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C论坛 张沱生:中日韩交流对话不能断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沱生发言(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评社香港8月7日电(记者 郭至君)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沱生日前参加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三届“双C论坛——对第九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评析与三国关系展望”并做了发言,他指出,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形势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日益恶化,不利于地区发展繁荣,而中日韩领导人对话会的重启可为促进更大范围的多边合作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张沱生说,在地缘政治关系上,朝鲜半岛与台海两个长期存在的地区热点同时凸显,地区内发生重大危机与冲突的风险严重上升。与此同时,东北亚地区内南三角、北三角对立趋势再次出现,其中美日韩军事合作全面加强与朝俄军事合作的恢复尤为引人注目。欧洲因俄乌战争导致的新冷战是否会扩展到东北亚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张沱生指出,在地缘经济关系上,近年来,曾经取得积极发展势头的中日韩三国经贸科技合作和建立三国自贸区的努力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出现倒退,持续近三年的全球疫情是其导因之一,但根本原因则是美国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采取的全面打压政策,以及在美国的压力和诱导下,日韩对华实行的经贸科技脱钩、半脱钩政策的追随与配合。

  张沱生表示,上述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严重不利于地区的发展繁荣,不利于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并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的中日韩三国的利益,尤其是其经济利益。在这样的形势下,这次三国在时隔四年半后重启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联合宣言及其他共同文件,决心恢复加强三国在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经贸、公共卫生、科技、救灾等六大领域的合作,重启建立三国自贸区谈判,恢复三国间曾建立的21个部长级及70多个对话机制,并重提中日韩+X机制的建设,这不仅对于恢复三边经济合作,促进三方经济发展,而且对于恢复与发展更大范围内的地区多边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将带来积极的影响。三方领导人会议期间,中日、中韩领导人还举行了双边会晤。中韩、中日双方一致同意将适时恢复与发展双边高中层对话机制,推进双方社会人文交流;中韩还决定将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议第二阶段谈判。这些双边关系的进展有益于稳定改善中韩、中日关系,亦将对地区稳定带来积极影响。

论坛现场(中评社 马一鸣摄)

  此外,与前两届的领导人会议相比,三国领导人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的对话明显薄弱许多,并且缺少具体措施,这反映出三方在战略安全方面是存在着严重分歧的。但三方毕竟还是就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与实现半岛无核化进行了一些交流,并在三国领导人宣言中提出,“我们重申维护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和繁荣符合我们的共同利益,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我们重申了各自在地区和平稳定、朝鲜半岛无核化和绑架问题上的立场。我们同意继续为推进朝鲜半岛问题政治解决进程做出积极努力。”在当前的地区形势下,三国能就半岛形势开展对话,并达成一定的原则共识实属不易,希望这能够成为朝鲜半岛各有关方恢复对话的前导。

  在当前复杂的政治格局下重启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意义是什么?对比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与美日韩三边关系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张沱生说,首先,这次三国领导人会议是在因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矛盾上升等因素影响停摆四年半之后重新召开的,它向外界释放了积极的信号,表明了三国稳定改善关系、重启三国全面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强烈愿望,表明了经贸、科技及非传统安全合作仍然是三国关系的重要压舱石。这次会议的召开,对地区的稳定与和平发展将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此次会议是在中美领导人旧金山会晤之后中美关系有所止跌企稳的形势下重启的。日韩作为美国在东亚最重要的两个盟国,与中国改善关系发展合作不仅有助于避免新冷战在东北亚地区的出现,而且有助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稳定。

  第三,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重启,三国合作重启,对于在中美长期博弈中避免日韩完全站在美国一边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重启为中日韩合作注入新动能,可望成为三国合作的新起点。三国合作机制的加强和合作内容的落实将给中日韩三国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使三国为地区和平发展共同做出积极贡献。

  至于对比中日韩三国合作机制与当前美日韩三边关系我们能够得到什么启示?张沱生认为主要有四点。

  一,日韩两国显然都不愿意在中美间完全选边站,军事安全上他们要靠美国,但在经贸上则更看重与中国的关系,这一点我们认识得更清楚了。

  二,美国与日韩的同盟关系是不平等的,中国与日韩的合作关系则是基本平等的,这是日韩两国更愿意看到的关系。然而,美日韩三边关系是建立在共同战略安全利益与价值观的基础上的,这是其强项。未来,我们要推动中日韩合作,除须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外,始终坚持平等的原则并与其建立起有效的管控安全分歧的机制,将非常重要。

  三,在中日韩合作和美日韩合作中,非传统安全合作都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未来应该争取使之成为中美日韩开展合作的重要桥梁。

  四,两个三边合作都高度重视机制建设。以前中日韩合作机制之全之强是大大超过美日韩合作机制的,但近年来后来者居上,前者却陷入了停滞。今后如果要比拼,就要看谁的机制坚持、发展得更好。

  对于中日韩三国如何在美国施加的压力下面向未来,增信释疑,张沱生提出六点建议。首先,必须保持与加强三方高层交往和战略对话,增进领导人之间的相互瞭解和信任,增强战略互信。为此要努力保持三国领导人会议及三国外长会议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应该早日恢复中国与日、韩两国之间最高领导人的双边互访与对话。此后,中国与日、韩防务领导人的双边对话交流也应提上日程。   其次,切实扩大加强三方人文交流,改善民间感情,夯实国家间增信释疑的民意基础。为此必须加强公共外交、智库交流及各种民间交流;尽快扩大相互间的旅游;把三国将持续两年(2025-2026)的文化交流年活动做实、做细、做好。

  第三,将上述二者结合起来,促进中间层的对话,这即所谓“抓两头带中间”的做法。始终保持三国政府部门工作层的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三方及双方讨论的议题应该从经济发展、环境治理等低层级的政治议题逐步扩展至政治安全等高层级的政治议题。

  第五,加强与日韩两国的安全危机管理机制建设,加强各种军事安全信心措施的建立,积极主动运用好中日韩之间的热线。

  第六,今后无论遇到怎样的严重分歧与摩擦,在开展必要斗争的同时,应尽力保持从上到下的各种对话机制,并始终避免采取单边制裁的做法,否则不仅无法增信释疑,而只会加大加深分歧、误解和误判。

  张沱生说,总之,三国间持续开展多边、多领域、多渠道、多层级的交流合作将至关重要,这是三国增信释疑的根本之道。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沱生发言(中评社 马一鸣摄)

  中评社香港8月7日电(记者 郭至君)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张沱生日前参加由中评智库基金会、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中国论坛主办的第三届“双C论坛——对第九届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评析与三国关系展望”并做了发言,他指出,近年来,东北亚地区形势在中美战略竞争加剧的大背景下日益恶化,不利于地区发展繁荣,而中日韩领导人对话会的重启可为促进更大范围的多边合作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张沱生说,在地缘政治关系上,朝鲜半岛与台海两个长期存在的地区热点同时凸显,地区内发生重大危机与冲突的风险严重上升。与此同时,东北亚地区内南三角、北三角对立趋势再次出现,其中美日韩军事合作全面加强与朝俄军事合作的恢复尤为引人注目。欧洲因俄乌战争导致的新冷战是否会扩展到东北亚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张沱生指出,在地缘经济关系上,近年来,曾经取得积极发展势头的中日韩三国经贸科技合作和建立三国自贸区的努力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出现倒退,持续近三年的全球疫情是其导因之一,但根本原因则是美国对中国经济科技发展采取的全面打压政策,以及在美国的压力和诱导下,日韩对华实行的经贸科技脱钩、半脱钩政策的追随与配合。

  张沱生表示,上述形势的发展与变化严重不利于地区的发展繁荣,不利于作为东北亚地区主要经济体并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的中日韩三国的利益,尤其是其经济利益。在这样的形势下,这次三国在时隔四年半后重启领导人会议,并发表联合宣言及其他共同文件,决心恢复加强三国在人文交流、可持续发展、经贸、公共卫生、科技、救灾等六大领域的合作,重启建立三国自贸区谈判,恢复三国间曾建立的21个部长级及70多个对话机制,并重提中日韩+X机制的建设,这不仅对于恢复三边经济合作,促进三方经济发展,而且对于恢复与发展更大范围内的地区多边合作,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将带来积极的影响。三方领导人会议期间,中日、中韩领导人还举行了双边会晤。中韩、中日双方一致同意将适时恢复与发展双边高中层对话机制,推进双方社会人文交流;中韩还决定将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议第二阶段谈判。这些双边关系的进展有益于稳定改善中韩、中日关系,亦将对地区稳定带来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