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十:赖讲话的变与不变及不讲 充满玄机

  中评社北京10月11日电(作者 且十)10月10日,赖清德在台北发表了题为“团结台湾,共圆梦想”的讲话。这篇3500多字的讲话,充满“变”与“不变”的玄机。

  变的是,赖清德一改民进党特别是“台独分子”对“中华民国”充满不屑与鄙视的心态,对113年前成立的中华民国以及为成立中华民国而奋斗的人,进行了较为正面的论述。改变原来民进党一直以“台湾”偷换“中华民国”的论述方法,多次直接讲出“中华民国”。

  不变的是,一是强调“中华民国”已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7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二是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三是称大陆为中国。四是再次强调“中华民国”、台湾、“中华民国台湾”都是台湾的“国名”。

  不讲的是,不讲遵守“中华民国宪法”、不讲按“两岸人民关系条列”处理两岸事务。

  分析赖清德从520讲话以来的一系列“反中抗中”言论,赖清德这篇讲话的“变”与“不变”及“不讲”,背后包藏着恶毒的政治用心。   一、解构“中华民国”的历史

  “台独”运动过程中,“台独分子”一直在创造“台独理论”及“台独史观”,显示“台独”的正当性,为“台独”运动服务。但是,无论是“原民史观”,还是“台南400”的殖民史观,都无法解释台湾与大陆的关系,无法摆脱“中华民国”的历史。所以,说清乃至正面叙述113年前的中华民国是台湾政治无法逃避的问题。所以,赖清德在这里只是一个历史过程的说明。说明这个历史过程,是为了自然而然地引出“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75年了,结论就是现在的台澎金马就是“中华民国”,台湾才是“中华民国”,从而更好解构中华民国的历史,割断两岸的连结。

  二、进一步巩固“两国论”

  一是强调台澎金马才是“中华民国”。赖清德用“‘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来切割两岸关系。赖清德9月5日晚会上在讲到“祖国论”时说:“‘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已经75年,不必再去谈论这层关系”。“不必再去谈论这层关系”,就是说对75年前的中华民国的历史无论怎么表述,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这种“关系”已经是“过去式”,现在的“中华民国”只有台澎金马,台湾就是“中华民国”。

  二是强调“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与520讲话略有区别的是,赖清德没有用所谓的“宪法国民”的方式导出“两国论”,而是强调“中华民国”已经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   三是再次把台湾列为“国名”。赖清德在讲话的最后强调“无论喜欢称呼我们自己的国家,是‘中华民国’、是台湾、还是‘中华民国台湾’,我们都有共同的信念”。这里赖清德延续了他在520讲话的说法,再次把台湾偷渡为“国名”,为未来的“台湾国”打基础。

  四是意指“中华民国”独立于中国之外。赖清德在讲话中始终称大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国,说明赖清德的“中华民国”是自外于中国的一个单独的存在,赖清德不认为更不承认一个中国也可以是“中华民国”。

  三、以“国与国”处理两岸事务

  赖清德以前所未有的态度论述“中华民国”,是为了更方便的以“两国”定位两岸关系。所以,他不会讲要遵守“中华民国宪法”,因为他的“中华民国”论述是违反“中华民国宪法”的。当他口称“愿意与中国XX”“期待与中国XX”的时候,并不是要按“两岸关系条列”处理两岸关系,只是为了更加凸显他的“两国论”而已。   中评社北京10月11日电(作者 且十)10月10日,赖清德在台北发表了题为“团结台湾,共圆梦想”的讲话。这篇3500多字的讲话,充满“变”与“不变”的玄机。

  变的是,赖清德一改民进党特别是“台独分子”对“中华民国”充满不屑与鄙视的心态,对113年前成立的中华民国以及为成立中华民国而奋斗的人,进行了较为正面的论述。改变原来民进党一直以“台湾”偷换“中华民国”的论述方法,多次直接讲出“中华民国”。

  不变的是,一是强调“中华民国”已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75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二是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无权代表台湾。三是称大陆为中国。四是再次强调“中华民国”、台湾、“中华民国台湾”都是台湾的“国名”。

  不讲的是,不讲遵守“中华民国宪法”、不讲按“两岸人民关系条列”处理两岸事务。

  分析赖清德从520讲话以来的一系列“反中抗中”言论,赖清德这篇讲话的“变”与“不变”及“不讲”,背后包藏着恶毒的政治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