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语中评:石破茂求稳定就需与中国合作
中评社台中10月9日电(记者 方敬为)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日前发表首次施政谈话,宣示将与中国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石破茂新人新政,首先要设法求稳,调整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可以减轻外部压力最直接的方式。
潘兆民说明,美国近来加强对抗中国的战略围堵,要求日本增加军费支出响应其战略,对日本而言,除了增加财政压力外,更要直接面临来自中方的安全压力,加上美国年底总统大选变数等问题,日本必然会思考,适度调整对中美的外交政策,而宣示增加中日两国的合作空间,显然较符合日本当前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台湾中区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石破茂4日在日本众议院发表首次施政演说,针对与中国的关系部分,他强调,将全面推进对中国“战略互惠关系”,在所有层面保持沟通。不过,他也批评,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凭藉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在不断加强,并对中国内部的仇日情绪表达关切。
潘兆民认为,石破茂的表现某方面反映出日本的焦虑,面对中美对抗越演越烈,台海情势成为风口浪尖的话题,日本要如何避免卷入纷争之中?石破茂作为新任首相,最首要的目标就是寻求稳定,与中国合作会是最直接的方式。
潘兆民指出,其实石破茂一开始在思考应对来自于中国的战略压力时,尤其在日本须配合美国围堵中国战略的前提下,其希望能够推动“亚洲版北约”,透过集体防卫的概念,减轻日本所承受的安全压力。但相关概念在亚洲却不可行,一来北约是在冷战时期下的产物,亚洲目前并没有当年冷战时期那般的阵营壁垒分明,加上中国的经济影响力强,因此亚洲版北约无法成。
潘兆民说,所以对石破茂而言,与其制造敌人,不如多交朋友,只要日本与中国能够形成合作关系,很多困境就可迎刃而解,石破茂有相关宣示,必然是经过精密计算的结果,如果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没有好处,石破茂也不会公开宣示,日本只要与中国合作,一来可直接化解安全压力,甚至未来在经贸方面的合作空间也可望增加,利大于弊。
此外,潘兆民指出,美国年底总统选大也是日本思考调整中日关系的原因之一,万一由共和党特朗普当选,“特朗普2.0”卷土重来,根据过去特朗普采取的孤立主义来看,美国对日本的安保承诺恐怕要出现变数,石破茂当然要提前因应,而与中国增加合作空间会是相对实际的作法。
中评社台中10月9日电(记者 方敬为)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日前发表首次施政谈话,宣示将与中国推进“战略互惠关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石破茂新人新政,首先要设法求稳,调整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可以减轻外部压力最直接的方式。
潘兆民说明,美国近来加强对抗中国的战略围堵,要求日本增加军费支出响应其战略,对日本而言,除了增加财政压力外,更要直接面临来自中方的安全压力,加上美国年底总统大选变数等问题,日本必然会思考,适度调整对中美的外交政策,而宣示增加中日两国的合作空间,显然较符合日本当前的国家利益之所在。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台湾中区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石破茂4日在日本众议院发表首次施政演说,针对与中国的关系部分,他强调,将全面推进对中国“战略互惠关系”,在所有层面保持沟通。不过,他也批评,中国在东海和南海凭藉力量单方面改变现状的尝试在不断加强,并对中国内部的仇日情绪表达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