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侧记:博鳌论坛场外的椰风海韵与零碳目标
中评社博鳌3月28日电(记者卢哲)以“在世界变局中共创亚洲未来”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25日至2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中评社记者每日在博鳌东屿岛(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的会场与新闻中心之间穿梭,近日天气晴朗,记者在紧凑的步行换场中也“争分夺秒”感受到岛上明媚清爽的椰风海韵。其实,在这座岛上,除了会址与美景之外,会场外“零碳”标识也是一大特色——而这不仅是装饰与宣传,更是博鳌对科技与环保的不断尝试。
绿色、低碳是博鳌亚洲论坛年会近年来出现的高频词汇,而且它由蓝图变为了实景,有了“可触可感”的零碳场景,低碳科技遍布会场,源源不断供应绿能,默默无闻实现减排。
在论坛的新闻中心北门前,有一个看似泳池的热门打卡地——但它其实是光伏地砖,而且每年能发出一万多度的电。
在博鳌亚洲论坛会场的“零碳Bar”,向记者传递了一些“低碳”与“零碳”的理念。喝完的塑料瓶,可以先用空瓶子兑换“碳币”;可以选用“低碳咖啡”“零碳牛奶”。而咖啡机也是以园区内的绿电为动力,广告牌、包装盒也采用可再生资源制作而成。现场还展示了低碳制作的服饰——三杯咖啡的咖啡渣,加上五个塑料瓶,就能做出一件衬衫。
据中评社记者瞭解,海南省近日将“博鳌近零碳示范区”更名为“博鳌零碳示范区”,意味着示范区实现全域零碳运行。这是中国首个以更新改造模式实现区域整体零碳运行的样本。而博鳌零碳示范区正是以博鳌亚洲论坛永久会址所在地——博鳌东屿岛为核心。在整座东屿岛,无论是论坛会议中心还是周边的酒店,甚至是停车场的车棚、屋顶上都布置了光伏板。物尽其用的“全岛光伏”让这里的碳排放降低了21%。同时,先进的光储直柔系统储能,使建筑所需能源自给自足。数字孪生平台实时监控能耗,会议散场、嘉宾离席后自动断电,AI调控空调舒适温度,累计节能效果显着。
时间所限,记者对岛上零碳生活的瞭解还远远不够。但可以感受到的是,博鳌正把理念落到实际,从“近零碳”奔向“零碳”,努力尝试用绿色“硬核科技”、绿色发展理念,为全球“零碳”标准提供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