积累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新闻敏感性。我学会了如何在纷繁的信息中聚焦关键重点信息,把握新闻价值、精简凝练语言。更重要的是,我体会了作为一名新闻人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评社的老师们在我实习的过程当中给予了我许多关心、包容和帮助,是我新闻道路上的引路人。他们传递给我新闻采写、素材整理的宝贵经验,化作我成长中的养分。每一次采访前的悉心指导,每一篇稿件后的细致点评,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新闻工作的严谨与细致,以及老师们对学生无私的包容与期待。非常感谢中评社给了我将新闻理想照进现实的机会,也感谢每一位老师的耐心指导和悉心关怀。我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未来继续肩负起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

二等奖的获得者——北京化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的罗方玲(中评社图片)

  第三届中评新闻奖学金二等奖的获得者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三年级的罗方玲和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李婷萱。

  罗方玲分享获奖感言时表示,“在中评社的六个月实习,像是一段踏实的旅程,让我一步步靠近新闻行业的梦想。这段日子里,我有幸独立参与了几次报导采访,最难忘的是七月参加的中国记协主题新闻茶座,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场见到CGTN的主持人,他们的专业风采让我深受触动,也更加坚定了我成为一名国际新闻记者的决心。实习期间,我还深入瞭解了新闻采编的各个环节。处理录音、转编新闻等实操工作,让我感受到了新闻制作的繁琐与细致。同时,我的指导老师悉心指导我撰写新闻稿件,从拟题到撰写,再到修改润色,都让我受益匪浅。我很感激中评社能给予实习记者参与报导的机会,这样的锻炼对我来说非常宝贵。在这里,我还遇到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我们一起工作、一起成长,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

  第三届中评新闻奖学金三等奖的获得者分别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一年级的李泽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的刘子涵和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僧伽罗语专业本科四年级的杨晟江。

  李泽璇分享获奖感言时表示,“在中评社的实习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新闻技能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这六个月里,我有机会亲身参与到新闻报导的各个环节,从采访、写作到编辑和发布,每一步都让我对新闻行业的专业性有了更深的认识。社里的各位带教老师也耐心地给予了我宝贵的指导,我不仅学会了如何独立完成新闻报导,还学会了如何在紧张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冷静和专注。希望中评社越来越好!”

  刘子涵分享获奖感言时说,“独立外采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在学校为了课程作业也会进行采访,但规范性弱,与实际工作有很大不同。中评社给实习生提供了非常多的外采机会,通过这些外采工作,我学会了在实战中如何提问、如何归纳、如何精炼观点,完成一篇独立稿件后,再阅读指导老师帮忙修改的稿件,我的新闻写作在细节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此外,日常的值班工作给我提供了一个规律的大量阅读新闻的机会,瞭解到各个媒体都在关注什么,社会又发生了什么热点。最重要的是,由于中评社是一家专注于国际、港澳、两岸的政治新闻的通讯社,通过在中评社的实习,我养成了关注国际新闻、国际形势的习惯,这对我之后的学习以及职业规划都大有裨益。”

一等奖的获得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硕士二年级的姜宁(中评社图片)

  杨晟江分享获奖感言时表示,“我很荣幸能获得这个荣誉。在中评社的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收获颇丰的实践经历。在这六个月中,通过转载新闻,我在瞭解新闻写作工作的同时也开拓了视野和思路。通过编辑图片和录音,我学到了新闻生产背后的流程。通过跟随老师采访,我获得了和国家一流学者接触的机会。这些都是在其他地方收获不到的。在之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谨记这次实习中的收获以及老师和同事对我的教导,不断提升自己的新闻能力,新闻素养,成为一个更全面的新闻人。”

  听完获奖学员的感言,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北京记者站站长林艶、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北京记者站副站长海涵分别为他们送上寄语。

  林艶首先对获得第三届中评新闻奖学金的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对22期新学员的加入表示诚挚的欢迎。她表示,中评新闻学院自2015年创立至今已培养了200多位学员,其创立的初衷就是希望能够为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提供一个新闻采编、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平台,点燃青年学子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她说,期待来自中评的这份奖学金认可能够激励着各位同学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优秀。同时,她也期待新学员们能够始终保持好奇心、把握中评社的平台机遇,在每次实践中历练自己、突破自己。中评导师团也非常愿意成为各位学员成长路上的助梦人、引路人和解惑人,为大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郭至君表示,恭喜“中评新闻学院”第二十一期学员顺利毕业,也欢迎第二十二期的学员加入中评社的团队。中评社以推动两岸融合发展,致力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并在国际上发扬中国正能量为己任,一直致力于培养全能型记者和专家型记者,相信各位实习生都能在这份工作中体验到独特的记者作业模式。郭至君也对新一期实习生们提出了三个期待:第一,认真负责处理好自己分配到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见微知着,打好基本功。第二,多学习、多思考,将感悟和所取得的知识化为自己的能力;第三,多交流、多沟通,三人行必有我师,希望大家都能在这份实习中有所收获。

  海涵表示,各位获奖学员在中评社6个月的旅程充满挑战与机遇。在这趟旅程中,学员们以笔为剑,以梦为马,不仅记录了时代的脉搏,更在新闻的天空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璀璨星光。学员们今天荣获的这份荣誉,是对其才华、努力与坚持的最好证明。这份荣誉不仅仅是对过去成绩的认可,更是对未来无限可能的期许。希望学员们能继续怀揣着对新闻的热爱,保持好奇心与敏锐度,勇于探索未知。愿学员们在新闻的广阔天地里,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成为连接世界与心灵的桥梁。

来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统计学专业本科二年级的李婷萱获得二等奖(中评社图片)

来自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硕士一年级的李泽璇获得三等奖(中评社图片)

来自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本科四年级的刘子涵获得三等奖(中评社图片)

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僧伽罗语专业本科四年级的杨晟江获得三等奖(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北京记者站站长林艶(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助理总编辑兼国际部主任郭至君(中评社图片)

中评社北京记者站副站长海涵(前排居中)与获奖学员合影留念(中评社图片)

郑州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