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祖华:“台独”史观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可以这样说吧,现在,除极少数统派以外,主张“台独”是台湾社会一个理所当然的思想,搞“台独”活动没有人认为是违法的事,“台独”的声音早就压过了统一的声音,“台独”意识形态已占主导地位。
一、“台独”史观的实质就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什么是“台独”史观?它论述的就是为了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而制造出来的各种理由。战后“台独”运动的始作俑者廖文毅,1949年给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寄了一本英文小册子《台湾的声音》,说“台湾人”是“混血”的“独立的种族”,
所以,“台湾人”与“中国人”是“不同的种族”。被绿营誉为“台独理论大师”的史明1962年出版《台湾人四百年史》,正是以构建“台湾民族”为核心来鼓吹“台湾独台”的。“台独”分子廖宜恩曾回忆说“史明先生当时极力鼓吹台湾民族主义,他认为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台湾国,台湾人民首先必须清楚‘台湾人’与‘中国人’的不同,并且把国民党强加在台湾人头上的‘中华民族主义’这顶大帽子拿下,建立‘台湾民族主义’意识。”可见,所谓的“台独”史观,就是通过虚构和篡改历史叙事,把台湾的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割裂出来;把中国人描述为与荷兰、日本殖民者一样的是台湾人的压迫者,使“中国人”与“台湾人”分离并对立起来;把台湾描述成是一个有着共同认同的,不同于中华民族的“台湾民族”,进而独立建立“台湾国”。
1997年,在李登辉的支持下,台湾当局编写《认识台湾》系列教材。这是“台独”史观正式进入台湾教科书,该教材把郑成功建立的明郑政权称为“延平王国”。2000年民进党的陈水扁执政后,进一步加速台湾历史教科书的“去中国化”。2004年,主张“台独”的历史学者杜正胜出任台湾当局的教育部门负责人,主持修订“98课纲”,为了凸显“台湾史”是“我们台湾人”的历史,以所谓的“同心圆史观”为指导,彻底颠覆在中国史框架内审视和定位台湾史的传统,公然将台湾史从中国史中分割出来。“98课纲”整合吸收了各类“台独史观”论述,向学生灌输台湾在明郑时期就已经独立“建国”等台湾“民族叙事”。“98课纲”中的篡改历史的错误叙事,在马英九执政时期没有得到纠正,还引起了中学生冲击台湾执政当局教育机关的“反课纲”行动,使错误的历史课纲进一步得以强化。2016年蔡英文上台后,进一步重新修订“108课纲”,该课纲将台湾的历史课教育分为:台湾史、世界史、东亚史,把中国历史归入东亚史。
这样,中国历史就成为与日本等东亚国家一样的外国历史。可以说,蔡英文完成了台湾历史教育“中国化”的最后一里路。台湾历史课纲的“去中国化”过程,就是“台独”史观影响渗透台湾教育的过程,在“台独”史观的教育下,岛内把“中国人”与“台湾人”分离甚至对立起来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根据台湾政治大学自1992年起,连续30多年所作的“台湾民众台湾人与中国人认同趋势分布”调查,最新数据显示,岛内认同自己是中国人的仅剩2.4%,可见,“台独”史观对台湾民众毒害之深。
三、“台独”史观广泛渗透台湾社会
“台独”史观在台湾社会的渗透是与“台独”运动互为表里,相互促进,交替潜行的。
1、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成立,成为“台独”史观传播的政党载体。民进党在开始就是一个主张“台独”的政党。1987年台湾宣布解除“戒严”后,大批在美、日活动的“台独”分子回到岛内加入党进党,岛内外“台独”公开合流。1991年,民进党正式通过“台独党纲”,一个公开主张“台湾独立”的政党成为台湾社会的合法政党。从此,“台独”史观与民进党的“台独”运动合二为一,随着民进党的执政,成为台湾社会的重要政治主张。
3、四年一次的地区领导人选举推助了“台独”史观的发展。1996年,台湾进行第一次所谓的“全民直选”,当了八年“总统”的李登辉成为台湾历史上第一位“民选总统”。由代表“全中国”的“国大代表”选举领导人到由台湾岛内民众直接选举产生领导人,这个产生领导人方式的改变,有着深刻的政治意含。赖清德在520讲话中说,1996年的今天,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宣誓就职,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华民国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还有台湾政治人物把1996年“台湾人投票选台湾人的总统”称为“九六共识”,认为“台湾人选台湾人的总统”是台湾“主权独立”的象征,台湾人的每一次投票,就是在行使一次权力,就是一次“台独”史观的实践。
4、“去中国化”把“中国”塑造成了“台湾”的敌人。“去中国化”是“台独”史观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台独”运动的必然手段和方法。“台独”运动过程中,特别是民进党执政后,不仅从历史政治上“去中国化”,而且在文化、社会、法律层面把中国“敌人化”。近年来岛内发生的“去蒋”、“去郑成功”、“去孔”,都是为了按照“台独”史观,虚构“台湾历史叙事”,推导出“台湾民族”的需要。2021年,民进党当局主导拍摄了一部电影《卡斯罗》,把台湾少数民族描写成与外国直接签署条约的主体,暗指台湾少数民族独立于清朝的统治。今年年初,又编排了一部美化荷兰殖民侵略,打造“台独”史观的户外大型“歌仔音乐剧”《1624》。更令人警惕的是,由“台独”分子曹兴诚出资打造的《零日行动》十集连续剧即将上演,该剧描述的是大陆攻台前一周岛内的惨景,直接把大陆塑造成台湾的“敌人”,是台湾的“侵略者”。
1、赖清德的“新两国论”比以往的“两国论”更接近“台独”史观的“台湾国”。赖清德在520讲话中提出了“‘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新两国论”,“赖式台独”的危害既体现在“新两国论”的提法,更在于他导出这个“新两国论”的方法。赖清德说“中华民国、中华民国台湾,或是台湾,皆是我们自己或国际友人称呼我们国家的名称”。他巧妙地把“台湾”偷渡为“台独”分子梦寐以求的“国名”了。赖清德说根据“中华民国宪法,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有中华民国国籍者,为中华民国国民;由此可见,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不就是借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宣布“两国论”,实现“法理台独”吗?
2、赖清德正在把民进党打造成推动实现“台独”史观的机器。前几天,赖清德在民进党的全代会上宣称“我们在母亲台湾的怀抱中,有权利根据共同的理想,来打造自己的国家:民主台湾”。他要求民进党全体团结、合作,“发挥关键的力量,带领民主台湾继续向前,绝对不走回头路,才不会辜负人民再三的托付”。赖清德这里的所谓的“民主台湾”,明眼人明白是“台湾国”或“台湾共和国”的掩饰而已,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民进党“要尽全力,让全国人民认识台湾自己的历史文化,建立‘生活在台湾的2300万人是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国家认同”。这正是“台独”史观的核心内容和目标。
3、赖清德“深化民主宪政体制”深藏“法理台独”祸心。赖清德在民进党的全代会强调要发挥民主精神,巩固民主宪政,“没有建立宪法规范的权威与共识,政党政治不可能健全”。赖清德这里说的“宪法”是所谓的“中华民国宪法”吗?显然不可能。赖清德曾说“中华民国宪法是灾难”,早就否定了它的共识与权威,他明显的是要建立民进党主导的宪政体制,结果是什么就不言而喻了。前几天赖清德下令把“闽南语”改为“台湾台语”,全代会上又全程以所谓的“台语”发言,难道是要确立“宪政改造”后的“民主台湾”的官方语言?
相对于李登辉的“权谋型台独”、陈水扁的“投机型台独”、蔡英文的“渐进型台独”,“赖式台独”是一种“对抗性的硬台独”,危害性要更大,不可等闲视之。
五、加强台湾史研究,击碎“台独”的历史图腾
“台独”史观虽然荒谬,但经过几代“台独”分子的努力,特别是民进党当局运用执政机器的推动,已经渗透到台湾社会的各个角落。现在,我们打击“台独”分裂活动,就必须正本清源,把“台独”颠倒的历史重新建立起来,从精神上打碎“台独”的历史图腾。
一是要加大台湾历史的研究宣传力度,重新夺回历史话语权。要组织团队研究台湾的历史,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说清楚。当前要重点研究台湾的移民史、明郑复台史,李旦、郑芝龙等开拓台湾以及与台湾的关系,把郑成功说的“台湾是中国的”历史事实说清楚。
二是要吸收台湾学者共同参与,增强说服力。
三是强化国际法运用,切断“台湾问题国际化”,特别是“台独”国际化之路。
四是加强台岛周边执法,用实际管辖破解“互不隶属”说。
(作者顾祖华,上海海峡两岸研究会会长,青岛会议论文,20240730)
可以这样说吧,现在,除极少数统派以外,主张“台独”是台湾社会一个理所当然的思想,搞“台独”活动没有人认为是违法的事,“台独”的声音早就压过了统一的声音,“台独”意识形态已占主导地位。
一、“台独”史观的实质就是要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
什么是“台独”史观?它论述的就是为了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而制造出来的各种理由。战后“台独”运动的始作俑者廖文毅,1949年给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寄了一本英文小册子《台湾的声音》,说“台湾人”是“混血”的“独立的种族”,
所以,“台湾人”与“中国人”是“不同的种族”。被绿营誉为“台独理论大师”的史明1962年出版《台湾人四百年史》,正是以构建“台湾民族”为核心来鼓吹“台湾独台”的。“台独”分子廖宜恩曾回忆说“史明先生当时极力鼓吹台湾民族主义,他认为要建立一个独立的台湾国,台湾人民首先必须清楚‘台湾人’与‘中国人’的不同,并且把国民党强加在台湾人头上的‘中华民族主义’这顶大帽子拿下,建立‘台湾民族主义’意识。”可见,所谓的“台独”史观,就是通过虚构和篡改历史叙事,把台湾的历史从中国历史中割裂出来;把中国人描述为与荷兰、日本殖民者一样的是台湾人的压迫者,使“中国人”与“台湾人”分离并对立起来;把台湾描述成是一个有着共同认同的,不同于中华民族的“台湾民族”,进而独立建立“台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