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语中评:赖的说法实质是偷渡“台独”
中评社台中10月8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赖清德在双十晚会的“祖国说”,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赖其实只是换句话表述其上任来一贯主张的“两岸互不隶属”,表面上谈“中华民国113年”,实际上却又强调在台澎金马生根75年,一方面掌握民国论述向中间靠拢,一方面又以“民国”为工具切割两岸。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台湾中区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潘兆民表示,赖清德在双十晚会的致词,全程论述“中华民国”,显然是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论述方式,好比说,赖在独派的场合就强调,绝不可能签署和平协定;这次在泛蓝支持者较多的场合,且以双十为主题的晚会活动,赖清德强调“中华民国113年”比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要长,当然也是在迎合该场合的人事物。
潘兆民指出,有些人可能认为赖清德说法与“台独”立场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赖的思路非常清晰,即使提到“中华民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间要长,但后续也强调,“‘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已经75年,不必再去谈论这一层关系”,这才是赖清德这段致词的重点之所在。
潘兆民提到,赖清德上任以来,多次主张“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次在双十晚会的致词内容也是延续相同脉络,赖的自诩为“务实的‘台独’工作者”,先前就已说过,台湾本来就是“主权独立的国家”,不必宣布独立,也就是以“中华民国”名义实质偷渡“台独”,所以其致词内容就是相关概念的呈现。
他说,赖清德想必已与独派沟通过,赖的务实“台独”就是借“中华民国”的壳上市,一方面减少独派不满的压力,一方面又能高举“民国”的名义,向中间路线靠拢,同时还能持续推进“两岸互不隶属”,可以预见,赖在双十当天的演说,可能还会在更进一步分割两岸渊源。然而当赖清德持续往独的方向走,两岸关系的负面变数就越大,台海情势的不稳定因子会更多,动荡风险,不容小觑。
中评社台中10月8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赖清德在双十晚会的“祖国说”,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赖其实只是换句话表述其上任来一贯主张的“两岸互不隶属”,表面上谈“中华民国113年”,实际上却又强调在台澎金马生根75年,一方面掌握民国论述向中间靠拢,一方面又以“民国”为工具切割两岸。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台湾中区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潘兆民表示,赖清德在双十晚会的致词,全程论述“中华民国”,显然是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论述方式,好比说,赖在独派的场合就强调,绝不可能签署和平协定;这次在泛蓝支持者较多的场合,且以双十为主题的晚会活动,赖清德强调“中华民国113年”比中华人民共和国75年要长,当然也是在迎合该场合的人事物。
潘兆民指出,有些人可能认为赖清德说法与“台独”立场背道而驰,其实不然,赖的思路非常清晰,即使提到“中华民国”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时间要长,但后续也强调,“‘中华民国’在台澎金马落地生根已经75年,不必再去谈论这一层关系”,这才是赖清德这段致词的重点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