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长根语中评:“总体方略”实践正稳步推进

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 林艳)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仇长根表示,今年的报告延续了对台政策的一贯稳定性,同时释放出多项重要信号,特别是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及融合发展方面。他强调,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无论国际风云变幻,无论岛内政治变局,都不会轻易动摇对台“总体方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政府工作任务”篇章特别提到对台工作内容,李强总理表示,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总体方略”实践稳步推进 “四维度”理解战略意涵

  仇长根表示,大陆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涵盖面极广,涉及经济、科技、教育、国防、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国家大政方针、战略布局内容,关系到14亿人民的民生大计。虽然涉台内容文字不多,但每年“必不可少”,且目标明确。因为台湾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关系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全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三千名代表会聚北京,共商国家大事,包括讨论台湾问题、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决策、推进统一大业,这是“两会”代表的重要历史使命。

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仇长根提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中,令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开头即强调“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这一表述既是对过去对台工作的总结,也是对未来方向的明确指引和要求。“总体方略”统领并指导全国对台工作。要准确领会“总体方略”,须结合当前台海形势,从以下“四维度”深入理解其重要内涵与战略意义:

  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是“总体方略”的政治基础;二是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干涉,包括“军事威慑行动”和“法律惩独遏独”;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广泛争取台湾民意;四是持续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体现“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构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仇长根指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要与刚结束不久的全国对台工作会议结合起来,立足于历史方位,把握两岸关系规律,按照“总体方略”部署,以“民族复兴”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路径,以“反独促统”为保障,体现对历史责任的担当,展现对台湾同胞的关怀。“总体方略”的实践正在稳步推进,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总体方略”的贯彻落实将为实现祖国统一提供坚实的战略支撑。   对台政策的稳定性与“三个战略概念”

  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涉台内容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的情况,仇长根表示,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无论国际风云变幻,无论岛内政治变局,都不会轻易动摇对台“总体方略”。他指出,当前形势总体上呈现两大变局:一是台湾问题的外部因素越来越复杂,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对台政策仍然“不确定”;二是民进党连续第九年执政,赖清德赤裸裸的“台独”挑衅,两岸关系存在“风险隐患”。

  在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如何准精理解大陆对台政策十分重要。仇长根认为,大陆坚持既有的对台政策及决策,充分体现了保持“战略定力、战略耐力、战略自信”的重要性,展现了大陆对台工作的全局观、历史观和辩证思维。他具体解读了这“三个战略概念”:

  一是战略定力:即把握历史方位、把握历史规律,将台湾问题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核心内涵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底线”,不为内外变局所动摇,不因波动或压力改变既定方向;

  二是战略耐力:即着眼长远目标,避免情绪化决策,急功近利,保持战略清醒,既坚决反制挑衅,又避免陷入陷阱。核心内涵是台湾问题的解决需要时间和条件的成熟;

  三是战略自信:即制度自信、文化根基,统一是正道,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核心内涵是大陆对台工作的信心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集中强大的社会动员和力量办大事、难事,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仇长根强调,“三个战略关系”,“战略定力”是基础,确保方向不偏移、底线不突破;“战略耐力”是保障,通过长期积累实现量变到质变;“战略自信”是动力,源于对自身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充分认同。“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尽管前行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大陆秉持着长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波涛汹涌,坚信终有一天能实现祖国统一的宏伟蓝图。

  完善两岸交流合作制度 对台工作更加“重务实”

  仇长根表示,两岸交流合作已经走过三十多年,起起伏伏,主要是脆弱的两岸关系受到政治因素影响。这次报告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要瞭解其两大背景,一是受岛内政党轮替影响。民进党当局蓄意限缩、阻挠,严重破坏两岸交流与合作。二是受外部因素影响。特别是当下特朗普主政仍然给台湾传递错误信息,“台积电”变“美积电”趋势,台湾也很难讨价还价。在两岸政治僵局持续和外部势力干扰的背景下,两岸交流合作实践中的不足需要总结完善,并从制度和政策上进一步规范与加强,这完全体现了大陆对台工作更加“重务实”和更加重视台湾同胞的利益需求和期待。   仇长根认为,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可以放开步子扩大区域。在支持福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先试先行的基础上,还可以扩大到“长三角”和“大湾区”。同时进一步探索“两岸共同市场”新模式,细化与创新出台更多“融合发展”配套措施,如跨境金融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等。两岸青年交流合作的抓手和渠道可以继续深化。通过“扩大就业、高校教育、夏令营实习基地”等交流,如吸引台青来大陆创业就业、台胞居住证制度优化等,从制度、政策层面解决台青在大陆发展的实际问题。增强台青对大陆的认知和认同感、获得感。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可以潜移默化“多样性”。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纽带,通过弘扬中华文化、深化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强化两岸同胞的文化认同和利益联结。当然,“软实力”的效果,需要长期累积,不可能一蹴而就。

  对于报告中涉台段落从“同心共创”改为“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的表述变化,仇长根认为,“同心共创”和“携手共创”其内涵显然有区别,“同心共创”强调精神契合。报告中多次提到“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这不仅是物质层面的共享,更是精神层面的共鸣和呼应“心灵契合”“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两岸同胞在情感和价值观上的深度交融。“携手共创”强调行动导向。大陆希望通过两岸“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务实交流与合作,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同心共创”释放了大陆“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信号,“携手共创”没有改变这一信号,而是表明大陆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推进祖国统一进程中,更注重行动上的携手并进。这一用词的变化,体现了“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不断深化。

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中评社 海涵摄)

  中评社香港3月10日电(记者 林艳)华东师大两岸交流与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仇长根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涉台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仇长根表示,今年的报告延续了对台政策的一贯稳定性,同时释放出多项重要信号,特别是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及融合发展方面。他强调,大陆对台方针政策具有“稳定性、连续性”,无论国际风云变幻,无论岛内政治变局,都不会轻易动摇对台“总体方略”。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政府工作任务”篇章特别提到对台工作内容,李强总理表示,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携手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总体方略”实践稳步推进 “四维度”理解战略意涵

  仇长根表示,大陆每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涵盖面极广,涉及经济、科技、教育、国防、外交等方方面面的国家大政方针、战略布局内容,关系到14亿人民的民生大计。虽然涉台内容文字不多,但每年“必不可少”,且目标明确。因为台湾问题关系到“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关系到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大局、全局,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近三千名代表会聚北京,共商国家大事,包括讨论台湾问题、准确判断形势、作出正确决策、推进统一大业,这是“两会”代表的重要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