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C论坛 朱锋:中日韩应构建合作新机制
中评社香港8月6日电(记者 郭至君)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日前参加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三届“双C论坛——对第九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评析与三国关系展望”并发言,他指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为地区和三国机制带来积极态势,但三国若要增信释疑则应思考构建合作的新机制。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到底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朱锋认为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中日韩三边合作机制建立到现在25年了,三边首脑会晤通常也是展示整个东北亚地区加强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的政治动力,时隔四年半重新恢复,使得中日韩三边合作重新在经历疫情后能够重新步入正常轨道。另一方面,面对现在东北亚局势严峻复杂的变化,中日韩三边首脑峰会确实也提供了三国之间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三边对话沟通舞台,也可以进一步加深三国之间的高层坦率、真诚,就当前各种挑战问题进行直接的沟通,第二个意义就是对话机制尤其凝聚和提升中日韩的三国沟通和共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态势。
“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个人很坦率,这个意义当前几乎不存在。首先,现在在日韩外交和安全议程上,美日韩的三边合作已经完全压倒性地超越了中日韩的三边对话。其次,当前韩国和日本都已经明确把中国定义为全球性安全的最大挑战,韩国现在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来在台湾问题上不干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在各种双边、多边场合谈论台湾问题。再次,从目前来看,韩日已经几乎全面介入美国主导的高价值产业链对华脱钩断链的进程。所以,无论是在地缘经济领域还是地缘战略领域,韩日现在在中美间的选边站队已经非常明确化、清晰化,对这样的突出问题,中日韩三边领导人会晤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依然很薄弱。”朱锋说。
面对美国战略施压的背景下,面向未来如何加强中日韩之间的增信释疑?朱锋表示,这个问题是摆在中日韩三边关系中的突出话题,对三国来说必须要拿出非常明确的主张。
第一,面对美国对华的全面战略打压,日韩在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持在中美之间的积极的、缓和性的、建设性的沟通和协调作用?如果日韩只是一味站在美国一边,中日韩怎么可能增信释疑?所以,现在日韩对于中美关系的质变,基本的政治、经济、安全几乎是一边倒。虽然日韩都强调不会完全和中国脱钩,但问题是对于现在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基本态势长期化、地区化的大冲击下,日韩之间仍然缺乏清晰、明确、有关在中美之间如何增强大国合作协调的这样一个明确的政治立场,相反在一系列的安全问题、高科技问题上,对美国的选边站队日趋明显和倾斜。
第二,如果在目前CPTPP框架下,中日韩三边自由贸易的谈判前景已经完全被取代,那么中日韩还会有三边自贸协定吗?这个需要明确。
第三,现在针对彼此共同关注的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稳定以及台海局势,如何能够形成明确的中日韩的沟通对话和协调机制?目前看这三个议题是不能分离的,因此三国之间必须在这三大安全议题上形成一个沟通、协调和重启相互之间政策信心和合作举措的新进程。现在看中国的态度非常明确,我们坚决反对重回朝鲜战争时代,我们不要北方三角,但是现在南方三角已经形成,这对中国来说不是一个简单的取舍问题,而是要建立新视角、新平台,对地区安全问题要有新的协调关注甚至某种程度的合作的问题。
中评社香港8月6日电(记者 郭至君)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日前参加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三届“双C论坛——对第九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评析与三国关系展望”并发言,他指出,中日韩领导人会议为地区和三国机制带来积极态势,但三国若要增信释疑则应思考构建合作的新机制。
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到底带来什么样的积极影响?朱锋认为有两方面。一方面是,中日韩三边合作机制建立到现在25年了,三边首脑会晤通常也是展示整个东北亚地区加强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的政治动力,时隔四年半重新恢复,使得中日韩三边合作重新在经历疫情后能够重新步入正常轨道。另一方面,面对现在东北亚局势严峻复杂的变化,中日韩三边首脑峰会确实也提供了三国之间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三边对话沟通舞台,也可以进一步加深三国之间的高层坦率、真诚,就当前各种挑战问题进行直接的沟通,第二个意义就是对话机制尤其凝聚和提升中日韩的三国沟通和共识,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积极态势。
“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个人很坦率,这个意义当前几乎不存在。首先,现在在日韩外交和安全议程上,美日韩的三边合作已经完全压倒性地超越了中日韩的三边对话。其次,当前韩国和日本都已经明确把中国定义为全球性安全的最大挑战,韩国现在已经完全打破了原来在台湾问题上不干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在各种双边、多边场合谈论台湾问题。再次,从目前来看,韩日已经几乎全面介入美国主导的高价值产业链对华脱钩断链的进程。所以,无论是在地缘经济领域还是地缘战略领域,韩日现在在中美间的选边站队已经非常明确化、清晰化,对这样的突出问题,中日韩三边领导人会晤的现实意义和作用依然很薄弱。”朱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