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废除核能 王信文:经济与安全双重隐患
中评社彰化5月9日电(记者 方敬为)台湾的核电将在5月17日起全面退场,彰化师范大学全球创意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王信文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根据“经济部”的说法,核能除役后火力发电的占比将升至84%以上,且以燃气发电为主,这会在经济与安全上形成双重隐患。
王信文指出,在经济方面,当前所有知名跨国企业追求无碳能源,台湾的能源结构显然不符合企业投资区位,对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甚至是招商引资都是负面因子;安全方面,火力能源包括燃煤、燃气,台湾都仰赖外部进口,倘若燃料因为某些状况而无法输入,台湾的能源供应就会陷入险境,且全台各港口大举建造天然气储槽、接收站,倘若发生意外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也不容小觑。
王信文,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彰师大三创暨管理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智富经营管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调研学者、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短期研究员等职,研究专长包括国企跨境电商策略、大数据行销决策、区块链、资通讯5G整合与智慧机械等。
核三厂二号机即将于5月17日除役,这是最后一部运转中的核电机组,象征台湾正式迈入非核家园时代。王信文表示,民进党政府推动非核目标,如今即将完成,可是台湾目前的能源结构却没有太大的改变,根据先前政府所订定的目标,2025年再生能源的占比要达到20%,以减少和电缺口的冲击,可是也没达到,而火力能源的占比不减反增,要上升至84%以上,相关走向,对台湾发展而言可说是弊大于利。
王信文指出,台湾废除核能是违反世界趋势的,全球核能发展并未停滞,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资料,至2023年底全球约有440座商用核反应炉投运,装机容量合计约390 GW,其中核能约占世界电力的9%,并贡献了四分之一的低碳电力,是仅次于水力的第二大低碳电源;另有逾220座研究型反应炉用于医疗同位素与科研用途,显示核技术仍深植各国能源战略之中。
王信文提到,欧盟自2022年通过补充性委托法案后,将符合严格环保标准的核能与天然气专案列为过渡性“绿色”活动,以协助成员国在能源安全与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间求得平衡;在2023年COP28会议上,逾30国代表更重申核能对达成气候目标的关键角色,并鼓励小型模组反应器(SMR)等新兴技术发展。
然而,王信文说,台湾民进党政府反对使用核能,可是在替代能源的推动却屡遭挑战。政府力推太阳能与风力作为核能退场后的主要支撑,然截至2024年底,光电装置容量仅达原订目标的约70%,风电案场则因土地争议、厂商弊案及台湾技术接续不足,实际发电量远落后预期,且季节性风速与用电需求往往错峰而导致供电不稳。
他指出,更别提曾被规画的地热开发与跨海输电方案,前者缺乏严谨储层评估,后者因长距离传输损耗高、源头国家电力不稳定而难以实现,显示短、中、长期规画多有漏洞。
对于燃气发电成为接下来主要能源供应途径,王信文表示,这会在经济与安全上形成双重隐患。台电公司在各个港口兴建大型LNG储气槽、接收站,以因应燃气机组大增,但储槽若一旦事故爆炸,其灾害程度不亚于核事故;加上高度仰赖国际采购,地缘政治若生变,台湾恐怕在数周内就面临缺气危机,从安全角度看并非理想解方。
在经济方面,王信文指出,当前企业界对无煤、低碳能源的需求则更为迫切。2023年全球企业签署的再生能源长期购电协议(PPA)总量达46 GW,较2022年成长12%,并在RE100倡议下,逾400家主要企业承诺于2050年前或更早实现100%再生电力,目前平均使用率已达53%,在全球范围内,亚马逊连续第4年位居企业PPA最大买家,签订8.8 GW合约,其次为Meta的3.1 GW,都突显高科技产业对稳定低碳电力的高度依赖。
他表示,而台湾的能源结构以火力发电为主体,并不符合跨国企业对低碳能源的投资区位,招商引资将受到影响,此外,也会连带导致台湾的本土业者在贸易上面临更庞大的碳税压力。
王信文认为,台湾能源政策过于冒进,在替代能源未具备基载能力前即废除核电,不仅使碳排放短期回升,也让半导体等高耗电产业面临成本居高不下与供电不稳的风险。若要避免政策急转弯带来的经济与社会冲击,他建议政府应重新评估退场时程,考量引进SMR等新兴核能技术以填补基载缺口;同时,应完善再生能源审查机制、储能与智慧电网布局,并在化石燃料使用上纳入风险缓释方案,确保“能源安全”、“产业竞争力”及“减碳目标”三者并进。
中评社彰化5月9日电(记者 方敬为)台湾的核电将在5月17日起全面退场,彰化师范大学全球创意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王信文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根据“经济部”的说法,核能除役后火力发电的占比将升至84%以上,且以燃气发电为主,这会在经济与安全上形成双重隐患。
王信文指出,在经济方面,当前所有知名跨国企业追求无碳能源,台湾的能源结构显然不符合企业投资区位,对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甚至是招商引资都是负面因子;安全方面,火力能源包括燃煤、燃气,台湾都仰赖外部进口,倘若燃料因为某些状况而无法输入,台湾的能源供应就会陷入险境,且全台各港口大举建造天然气储槽、接收站,倘若发生意外所造成的损害程度也不容小觑。
王信文,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彰师大三创暨管理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智富经营管理学会荣誉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调研学者、美国柏克莱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美国加州大学尔湾分校短期研究员等职,研究专长包括国企跨境电商策略、大数据行销决策、区块链、资通讯5G整合与智慧机械等。
核三厂二号机即将于5月17日除役,这是最后一部运转中的核电机组,象征台湾正式迈入非核家园时代。王信文表示,民进党政府推动非核目标,如今即将完成,可是台湾目前的能源结构却没有太大的改变,根据先前政府所订定的目标,2025年再生能源的占比要达到20%,以减少和电缺口的冲击,可是也没达到,而火力能源的占比不减反增,要上升至84%以上,相关走向,对台湾发展而言可说是弊大于利。
王信文指出,台湾废除核能是违反世界趋势的,全球核能发展并未停滞,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最新资料,至2023年底全球约有440座商用核反应炉投运,装机容量合计约390 GW,其中核能约占世界电力的9%,并贡献了四分之一的低碳电力,是仅次于水力的第二大低碳电源;另有逾220座研究型反应炉用于医疗同位素与科研用途,显示核技术仍深植各国能源战略之中。
王信文提到,欧盟自2022年通过补充性委托法案后,将符合严格环保标准的核能与天然气专案列为过渡性“绿色”活动,以协助成员国在能源安全与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间求得平衡;在2023年COP28会议上,逾30国代表更重申核能对达成气候目标的关键角色,并鼓励小型模组反应器(SMR)等新兴技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