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求助信息到 凌晨,怕迟了
“昨晚破纪录覆信息覆到凌晨2点,迟了覆大家的信息,炜铃表示非常抱歉,尽做。”黄炜铃的facebook写道。平均每天接听电话50个,回复信息更逾百条,连与家人晚餐时,都经常需要接听电话。
“是感情也是责任!”
“有时讲电话讲到喉咙痛,我都怀疑自己系确诊”,黄炜铃半打趣说。尽管辛苦,但她说,感受到太多求助无门者的仿徨,能帮到他们便是值得,“由2006年在社区服务至今,街坊可以说是看着我长大,是感情也是责任!”
她举例,当日上午有确诊女士求助,自己无法将家中80多岁正发高烧的婆婆送医,救护电话亦迟迟不通,而丈夫已出门上班,家中还有2个小朋友。于是,黄炜铃帮忙一同拨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终于成功叫到救护车。
2月中旬时,更有一家六口全部确诊,“佢哋好仿徨好无奈,唔知点做,我就话畀佢哋知点样可以睇医生,点样上网买到嘢,隔离时在屋企可以做乜嘢”,黄炜铃说,该家庭最终成功就医,并全家转为阴性。
丈夫与家人的支持,是炜铃最大的动力。她相信,“逆境总会过去”,香港这个家终能渡过难关。“疫情之下,望大家能对身边人多些关怀,少些埋怨,为社会增加正能量,主动抗疫!”
“昨晚破纪录覆信息覆到凌晨2点,迟了覆大家的信息,炜铃表示非常抱歉,尽做。”黄炜铃的facebook写道。平均每天接听电话50个,回复信息更逾百条,连与家人晚餐时,都经常需要接听电话。
“是感情也是责任!”
“有时讲电话讲到喉咙痛,我都怀疑自己系确诊”,黄炜铃半打趣说。尽管辛苦,但她说,感受到太多求助无门者的仿徨,能帮到他们便是值得,“由2006年在社区服务至今,街坊可以说是看着我长大,是感情也是责任!”
她举例,当日上午有确诊女士求助,自己无法将家中80多岁正发高烧的婆婆送医,救护电话亦迟迟不通,而丈夫已出门上班,家中还有2个小朋友。于是,黄炜铃帮忙一同拨打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终于成功叫到救护车。
2月中旬时,更有一家六口全部确诊,“佢哋好仿徨好无奈,唔知点做,我就话畀佢哋知点样可以睇医生,点样上网买到嘢,隔离时在屋企可以做乜嘢”,黄炜铃说,该家庭最终成功就医,并全家转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