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台“互疑”:迹象、成因与影响

  中评社╱题:“美台‘互疑’:迹象、成因与影响” 作者:田赐(广州),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董玲瑜(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摘要】随着广大台湾同胞日益认清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破坏,以及美国不断下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台湾岛内日渐开始怀疑美国对台湾的各类“承诺”,“疑美论”正在岛内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国内逐渐产生“疑台”情绪,不仅怀疑赖清德当局是否会继续“维持现状”,幷怀疑美国是否还要继续为台湾问题耗费精力和资源。由此,美台之间的“互疑”关系正在逐步显露。“互疑”关系的显露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让美国和民进党当局放弃“以台制华”和“倚美谋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与“台独”势力之间的矛盾会愈发显现,两岸各界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中美共同管理台海颠覆性风险的潜在机遇也有可能逐步出现。

  近年来,美国加紧推动“以台制华”,策动发展美台“实质关系”。民进党当局也趁机与美国方面进行勾连,妄图“倚美谋独”、“以武拒统”。然而,在“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倚美”的同时,台湾社会的“疑美”情绪却在逐渐加深,岛内各界开始愈发不相信美国会真的“支持台湾”、“保卫台湾”。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疑台”情绪也在持续酝酿。美国对民进党当局的“顾虑”不断加深,担心赖清德成为下一个“麻烦制造者”,幷开始“怀疑”是否有必要在台湾问题上耗费精力和战略资源。由此,美台关系在表面上不断“升温”,但也逐步表露出“互疑”的迹象。

  一、台湾的“疑美”情绪

  所谓的“疑美”,是指台湾社会对美国对台湾提供政治支持和安全承诺上的怀疑心理,主要是对美国在台海冲突中有关“站在台湾一边”和“武力保台”的不信任。

  近年来,台湾岛内的“疑美”情绪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为美国的所谓“承诺”已经不再可靠,绝大多数台湾民众怀疑美国对台湾的“安全保障”。2022年3月22日台湾“TVBS民调中心”发布的民调显示,55%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爆发战争美国不会出兵协防台湾。”2023年底,台湾《远见》杂志和《远见民意研究调查》发布的“2023两岸和平调查”显示,74.4%的受访者认为两岸应增进交流;46.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不会出兵帮台湾打仗;此外,受访者还希望“投票选出能处理两岸关系、确保两岸和平的执政者”。

  民进党当局把台湾岛内的“疑美论”,污蔑为中国大陆的“认知作战”。但实际上,台湾岛内近年来“疑美”情绪的不断上升,是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不断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必然结果。

  首先,随着两岸关系融合发展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台湾民众认清了“台独”势力和外部势力威胁、破坏台海和平的现实,民进党当局宣扬的“倚美谋独”已经日渐不得人心。台湾《联合报》的“2023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指出,大部分台湾民众都认为,“‘台独’是两岸关系的最大变量;对于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民众以负面评价居多。”2024年台湾两项选举,自诩“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在领导人选举中虽然侥幸当选,但得票数甚至不如2012年蔡英文败选时的得票数。民进党在台湾立法机构的席位数也未过半。选举结果更加充分地表明,民进党和“台独”势力不能代表台湾社会主流民意。“下架民进党”,反对“台独”,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才是岛内真正的主流民意。随着台湾岛内主流民意的觉醒,“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持续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倚美谋独”的不可行、不可靠。

  其次,近年来的地缘政治冲突,尤其是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美国的“战略信誉”不断下降,台湾岛内开始对美国能否为台湾提供所谓“安全保障”持有越来越多的怀疑态度。此前,台湾岛内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如果两岸发生战争,美军能有效‘保卫台湾’”。①但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即便是“绿营”民调机构所作的民意调查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不相信美国会“出兵保台”。“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的民调显示,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前,有超过60%的台湾民众相信“美国出兵保台”,而到2023年2月,非常相信美国会派兵者仅占比15%,且相信美国出兵的人数已经小于不相信的人数。

  台湾学界也开始反思过去的对美关系,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对“倚美”论。2023年3月,台湾岛内多位学者发起成立“反战声明工作小组”幷召开记者会,历数美国军事干涉和经济制裁对世界多地造成的危害,主张台湾不能成为“美国霸权的跟班”,牺牲自身安全。该小组发起人之一、台湾“中研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卢倩仪指出,“美国为永久维持其霸权地位,已牺牲许多国家和地区,台湾也可能被牺牲。”②

  其三,近年来美国国内层出不穷的“毁台论”,进一步增加了台湾社会的“疑美”情绪。一段时间以来,“毁台”的声音开始不断在美国国内出现。2022年5月,美国学者克里斯多福·布斯(Christopher D.Booth)在美国海军研究所发表了题目为“为入侵台湾后的反抗做准备”(Preparing a Post-Invasion Taiwan for Insurgency)的文章,公开提议要破坏掉台湾的各类基础设施。他声称,“为了成功实施游击战,海军陆战队作战规划人员应准备协助破坏台湾的监控技术,以消除解放军重新利用这些技术的能力”,“海军陆战队还必须做好准备,帮助台湾在战时破坏其现有网络设施。”曾任美国国土安全部、国防部顾问的智库学者德米特里·阿尔佩洛维奇(Dmitri Alperovitch)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鼓吹使用破坏台积电设备等手段,声称要让中国大陆明白“武力犯台”无法获得台积电芯片厂。③美国白宫前国安顾问奥布莱恩(Robert C.O’Brien)不仅曾声称,若中国(大陆)成功实现两岸统一,美国将摧毁台湾高精密半导体设施,以免被其掌控,还“建议”称“台湾应教全民使用AK47步枪”。④

  美国方面提出的“毁台论”的基本逻辑是:当美国无法阻挡中国的国家统一时,要尽量增加中方维护统一后台湾社会长治久安的困难,让台湾问题成为中国发展的战略负担,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但“毁台论”也充分说明,美国纯粹是把台湾问题视为遏制和打压中国崛起的工具,所谓的美台“伙伴关系”纯粹是个伪命题。也正因此,“毁台论”的出现也进一步提升了台湾岛内的“疑美”情绪。台“中研院”欧美研究所的民调发现,分别有38.8%和17.8%受访者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美国是个讲信用的国家。⑤另有民调显示,85%台湾网民认为美国有“毁台计划”且早已在执行。⑥随着美国方面越来越不避讳其以牺牲台湾利益为手段遏制和打压中国崛起的企图,台湾民众必然也会越来越清醒认识到美国和“台独”势力编织的美台“伙伴关系”论调纯粹是政治谎言。因此,“疑美论”的出现和发展,是美国加紧“以台制华”及“台独”分裂势力加紧“倚美谋独”、“以武拒统”的必然结果。

  其四,美国自身国际威望的下降带来的国际社会普遍的“疑美”情绪的上升。当前,“疑美论”已经不仅在台湾岛内存在,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也已经开始日渐“怀疑”美国。2024年年底,美国将举行大选。而下半年出现的特朗普遇刺、拜登退选等一系列事件,进一步增加了美国国内政局变化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国际社会对于美国的疑虑心理正在持续上升,即便是美国的盟国也不例外。2024年5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丰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甚至公开表示:“欧洲人确实非常担心:美国是否会继续保持同样的安全优先事项?这取决于谁将入主白宫。这是你们的事,但这会影响到全世界,尤其是我们欧洲自己。”⑦

  “疑美论”的产生本质上是美国综合国力和战略信誉下降的产物,即美国的盟国开始担心美国是否真的有能力提供安全保障,而其他国家也不再愿意服从美国的安排。在此背景下,美国越是一味追求自己的战略竞争优势和霸权地位,反而越得不到信任。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韦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所指出的,“建立关系从未消除对彼此的怀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继续高度重视自己的全球主导地位。历届政府扩大了美国的联盟,频繁发动战争,旨在传播自由民主,希望潜在的竞争对手能够接受他们在美国秩序中的命运。”⑧

  事实上,美国方面也已经注意到了岛内“疑美”情绪的发展,幷开始加大对岛内舆论的关注力度,试图控制“疑美论”在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酵。例如,2023年9月18日,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就在台湾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出面反驳“疑美论”,声称美国对台湾的“恒久支持”是“以自身利益和共同价值观为基础”,幷且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选择”。⑨

  但是,如上文所述,台湾岛内“疑美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在利益上与广大台湾同胞背道而驰,而在这背后则是美国不断下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因此,台湾岛内的“疑美”情绪必然产生,也必然会长期存在和不断提高。

  二、美国的“疑台”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岛内“疑美”情绪不断上升的同时,美国国内的“疑台”情绪也在暗中发展和酝酿。

  当前,美国的“疑台”情绪有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美国对赖清德当局成为“麻烦制造者”的顾虑,始终对赖清德是否会真的“维持现状”而表示“怀疑”;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对自身既定台海政策的“怀疑”,即美国怀疑是否应当继续在台湾问题上耗费精力和资源。

  在美台关系层面,美国对赖清德的怀疑和疑虑长期存在。2024年台湾两项选举前夕,美国就开始持续关注“台独”势力的各种动向,幷通过各种方式释放政治信号,要求民进党方面继续“维持现状”。从2020年后,美国就以各种方式不断表达对蔡英文当局的肯定,暗示美国对未来台湾当局能继续“维持现状”、追随美国“以台制华”的政治期待。2021年8月,美国在台协会处长孙晓雅(Sandra Springer Oudkirk)在与蔡英文见面时公开表示,“美台关系正处于一个高水平,希望我们能够直接与你和你的同事合作,建立和加强这种关系,幷按照你提到的许多不同的方式向前发展。”⑩2023年3月,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在纽约与蔡英文见面时,称蔡英文“坚定的领导不仅是对美国,而且是对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承诺”。⑪对于蔡英文当局推行的“事实台独”、“渐进台独”方针,美国方面也通过公开渠道表达赞赏,声称蔡英文“不是‘台独’”、蔡英文当局的路线能确保“台湾和平”,幷宣称只要赖清德“回归蔡英文路线”,台海就不会有战争。领导人选举投票前夕,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C.Bush)就撰文称“赖清德上台会引发战争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赖清德将他对大陆的立场转向蔡英文所遵循的谨慎道路。赖清德声称自己是维护现状的候选人,他同意蔡英文的立场,即不会因为台湾有美国的支持而屈服于中国大陆的压力,也不会挑衅中国大陆”。⑫

  另一方面,美国也释放了较为清晰的不支持候选人主张“法理台独”的政治信号,明示美国立场,管控候选人言行。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开始突出强调美国“不支持‘台独’”。2023年6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华后重新调整了美国的涉台政策表述,重新将“美国不支持‘台独’”置于“美国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之前,这与2022年5月布林肯在华盛顿发表的美国对华政策演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2023年11月30日,葛来仪(Bonnie S.Glaser)等美国三位主要涉台学者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撰文,公开呼吁赖清德应“冻结‘台独党纲’”。2024年1月10日,白宫国安会也就台湾选举举行专题媒体电话简报会,强调美国坚持长期的“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支持两岸对话。

  虽然赖清德在选举中对其“台独”立场的表述进行了修改,但美国政府对赖清德当局的疑虑幷没有消除的迹象。在针对赖清德就职的“声明”中,美国的回应较2020年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重新强调所谓的美台“非官方”(unofficial)关系,另一是将2020年时的所谓的美台“伙伴关系”(partnership)又改回了“美国人民与台湾人民的伙伴关系”,整体措辞与2016年类似。这表明,美国方面也试图防止向赖清德当局释放“错误信号”而让赖清德贸然活动。不仅如此,赖清德就职不久,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处长孙晓雅等人就“拜会”赖清德当局高层人士,反映出美国方面有意控制赖清德方面的活动,试图避免让赖清德成为第二个陈水扁。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孙晓雅在6月离任前的最后一场记者会上,对于赖清德接受时代杂志专访提到所谓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说法,她始终避免回应,称“赖清德就职演说以中文提到评论内容,可能要请你回去问赖表达话语是什么样的意思”,同时仅仅强调,“美国欢迎赖清德在就职演说中承诺维持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现状。”⑬前美国中央情报局东亚太平洋事务副助理主任、乔治城大学教授韦德宁(Dennis Wilder)2024年5月接受专访时则公开提出,“美国不能太爱台湾”,因为“这可能让中方认为和平统一无法实现”,从而导致中方推动“武力统一”,这不符合美国“维持现状”的需要。⑭

  美国对赖清德当局的“怀疑”,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虽然利用台湾问题遏制和打压中国崛起,但也绝不愿意因为台湾问题被迫卷入与中方的冲突。当前,美国各界十分清楚,“台独”就意味着战争。而美国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也在极力防范中美在台海爆发战争。2022年,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强调,“在我们激烈竞争的同时,我们将负责任地管理竞争。我们将采取措施,减少意外的军事风险,加强危机沟通。”2022年9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曾经就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中的热点议题,面向64名专业人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达77%的受访者认为,只要台湾当局一宣布“独立”,大陆会立刻“武统”。而赖清德当选后美国采取的种种动作也表明,美国政府目前对于赖清德当局后续是否会变本加厉挑衅仍然有所顾虑,对于赖清德方面轻举妄动“拉美国下水”的担忧仍然存在。

  随着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美国国内对于是否还要将台湾视为所谓的“战略资产”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虽然美国政府还在驳斥“疑美论”,但美国学界近年来已经开始对美国干涉台湾问题的意义有所“怀疑”。例如,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学教授查尔斯·格拉泽(Charles Glaser)提出,美国应该强化美日、美韩同盟,放弃“保卫台湾”等“次要利益”。⑮美国前总统里根助理,卡托研究所研究员道格·班多(Doug Bandow)以“你是否愿为台湾而死”为题撰文,称“大多数人几乎不知道中美冲突会带来什么后果。辩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是否有值得开战的利益,远比讨论‘战略模糊’的合理性更为重要”。他还认为,“唯一稳定、和平的解决方案是相互忍让。”⑯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战略与行动研究系教授卡弗利(Jonathan D.Caverley)则在《外交事务》撰文称,台湾的军事价值聊胜于无,“保卫台湾”是一种“高风险”、“低回报”的行为,因此美国“错误地防御台湾,将是一种比疾病更糟糕的治疗方法”。⑰

  无论是对赖清德当局的担忧和怀疑,还是美国学界对美国既定台海政策的怀疑,都源自美国自身实力的相对下降。虽然当前美国仍然不愿意公开“放弃台湾”,但随着台海力量格局对比朝着持续有利于祖国大陆的方向发展,美国国内的“疑台”声音只会增加,不会下降。

  三、美台“互疑”的影响

  虽然在美国推动“以台制华”和“台独”分裂势力的不断挑衅下,台海局势短期内仍然会保持复杂严峻态势,但随着台湾岛内“疑美”情绪的上升,以及美国国内“疑台”情绪的不断酝酿,一些新的变化也会出现。

  第一,“互疑”关系的显露在短期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美国的“以台制华”和民进党当局“倚美谋独”的基本方针,台海局势仍将保持复杂严峻态势。对于美国而言,从现实利益的角度出发,美国利用台湾问题阻挡中国的发展、巩固自身的霸权,是长期的战略需求。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出发,在美国的外交决策者眼中,台湾问题直接关乎美国的信誉问题,因为“美国承诺协助台湾防卫,如果美国做不到,就会失信于盟友”。⑱所以,除非美国的霸权地位彻底丧失,彻底失去了必要的能力和需要,否则,美国将持续性地干涉台湾问题,不断阻挠和干扰中国的国家统一进程。

  随着两岸实力对比已经发生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变化,民进党当局自己也很清楚,其已经无力对抗中国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台独”分裂势力只能幻想外部势力介入来做最后的挣扎,妄图通过所谓的美台“伙伴关系”来迟滞中国国家统一的历史进程。

  因此,虽然美台之间的“互疑”关系已经初步显露,但美台关系不会因此而在短期内“破裂”。美国政府不会轻易转向“弃台”,赖清德当局更不会轻易放弃“倚美谋独”。

  第二,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与“台独”势力之间的矛盾会愈发突出,美台之间的“互疑”关系可能会扩大到赖清德当局与美国政府之间。

  由于民进党没有在2024年赢得台湾立法机构选举,加之在领导人选举中没有赢得半数选票,赖清德本身是一个“弱势”的领导人。对于他而言,强化自身在民进党内的“领导地位”,巩固自身的选民“基本盘”是第一要务。相较于其他议题的立场差异,民进党内各派系在统“独”议题上的“共识”相对更多,大多都主张“抗中保台”。因此为尽可能协调政党内部利益,转移和分化党内矛盾和注意力,以赖清德为首的民进党将更加积极操弄所谓“抗中保台”,赖清德当局的整体政策方向也会围绕统“独”议题做文章,通过加大力度打“统‘独’牌”争取党内“团结”,巩固“执政地位”。

  但美国政府绝不可能冒着中美关系发生颠覆性风险的代价支持赖清德当局策动“法理台独”。不仅如此,针对赖清德当局上台后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风险,美国国内已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美国政府不要支持“台独”,幷主张在台湾问题上对中方作出“再保证”。2024年3月,美国学者史文(Michael Swaine)发表了题为“稳定愈演愈烈的台湾危机”的报告(Stabilizing the Growing Taiwan Crisis),提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除了要对中方进行“威慑”,还要“释放清晰的再保证信号”(Sending clear messages of reassurance)。2024年4月,欧汉龙、汉森(Thomas Hanson)、但若云(Rorry Daniels)等人也提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对华进行威慑和通过“加强外交接触提供再保证”(a reassurance delivered by stronger diplomatic contact),二者幷不冲突。⑲2024年6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文安立(Odd Arne Westad)则撰文建议,美国应当“重申”(restatement)“上海公报”中的原则,即“美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支持‘台湾独立’”。⑳

  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赖清德会越来越想“独”,对美国所主张的所谓“维持现状”会愈发不满,主观上会愈发迫切地期望能摆脱美国的束缚。美国则不会轻易突破“一个中国”政策的底线,也不会放弃所谓的“维持现状”的主张,更不会容许赖清德当局趁机“裹挟”和“绑架”美国。这又会反过来进一步增大美台间的“互疑”关系。

  第三,两岸各界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中美共同管理台海颠覆性风险的潜在机遇可能会出现。

  反对“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干涉,是两岸的共同利益所在。2024年6月15日,第十六届海峡论坛大会在厦门举行,王沪宁在致辞中呼吁两岸同胞要本着对历史、对民族负责的态度,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共同维护台海和平安宁,共同推动两岸关系重回正确道路。2024年8月4日,马英九出席活动时针对两岸和平再度发声,强调两岸问题理应由两岸自己谈,不可能也不应该假手他人,更不可让外部势力来干预。

  随着美台“互疑”情绪的酝酿发展,台湾岛内会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外部势力的不可靠、不可信,认清楚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协商共议统一才是两岸关系发展的最终出路。由此,两岸各界有望逐步形成共同反对“台独”、共同反对“武装台湾”、共同反对“认知作战”和共同反对“长臂管辖”的有利局面。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对赖清德当局颠覆“现状”和自身被迫卷入台海冲突的顾虑的不断加深,中美在反对“台独”分裂方面的共同利益或再次凸显。如果美国政府对赖清德当局的“怀疑”也达到一定程度,中美再次“共管台独”的可能性也幷非完全不存在。简而言之,美台“互疑”的显露虽然无法在短期内给台海局势带来积极改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台海和平稳定的机遇可能会随着美台“互疑”的加深而逐步出现。

  结语

  中国政府多次强调,中国终将统一,也必然统一。台湾岛内的“疑美”情绪的不断高涨,充分说明越来越多台湾民众认识到“台独”是绝路、外人靠不住。美国在任何时候都只顾自身利益,其所谓的“挺台”其实是害台、毁台。美国国内“疑台”情绪的不断酝酿也说明,美国纯粹是把台湾问题视作遏制、打压中国崛起的工具,根本没有真的把台湾视为“伙伴”。因此,虽然美台之间的“互疑”关系目前只是初步显露,但它是中国国家统一进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幷且只会随着祖国统一进程的推动而逐步加深。美国利用台湾问题遏制和打压中国崛起的企图最终也必然失败。

  注释:

  ①“近6成民众相信美军会救台”,《天下杂志》(中国台湾),2022年1月12日,https://www.cw.com.tw/article/5119657

  ②“打压疑美论背后,民进党的恐慌和算计”,新华网,2023年3月25日,http://www.news.cn/tw/2023-03/25/c_1129463744.htm

  ③“国务院台办新闻发布会辑录(2024-05-15)”,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2024年5月15日,http://www.gwytb.gov.cn/xwdt/xwfb/xwfbh/202405/t20240515_12620401.htm

  ④"Taiwan's Ability to Defend Against China Invasion Thrown Into Question",December-20-2023,Bloomberg,https://www.bloomberg.com/news/features/2023-12-19/how-ready-is-taiwan-for-a-potential-war-with-china

  ⑤《美“毁台计划”被披露赖清德不能有“疑美论”遭打脸》,《人民政协报》,2023年02月25日,第05 版。

  ⑥“岛内民调显示:八成民众认为美国正实施毁灭台湾计划”,《大公报》,2023年2月28日,https://www.takungpao.com/news/232110/2023/0228/823221.html

  ⑦EU Deleg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Josep Borrell Fontelles Speaks at Stanford University Hoover Institution",May-22-2024,https://www.eeas.europa.eu/delegations/united-states-america/josep-borrell-fontelles-speaks-stanford-university-hoover-institution_en

  ⑧Stephen Wertheim,"America Isn't Leading the World",The New York Times,June-11-2024,https://www.nytimes.com/2024/06/11/opinion/america-leadership-gaza-ukraine.html

  ⑨"Ryan Hass On Taiwan: Addressing America's skeptics in Taiwan",Taipei Times,September-18-2023,https://www.taipeitimes.com/News/editorials/archives/2023/09/18/2003806390

  ⑩"AIT Director Sandra Oudkirk's Meeting with President Tsai Ing-wen",AIT,August-10-2021,https://www.ait.org.tw/ait-dir-oudkirks-meeting-with-president-tsai-ing-wen

  ⑪"AIT Chair Laura Rosenberger Remarks to Diaspora Gala in New York",AIT,March-29-2023,https://www.ait.org.tw/ait-chair-laura-rosenberger-remarks-to-diaspora-gala-in-new-york

  ⑫Richard C.Bush,"Explaining Taiwan’s 2024 presidential election",Brookings,December-18-2023,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explaining-taiwans-2024-presidential-election/

  ⑬“AIT孙晓雅:美欢迎赖清德承诺维持两岸现状”,中国评论网,2024年6月14日,http://www.crntt.com/doc/1600/1/9/5/160019573.html

  ⑭"US Can't Love Taiwan Too Much,Former CIA Official Says",Bloomberg,May-28-2024,https://www.bloomberg.com/news/videos/2024-05-28/us-can-t-love-taiwan-too-much-former-cia-official-says-video

  ⑮"Washington Is Avoiding the Tough Questions on Taiwan and China",Foreign Affairs,April-28-2021,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asia/2021-04-28/washington-avoiding-tough-questions-taiwan-and-china

  ⑯"Are You Willing to Die for Taiwan?",Cato Institute,April-23-2023,https://www.cato.org/commentary/are-you-willing-die-taiwan

  ⑰"The Taiwan Fallacy American Power Does Not Hinge on a Single Island",Foreign Affairs,August-7-2024,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taiwan/taiwan-fallacy

  ⑱贾庆国:《如何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东亚评论》,2018年第1期,第39-53页。

  ⑲"Should the United States change its policies toward Taiwan?",Brookings Institution,April-16-2024,https://www.brookings.edu/articles/should-the-united-states-change-its-policies-toward-taiwan/

  ⑳"Sleepwalking Toward War: Will America and China Heed the Warnings of Twentieth-Century Catastrophe?"Odd Arne Westad,Foreign Affairs,June-13-2024,https://www.foreignaffairs.com/china/sleepwalking-toward-war-united-states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4年10月号,总第322期,P109-115)   中评社╱题:“美台‘互疑’:迹象、成因与影响” 作者:田赐(广州),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博士后;董玲瑜(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台港澳与东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摘要】随着广大台湾同胞日益认清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对台海和平稳定的破坏,以及美国不断下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台湾岛内日渐开始怀疑美国对台湾的各类“承诺”,“疑美论”正在岛内不断发展。与此同时,美国国内逐渐产生“疑台”情绪,不仅怀疑赖清德当局是否会继续“维持现状”,幷怀疑美国是否还要继续为台湾问题耗费精力和资源。由此,美台之间的“互疑”关系正在逐步显露。“互疑”关系的显露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让美国和民进党当局放弃“以台制华”和“倚美谋独”,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与“台独”势力之间的矛盾会愈发显现,两岸各界共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中美共同管理台海颠覆性风险的潜在机遇也有可能逐步出现。

  近年来,美国加紧推动“以台制华”,策动发展美台“实质关系”。民进党当局也趁机与美国方面进行勾连,妄图“倚美谋独”、“以武拒统”。然而,在“台独”分裂势力不断“倚美”的同时,台湾社会的“疑美”情绪却在逐渐加深,岛内各界开始愈发不相信美国会真的“支持台湾”、“保卫台湾”。另一方面,美国国内的“疑台”情绪也在持续酝酿。美国对民进党当局的“顾虑”不断加深,担心赖清德成为下一个“麻烦制造者”,幷开始“怀疑”是否有必要在台湾问题上耗费精力和战略资源。由此,美台关系在表面上不断“升温”,但也逐步表露出“互疑”的迹象。

  一、台湾的“疑美”情绪

  所谓的“疑美”,是指台湾社会对美国对台湾提供政治支持和安全承诺上的怀疑心理,主要是对美国在台海冲突中有关“站在台湾一边”和“武力保台”的不信任。

  近年来,台湾岛内的“疑美”情绪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为美国的所谓“承诺”已经不再可靠,绝大多数台湾民众怀疑美国对台湾的“安全保障”。2022年3月22日台湾“TVBS民调中心”发布的民调显示,55%的台湾民众认为“两岸爆发战争美国不会出兵协防台湾。”2023年底,台湾《远见》杂志和《远见民意研究调查》发布的“2023两岸和平调查”显示,74.4%的受访者认为两岸应增进交流;46.4%的受访者认为,美国不会出兵帮台湾打仗;此外,受访者还希望“投票选出能处理两岸关系、确保两岸和平的执政者”。

  民进党当局把台湾岛内的“疑美论”,污蔑为中国大陆的“认知作战”。但实际上,台湾岛内近年来“疑美”情绪的不断上升,是以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不断破坏台海和平稳定的必然结果。

  首先,随着两岸关系融合发展进程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台湾民众认清了“台独”势力和外部势力威胁、破坏台海和平的现实,民进党当局宣扬的“倚美谋独”已经日渐不得人心。台湾《联合报》的“2023两岸关系年度大调查”指出,大部分台湾民众都认为,“‘台独’是两岸关系的最大变量;对于蔡英文处理两岸关系的表现,民众以负面评价居多。”2024年台湾两项选举,自诩“务实‘台独’工作者”的赖清德在领导人选举中虽然侥幸当选,但得票数甚至不如2012年蔡英文败选时的得票数。民进党在台湾立法机构的席位数也未过半。选举结果更加充分地表明,民进党和“台独”势力不能代表台湾社会主流民意。“下架民进党”,反对“台独”,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衰退、要交流不要分离,才是岛内真正的主流民意。随着台湾岛内主流民意的觉醒,“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势力持续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只会让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认识到“倚美谋独”的不可行、不可靠。

  其次,近年来的地缘政治冲突,尤其是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后,美国的“战略信誉”不断下降,台湾岛内开始对美国能否为台湾提供所谓“安全保障”持有越来越多的怀疑态度。此前,台湾岛内相当一部分民众认为,“如果两岸发生战争,美军能有效‘保卫台湾’”。①但随着俄乌冲突爆发,即便是“绿营”民调机构所作的民意调查也表明,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开始不相信美国会“出兵保台”。“台湾民意基金会”公布的民调显示,在俄乌军事冲突爆发前,有超过60%的台湾民众相信“美国出兵保台”,而到2023年2月,非常相信美国会派兵者仅占比15%,且相信美国出兵的人数已经小于不相信的人数。

  台湾学界也开始反思过去的对美关系,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反对“倚美”论。2023年3月,台湾岛内多位学者发起成立“反战声明工作小组”幷召开记者会,历数美国军事干涉和经济制裁对世界多地造成的危害,主张台湾不能成为“美国霸权的跟班”,牺牲自身安全。该小组发起人之一、台湾“中研院”欧美研究所研究员卢倩仪指出,“美国为永久维持其霸权地位,已牺牲许多国家和地区,台湾也可能被牺牲。”②

  其三,近年来美国国内层出不穷的“毁台论”,进一步增加了台湾社会的“疑美”情绪。一段时间以来,“毁台”的声音开始不断在美国国内出现。2022年5月,美国学者克里斯多福·布斯(Christopher D.Booth)在美国海军研究所发表了题目为“为入侵台湾后的反抗做准备”(Preparing a Post-Invasion Taiwan for Insurgency)的文章,公开提议要破坏掉台湾的各类基础设施。他声称,“为了成功实施游击战,海军陆战队作战规划人员应准备协助破坏台湾的监控技术,以消除解放军重新利用这些技术的能力”,“海军陆战队还必须做好准备,帮助台湾在战时破坏其现有网络设施。”曾任美国国土安全部、国防部顾问的智库学者德米特里·阿尔佩洛维奇(Dmitri Alperovitch)在《华盛顿邮报》上发表文章,鼓吹使用破坏台积电设备等手段,声称要让中国大陆明白“武力犯台”无法获得台积电芯片厂。③美国白宫前国安顾问奥布莱恩(Robert C.O’Brien)不仅曾声称,若中国(大陆)成功实现两岸统一,美国将摧毁台湾高精密半导体设施,以免被其掌控,还“建议”称“台湾应教全民使用AK47步枪”。④

  美国方面提出的“毁台论”的基本逻辑是:当美国无法阻挡中国的国家统一时,要尽量增加中方维护统一后台湾社会长治久安的困难,让台湾问题成为中国发展的战略负担,迟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但“毁台论”也充分说明,美国纯粹是把台湾问题视为遏制和打压中国崛起的工具,所谓的美台“伙伴关系”纯粹是个伪命题。也正因此,“毁台论”的出现也进一步提升了台湾岛内的“疑美”情绪。台“中研院”欧美研究所的民调发现,分别有38.8%和17.8%受访者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美国是个讲信用的国家。⑤另有民调显示,85%台湾网民认为美国有“毁台计划”且早已在执行。⑥随着美国方面越来越不避讳其以牺牲台湾利益为手段遏制和打压中国崛起的企图,台湾民众必然也会越来越清醒认识到美国和“台独”势力编织的美台“伙伴关系”论调纯粹是政治谎言。因此,“疑美论”的出现和发展,是美国加紧“以台制华”及“台独”分裂势力加紧“倚美谋独”、“以武拒统”的必然结果。

  其四,美国自身国际威望的下降带来的国际社会普遍的“疑美”情绪的上升。当前,“疑美论”已经不仅在台湾岛内存在,国际社会包括西方国家也已经开始日渐“怀疑”美国。2024年年底,美国将举行大选。而下半年出现的特朗普遇刺、拜登退选等一系列事件,进一步增加了美国国内政局变化的不确定性,也导致国际社会对于美国的疑虑心理正在持续上升,即便是美国的盟国也不例外。2024年5月,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丰特列斯(Josep Borrell Fontelles)甚至公开表示:“欧洲人确实非常担心:美国是否会继续保持同样的安全优先事项?这取决于谁将入主白宫。这是你们的事,但这会影响到全世界,尤其是我们欧洲自己。”⑦

  “疑美论”的产生本质上是美国综合国力和战略信誉下降的产物,即美国的盟国开始担心美国是否真的有能力提供安全保障,而其他国家也不再愿意服从美国的安排。在此背景下,美国越是一味追求自己的战略竞争优势和霸权地位,反而越得不到信任。正如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斯蒂芬·韦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所指出的,“建立关系从未消除对彼此的怀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继续高度重视自己的全球主导地位。历届政府扩大了美国的联盟,频繁发动战争,旨在传播自由民主,希望潜在的竞争对手能够接受他们在美国秩序中的命运。”⑧

  事实上,美国方面也已经注意到了岛内“疑美”情绪的发展,幷开始加大对岛内舆论的关注力度,试图控制“疑美论”在台湾社会的进一步发酵。例如,2023年9月18日,原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国事务主任、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何瑞恩(Ryan Hass)就在台湾媒体发表署名文章出面反驳“疑美论”,声称美国对台湾的“恒久支持”是“以自身利益和共同价值观为基础”,幷且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选择”。⑨

  但是,如上文所述,台湾岛内“疑美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外部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在利益上与广大台湾同胞背道而驰,而在这背后则是美国不断下降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威望。因此,台湾岛内的“疑美”情绪必然产生,也必然会长期存在和不断提高。

  二、美国的“疑台”心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岛内“疑美”情绪不断上升的同时,美国国内的“疑台”情绪也在暗中发展和酝酿。

  当前,美国的“疑台”情绪有两个方面组成。一方面是美国对赖清德当局成为“麻烦制造者”的顾虑,始终对赖清德是否会真的“维持现状”而表示“怀疑”;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对自身既定台海政策的“怀疑”,即美国怀疑是否应当继续在台湾问题上耗费精力和资源。

  在美台关系层面,美国对赖清德的怀疑和疑虑长期存在。2024年台湾两项选举前夕,美国就开始持续关注“台独”势力的各种动向,幷通过各种方式释放政治信号,要求民进党方面继续“维持现状”。从2020年后,美国就以各种方式不断表达对蔡英文当局的肯定,暗示美国对未来台湾当局能继续“维持现状”、追随美国“以台制华”的政治期待。2021年8月,美国在台协会处长孙晓雅(Sandra Springer Oudkirk)在与蔡英文见面时公开表示,“美台关系正处于一个高水平,希望我们能够直接与你和你的同事合作,建立和加强这种关系,幷按照你提到的许多不同的方式向前发展。”⑩2023年3月,美国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Laura Rosenberger)在纽约与蔡英文见面时,称蔡英文“坚定的领导不仅是对美国,而且是对全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的承诺”。⑪对于蔡英文当局推行的“事实台独”、“渐进台独”方针,美国方面也通过公开渠道表达赞赏,声称蔡英文“不是‘台独’”、蔡英文当局的路线能确保“台湾和平”,幷宣称只要赖清德“回归蔡英文路线”,台海就不会有战争。领导人选举投票前夕,前美国在台协会理事主席卜睿哲(Richard C.Bush)就撰文称“赖清德上台会引发战争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赖清德将他对大陆的立场转向蔡英文所遵循的谨慎道路。赖清德声称自己是维护现状的候选人,他同意蔡英文的立场,即不会因为台湾有美国的支持而屈服于中国大陆的压力,也不会挑衅中国大陆”。⑫

  另一方面,美国也释放了较为清晰的不支持候选人主张“法理台独”的政治信号,明示美国立场,管控候选人言行。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开始突出强调美国“不支持‘台独’”。2023年6月19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访华后重新调整了美国的涉台政策表述,重新将“美国不支持‘台独’”置于“美国反对单方面改变台海现状”之前,这与2022年5月布林肯在华盛顿发表的美国对华政策演讲形成了比较鲜明的对比。2023年11月30日,葛来仪(Bonnie S.Glaser)等美国三位主要涉台学者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撰文,公开呼吁赖清德应“冻结‘台独党纲’”。2024年1月10日,白宫国安会也就台湾选举举行专题媒体电话简报会,强调美国坚持长期的“一中政策”,不支持“台独”,反对任何一方片面改变现状,支持两岸对话。

  虽然赖清德在选举中对其“台独”立场的表述进行了修改,但美国政府对赖清德当局的疑虑幷没有消除的迹象。在针对赖清德就职的“声明”中,美国的回应较2020年出现了两个变化,一是重新强调所谓的美台“非官方”(unofficial)关系,另一是将2020年时的所谓的美台“伙伴关系”(partnership)又改回了“美国人民与台湾人民的伙伴关系”,整体措辞与2016年类似。这表明,美国方面也试图防止向赖清德当局释放“错误信号”而让赖清德贸然活动。不仅如此,赖清德就职不久,在台协会主席罗森伯格、处长孙晓雅等人就“拜会”赖清德当局高层人士,反映出美国方面有意控制赖清德方面的活动,试图避免让赖清德成为第二个陈水扁。时任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长孙晓雅在6月离任前的最后一场记者会上,对于赖清德接受时代杂志专访提到所谓的“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的说法,她始终避免回应,称“赖清德就职演说以中文提到评论内容,可能要请你回去问赖表达话语是什么样的意思”,同时仅仅强调,“美国欢迎赖清德在就职演说中承诺维持台海和平与两岸关系现状。”⑬前美国中央情报局东亚太平洋事务副助理主任、乔治城大学教授韦德宁(Dennis Wilder)2024年5月接受专访时则公开提出,“美国不能太爱台湾”,因为“这可能让中方认为和平统一无法实现”,从而导致中方推动“武力统一”,这不符合美国“维持现状”的需要。⑭

  美国对赖清德当局的“怀疑”,归根结底是因为美国虽然利用台湾问题遏制和打压中国崛起,但也绝不愿意因为台湾问题被迫卷入与中方的冲突。当前,美国各界十分清楚,“台独”就意味着战争。而美国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也在极力防范中美在台海爆发战争。2022年,拜登政府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强调,“在我们激烈竞争的同时,我们将负责任地管理竞争。我们将采取措施,减少意外的军事风险,加强危机沟通。”2022年9月,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曾经就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中的热点议题,面向64名专业人士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高达77%的受访者认为,只要台湾当局一宣布“独立”,大陆会立刻“武统”。而赖清德当选后美国采取的种种动作也表明,美国政府目前对于赖清德当局后续是否会变本加厉挑衅仍然有所顾虑,对于赖清德方面轻举妄动“拉美国下水”的担忧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