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现场:灼见名家十周年论坛 李家超致辞
中评社香港11月12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灼见名家传媒11日在香港海洋公园万豪酒店举行周年论坛暨十周年庆典,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担任主礼嘉宾,多位具影响力的演讲嘉宾出席讨论及对谈环节,剖析最新的国际形势及香港发展。
在活动上,灼见名家传媒社长文灼非首先表示,过去10年间,众多名家在平台上撰写文章、拍摄视频,分享真知灼见,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今年论坛创下历史新高,吸引逾550位嘉宾出席。他说,这10年发展可谓幸运而充满挑战,自灼见名家成立以来,遇上了多次社会危机,如“修例风波”、新冠疫情和中美贸易战等。但正如中国传统智慧所说,危机中蕴含机遇。周年论坛从未中断,始终坚持“艰险我奋进,困乏我多情”的精神,不断迎接挑战,为社会的长远发展贡献宝贵的见解。文灼非表示,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地缘政治又将有一番风云变幻,灼见名家将持续关注社会发展,竭力创作有深度的内容。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致辞中提到,香港是外向开放型经济体,全球经济、投资、社会环境不断变迁,香港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但在“一国两制”的独特优势之下,香港的机遇大于挑战。要把握机遇,我们必须看清方向,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
展望2025年,李家超提出三个重点方向:第一,我们要体现爱国爱港力量于实际行动,共同建设香港。第二,我们要主动识变、应变、求变,自我革新,推陈出新。香港的商界和企业家都是香港发展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更应该是贡献者,而不是旁观者、不只做评论员。面对经济转型期,香港每一个行业都应该由自身做起,坐言起行,积极把握变革良机,以实际行动建设香港家园,与香港同发展、建未来。第三,我们要扩阔全球网络,在世界舞台上说好香港故事。
李家超说,除了继续巩固与传统市场的经贸联系外,政府正积极拓展区域网络、新兴市场。香港正处于“由治及兴”的新征程,我们要全力发挥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的角色,令在香港的海内外机构、企业,及准备来港投资经商的各地人士,准确认识香港的真实情况和多元机遇,以及我们提供服务、协助,好客、乐助的活力和能量。希望社会各界和专业传媒从业员,都以自身的成功经历和客观持平的新闻报导,向世界宣扬香港的优势、成就和机遇,让世界真正认识东方之珠的魅力和光芒。
随后,主礼和演讲嘉宾及灼见名家管理层一齐上台举行庆祝仪式。
当天还举行了两场“专题讨论”和两场“主题对谈”环节。第一场专题讨论“香港新征程”由全国政协常委、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董事局主席唐英年,著名经济学家、岭南大学前校长陈坤耀教授主讲。
第二场专题讨论“国际大变局”由香港证券及事务监察委员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荣休校长陈繁昌教授,中环资产投资基金行政总裁谭新强主讲。
主题对谈环节,第一场主题为“如何打造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地”。由全国人大常委、立法会议员李慧琼主讲。李慧琼在谈到香港现时的人才政策时表示,高才通目前的确很多人申请,最近特区政府也优化了一些政策,吸引投资人才。她认为,香港最重要是聚“财”和“才”,国际领军高端人才跟真金白银的钱财都重要,吸引海外资金可畅旺本地金融市场及其他产业,更好发展香港优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李慧琼强调,香港要争取成为国际高端人才集聚地,要主动、积极扩大目标市场,尤其是东欧和中东地区。
第二场主题对谈题为“香港在改革中迈进”。由原全国人大常委、立法会前主席范徐丽泰主讲。范徐丽泰认为,改革与心态攸关,香港要改变思维,追上不断更迭的潮流。制定政策要提升行政效率。范徐丽泰还提到,如今议会生态已经不同。以往某项政策不一定保证立法会可以通过时,政府官员要思考如何回应议员的质疑,思索为什么要做某项政策及其中的细节。她认为,目前反对派、抹黑的媒体虽然减少了,但危机没有减少,政府官员不可疏于准备,更加应该想清楚政策的目的、及如何做才能更有效的落实。
另外,在当天的主题演讲环节,太盟投资执行董事长单伟建博士作了题为《美国围困下的中国经济前景》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