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编译:贺锦丽沃尔茨需重塑美国外交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与竞选搭档沃尔兹6日首度合体亮相。(图取自x.com/Tim_Walz)

  中评社香港8月9日电(记者 郭至君编译)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的竞选搭档已经敲定,是现任明尼苏达州州长沃尔兹(Tim Walz),美国媒体和智库一些研究员分析,他们搭档会对共和党的特朗普-万斯组合带来的影响。全球事务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Affairs)资深研究员Mark Hannah和大西洋理事会欧洲中心非常驻资深研究员Rachel Rizzo日前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撰文,认为当前美国选民已经厌倦战争、厌倦国家本身陈旧僵化的外交战略思维,而贺锦丽需要和她的搭档一起重塑美国外交。文章编译如下:

  美国总统拜登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过渡性人物,在前总统特朗普水深火热的任期结束后,在新一代民主党人为未来作好准备的同时,他能拨乱反正。在外交政策问题上,拜登经常让人觉得他一脚踩在过去,另一脚踩在当下。他的世界观是由冷战所塑造的,并充满了美国不可或缺的传统观念。然而,他的外交政策遗产还将包括结束美国历时最长的战争,以及从事创造性外交,譬如美俄互释囚犯。

  副总统贺锦丽现在已经成为总统候选人,她必须定义自己的世界观。选择明尼苏达州州长沃尔兹作为她的竞选伙伴可能会有所帮助。身为中西部地区的领导人,沃尔兹瞭解心脏地带选民的偏好,他在军队国民卫队(Army National Guard)的工作年限长于职业政治,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沃尔兹对华盛顿不断灌输的陈旧外交政策观点感兴趣。

  拜登的外交政策口号“美国回来了”(America is back)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一些选民来说,这预示着回到特朗普上台前的正常状态是值得欢迎的。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不加批判地回复现状,而这种现状在政治上既不受欢迎,在战略上也不明智。在上月的总统竞选发布会上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愿景。她振臂高呼的“我们不会倒退”表面上是针对特朗普时代的政策,但同样显示出美国国家安全领导层的僵化思维。   现在,美国的例外主义观念为命运多舛的政权更迭进行战争辩护,美国依旧将自己视为民主的唯一军火库和不可或缺的捍卫者,批评以色列等同于异端邪说,改善美欧关系引来放弃盟友的指责……如果民调显示出任何迹象,那么许多为贺锦丽欢呼的人都不愿意回到这样一个时代。贺锦丽也许还可以发展一种更务实、更进步的外交政策,奉行一种“不为过去所累,追求未来”的战略,这句话已成为她的口头禅,当应用在外交政策上时,它可以为华盛顿罕见的务实、前瞻性的现实主义提供参考。

  这种希望与日益增长的专家共识一致。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最近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美国目前的世界观“难以适应当今和未来的挑战”。该研究还指出,分析师普遍要求“进行重大战略调整”。这种重新定位可以从“无所不在”的方式转变为更明智、更战略地使用美国的力量。

  贺锦丽和沃尔兹在改变对以色列的态度方面比共和党人有优势。美国人对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人在减少,而对巴勒斯坦人民苦难的关心却在增加。这不仅限于大学的积极分子,民调显示,即使是60岁的人和40岁的人之间也存在显着的态度差异。不论种族或年龄,各个人口族群都广泛支持加沙停火。尽管如此,亲以色列的情绪在美国仍然强烈,尤其是在较温和的选民中,这就要求贺锦丽在尝试争取更广泛的支持基础时要小心谨慎,这不简单,她必须在强调加沙人道主义危机的同时,巩固美国与以色列的合作关系。

  副总统无疑已经看到了民意调查的结果:阿拉伯裔美国选民在2020年给予拜登的选票几乎是特朗普的两倍,可今年,在拜登退选之前,他们已准备在即将举行的选举中更多支持特朗普。一些活动人士甚至给拜登贴上了“种族灭绝的乔”(Genocide Joe)的标签,坚称他允许以色列肆意轰炸加沙平民,这些选民集中在宾夕法尼亚州和密西根州等关键战场州——在民主党初选中,该州有超过10万名选民投了“未作承诺”的选票。   事实上,对以色列和加沙战争的紧张关系可能最终促使贺锦丽决定选择沃尔兹,而不是另一位副总统候选人——宾夕法尼亚州州长Josh Shapiro。最近几周,激进人士大声抨击Shapiro的亲以立场。

  世代更替的诱惑并非民主党选票所独有。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俄亥俄州参议员万斯也提出了类似的突破,阐述了处理美欧关系的新方法。他一直批判德国等美国盟友,质疑美国为何补贴“愚蠢的德国能源政策和薄弱的国防政策”,他也支持富裕的欧洲盟友带头支持乌克兰,并为欧洲大陆的安全承担更多责任。无论万斯的提议表达得如何挑衅,它还是迎合了许多温和派选民不大的国际野心。民主党战略家在批评拜登对乌克兰防务的无限期、费用庞大的承诺时,应注意不要反射性地指责万斯为俄罗斯总统普京卖命。最近有项调查显示,美国人赞成通过谈判解决乌克兰问题的可能性是不赞成的两倍多,而且他们将缓和乌克兰局势置于完全恢复领土之上。

  这种情绪反映出一个对战争充满厌倦的国家。拜登曾发表豪言壮语,将对乌克兰的无限援助等同于民主的存亡,这令他的一些国家安全幕僚感到沮丧。贺锦丽至少在一开始就摆脱了这种说法,这是一件好事。沃尔兹可能会帮助她重新投资外交,放弃美国拯救世界的军事干预主义。他在2006年以反对伊拉克战争为由竞选国会议员,后来领导了一个民主党团体,敦促当时的总统奥巴马不要与叙利亚开战。他还是一项战争权力决议的早期共同提案人,该决议试图结束美国出兵介入沙特在也门的战争。他也是伊朗协议的积极支持者,并认为开放古巴和美国之间的贸易对双方都有利。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扮演着北约的中流砥柱和欧洲安全保证者的角色。虽然这一结构成功阻止了俄罗斯对成员国的侵略,但也助长了欧洲的依赖性,并阻碍了欧洲大陆综合国防工业基地的发展。今天的地缘政治现实——中国的崛起和欧洲的衰弱——要求美国重新调整外交政策的优先顺序和资源。   共和党候选人更成功地表达了加强欧洲自力更生的必要性。如果贺锦丽和沃尔兹重申欧洲盟友的重要性,同时赞扬欧洲在安全方面取得的进展,并主张建立一个更平衡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他们将比共和党的竞争对手显得更负责任,他们既能承认公众对现状的怀疑,又不会做出战略上的愚蠢行为。

  当他们寻求打破外交政策的正统时,两人都必须抵制党内固执、过时的信条。特朗普和万斯必须调和共和党对中国的鹰派立场和年轻选民的非鹰派观点。谁能为美国权力的目的和优先事项提出新的愿景——不是在过去的世界,而是在未来的世界?谁能做到这一点,谁就更有可能获胜。

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与竞选搭档沃尔兹6日首度合体亮相。(图取自x.com/Tim_Walz)

  中评社香港8月9日电(记者 郭至君编译)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贺锦丽的竞选搭档已经敲定,是现任明尼苏达州州长沃尔兹(Tim Walz),美国媒体和智库一些研究员分析,他们搭档会对共和党的特朗普-万斯组合带来的影响。全球事务研究所(Institute for Global Affairs)资深研究员Mark Hannah和大西洋理事会欧洲中心非常驻资深研究员Rachel Rizzo日前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上撰文,认为当前美国选民已经厌倦战争、厌倦国家本身陈旧僵化的外交战略思维,而贺锦丽需要和她的搭档一起重塑美国外交。文章编译如下:

  美国总统拜登一直把自己定位为一个过渡性人物,在前总统特朗普水深火热的任期结束后,在新一代民主党人为未来作好准备的同时,他能拨乱反正。在外交政策问题上,拜登经常让人觉得他一脚踩在过去,另一脚踩在当下。他的世界观是由冷战所塑造的,并充满了美国不可或缺的传统观念。然而,他的外交政策遗产还将包括结束美国历时最长的战争,以及从事创造性外交,譬如美俄互释囚犯。

  副总统贺锦丽现在已经成为总统候选人,她必须定义自己的世界观。选择明尼苏达州州长沃尔兹作为她的竞选伙伴可能会有所帮助。身为中西部地区的领导人,沃尔兹瞭解心脏地带选民的偏好,他在军队国民卫队(Army National Guard)的工作年限长于职业政治,几乎没有迹象表明沃尔兹对华盛顿不断灌输的陈旧外交政策观点感兴趣。

  拜登的外交政策口号“美国回来了”(America is back)是一把双刃剑。对于一些选民来说,这预示着回到特朗普上台前的正常状态是值得欢迎的。对另一些人来说,这意味着不加批判地回复现状,而这种现状在政治上既不受欢迎,在战略上也不明智。在上月的总统竞选发布会上提出了更具前瞻性的愿景。她振臂高呼的“我们不会倒退”表面上是针对特朗普时代的政策,但同样显示出美国国家安全领导层的僵化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