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贺锦丽“对战”特朗普谁更强?
中评社香港8月29日电(记者 郭至君编译)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的资深副主席、研究主任兼Maurice R.Greenberg主席James M.Lindsay日前在CFR官网上发表长篇博文,分析近段时间贺锦丽以及特朗普分别在各自党内大会上的演讲表现和所讲内容,以判断谁的竞争力更强。他认为,整体竞选态势仍将紧张,下一个可能的转折点是9月10日的第二场总统辩论。文章摘编如下:
副总统贺锦丽日前接受了民主党总统提名,她的演讲有力、有条理、表达得体,引起了聚集在芝加哥联合中心的4,000名代表雷鸣般的掌声,为为期四天的聚会划上了句号。她的演讲大量使用了她的自传,虽然她很有名,但大多数美国人对她知之甚少,不知道她的信念是什么,也不知道她打算为什么而战。美国政治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你想赢得选票,就必须说服选民,让他们相信你瞭解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并愿意为他们而战。她强调自己出身贫寒,母亲“严格控制家庭开支”,而她自己曾担任地区检察官,之后担任检察长,追捕贪污的罪犯。接着,她回忆了特朗普“在任时的混乱和灾难”,强调了他在煽动国会冲击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他是“被一个由普通美国人组成的陪审团判定犯有欺诈罪,还被判定犯有性虐待罪的人”。她也在演讲中多次重复,特朗普只为自己。
贺锦丽在竞选中提及三个主要议题:经济、堕胎和移民。在每个议题下,她都强调特朗普与美国其他地区格格不入,例如,他提出的减税方案不会惠及中产阶级,而是“他自己和他的亿万富翁朋友”;他限制堕胎和节育的计划表明他和他的支持者“疯了”。而在边境安全方面,“特朗普认为边境协议会损害他的竞选,因此他命令国会中的盟友扼杀这项协议”。
或许当晚最大的惊喜是贺锦丽谈到了外交政策,她没有在这个话题上退缩,也没有试图用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论敷衍过去。她知道自己必须通过学者们所谓的“总统考验”,因此她倾向于这个话题。她坚信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性,这一点与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和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等历任美国总统一脉相承,而特朗普则是其中的异类。她承诺将“坚定不移地在海外推动我们的安全和价值观”,她还承诺,“作为总统,我将确保美国始终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具杀伤力的战斗力。”
在阐述她的外交政策方针时,贺锦丽将特朗普描绘成主流之外的人,因为他蔑视美国军人和女军人、抨击北约,以及拒绝追究“专制者”的责任。为了让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她誓言:“作为总统,我在捍卫美国安全和理想方面绝不会动摇,因为在民主与暴政的持久斗争中,我知道自己的立场,也知道美国的归属。”她还谈到了加沙问题,她希望通过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同时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程度来斡旋双方。她没有提供明晰的解决方案,但她承诺将努力“结束这场战争,使以色列安全,人质获释,加沙的苦难结束,巴勒斯坦人民能够实现其尊严、安全、自由和自决的权利。”
我所看到的美国,是我们坚持无畏信念的地方,而这种信念建立了我们的国家,并激励了全世界。在这个国家,一切皆有可能。在美国,我们彼此关怀,互相照顾,并认识到我们的共同点远远多于我们之间的隔阂。我们所有人都能成功。
这里与特朗普的对比是隐含的,他的竞选活动充满愤怒和怨恨,而她所进行的竞选则是突出“乐观和信念”,她相信“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民主国家”可以变得更好。
现在最大的问题是,贺锦丽在民调中会看到怎样的反弹。在8月初,她在全国范围内落后特朗普近两个百分点,现在她领先他一个半百分点。大会吸引了数百万观众,比共和党全国大会的观众更多,而且她在大会上的演讲没有出现可能流票的重大失误。尽管如此,民调大幅反弹似乎不太可能,未决定的选民看来不多,似乎每个人都已经属于蓝队或红队。共和党上月举行了被广泛认为是成功的全国大会,然而,特朗普的支持率在全国大会结束后的十天内只上升了不到一个百分点。
因此,整体竞选仍将紧张,下一个可能的转折点是9月10日两者的辩论。悲观主义者可以指出一长串的挑战,可能会破坏贺锦丽的势头,但民主党人必须感到高兴的是,他们在芝加哥时向全国传达了明确而积极的信息。
民主党本周发布了党纲,该文件是在拜登上月退出竞选之前由党纲委员会批准的。外交政策是第九章的重点,也是报告的最后一章。它的标题是“加强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如果这份报告是为贺锦丽撰写的,我们无法断言其中的外交政策会有多大的不同。但她同意原封不动地公布这份政纲这一事实表明,她对这份政纲没有原则性异议,她对外交政策取向将跟随拜登的总体取向。
2024年选举的风险之一是最近全国各地颁布的法律的影响,这些法律收紧了对选民的要求,并扩大了地方选举委员会质疑选举结果的权力,这些变化很可能引起法律挑战。
在之前的共和党集会上,特朗普声称"关税就是对外国征税。不管你喜欢与否,事情就是这样"。他并未就此打住。他还说:“这是一种不影响我们国家的税收”,但这不对,因为外国生产商不会把他们的货物连同一张开给美国财政部的支票一起寄到美国。关税是由进口商品的美国公司或个人支付的,会影响美国经济。美国进口商可以选择自行承担关税成本,并以没有关税时的价格出售产品。但这意味着,在所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润会降低,这就是为什么进口商会尽可能将关税成本转嫁给他们的客户,意味着更高的价格。这就是为什么这么多经济学家警告说,特朗普的关税计划会造成通货膨胀。关税的后果并不止于此,其他国家可能会采取报复行动,征收自己的关税,这将损害美国出口商及其员工。
特朗普和万斯周三在会北卡罗莱纳州阿什伯勒发表讲话,据称是以国家安全为重点的演说。当他讨论国家安全问题时,主要集中在美国从阿富汗灾难性撤军的问题上,并表示他将要求所有参与撤军的高级军官辞职。他还大声谴责军队,并誓言要将“批判性种族理论和变性人精神从我们的美国军队中清除出去”。他还嘲讽贺锦丽是个无能的外交官。
Robert Kelly在《外交政策》上指出,特朗普会让那些认为他会在对华问题上采取强硬立场的支持者失望。在Kelly看来,特朗普懒惰,不读书,贪婪,容易被收买,容易受专制者的奉承所影响,被其国内联盟的意识形态所俘虏,对美国战略利益无知,对扩大美国权力的联盟不屑一顾。万斯表面上看来目光更长远,但他是外交政策新秀,担任参议员的时间还不够两年,在此之前,他是一位金融家和作家,他的利益在于地方。
Abdelhalim Abdelrahman在《外交政策》上指出,拜登政府对以色列的支持正在疏远巴勒斯坦裔美国选民。他警告说:“尽管目前的民意调查预测贺锦丽将赢得密歇根州的选举,但副总统不应过于急功近利。她的领先优势仍然微弱,她最好不要低估阿拉伯裔美国人选民。”
Michael Hirsch在《外交政策》上写道,贺锦丽在担任拜登的副总统期间受到了影响,但她正在形成自己独特的外交政策方针。在Hirsch看来,她代表了新一代的国家安全专家,他们熟知较新的高科技威胁,包括一系列的网络安全,太空竞争,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
中评社香港8月29日电(记者 郭至君编译)美国外交关系协会(CFR)的资深副主席、研究主任兼Maurice R.Greenberg主席James M.Lindsay日前在CFR官网上发表长篇博文,分析近段时间贺锦丽以及特朗普分别在各自党内大会上的演讲表现和所讲内容,以判断谁的竞争力更强。他认为,整体竞选态势仍将紧张,下一个可能的转折点是9月10日的第二场总统辩论。文章摘编如下:
副总统贺锦丽日前接受了民主党总统提名,她的演讲有力、有条理、表达得体,引起了聚集在芝加哥联合中心的4,000名代表雷鸣般的掌声,为为期四天的聚会划上了句号。她的演讲大量使用了她的自传,虽然她很有名,但大多数美国人对她知之甚少,不知道她的信念是什么,也不知道她打算为什么而战。美国政治的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如果你想赢得选票,就必须说服选民,让他们相信你瞭解他们所面对的挑战,并愿意为他们而战。她强调自己出身贫寒,母亲“严格控制家庭开支”,而她自己曾担任地区检察官,之后担任检察长,追捕贪污的罪犯。接着,她回忆了特朗普“在任时的混乱和灾难”,强调了他在煽动国会冲击事件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指出他是“被一个由普通美国人组成的陪审团判定犯有欺诈罪,还被判定犯有性虐待罪的人”。她也在演讲中多次重复,特朗普只为自己。
贺锦丽在竞选中提及三个主要议题:经济、堕胎和移民。在每个议题下,她都强调特朗普与美国其他地区格格不入,例如,他提出的减税方案不会惠及中产阶级,而是“他自己和他的亿万富翁朋友”;他限制堕胎和节育的计划表明他和他的支持者“疯了”。而在边境安全方面,“特朗普认为边境协议会损害他的竞选,因此他命令国会中的盟友扼杀这项协议”。
或许当晚最大的惊喜是贺锦丽谈到了外交政策,她没有在这个话题上退缩,也没有试图用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论敷衍过去。她知道自己必须通过学者们所谓的“总统考验”,因此她倾向于这个话题。她坚信美国在全球领导地位的重要性,这一点与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Roosevelt)和哈里-杜鲁门(Harry Truman)等历任美国总统一脉相承,而特朗普则是其中的异类。她承诺将“坚定不移地在海外推动我们的安全和价值观”,她还承诺,“作为总统,我将确保美国始终拥有世界上最强大和最具杀伤力的战斗力。”
在阐述她的外交政策方针时,贺锦丽将特朗普描绘成主流之外的人,因为他蔑视美国军人和女军人、抨击北约,以及拒绝追究“专制者”的责任。为了让这一观点深入人心,她誓言:“作为总统,我在捍卫美国安全和理想方面绝不会动摇,因为在民主与暴政的持久斗争中,我知道自己的立场,也知道美国的归属。”她还谈到了加沙问题,她希望通过支持以色列的自卫权,同时承认巴勒斯坦人民的苦难程度来斡旋双方。她没有提供明晰的解决方案,但她承诺将努力“结束这场战争,使以色列安全,人质获释,加沙的苦难结束,巴勒斯坦人民能够实现其尊严、安全、自由和自决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