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祥喜:两岸关系的主要风险与主导力量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中评社总编辑罗祥喜(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李子宁)以“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不久前在北京举行,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中评社总编辑罗祥喜在论坛上表示,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很多重要变化,台海局势趋于复杂严峻,而今年赖清当选和就职更让未来几年的两岸关系变数增多,加上外部势力干预的增加,台海风险挑战有增无减。但与此同时,大陆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力量也有明显的变化,制约内外风险挑战的软硬实力增强。因此,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几年的两岸关系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但大陆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两岸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接近统一。

  罗祥喜说,影响未来几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风险与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来观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宏观或趋势上来看,其认为有三个风险挑战最值得关注:

  第一,是民进党持续执政下“台独”势力的极端化发展。两岸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目前仍处于分治状态,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性质从未改变;统一是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但目前是由主张“台独”的政党执政,“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风险源。自民进党2016年再次执政后,因为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也就不承认两岸原有的共同政治基础,持续推动“反中抗中”和“去中国化”的路线,导致台海局势愈趋复杂严峻。2024年1月的台湾选举,赖清德当选,民进党继续执政,各方普遍预期未来四年的两岸关系更加不乐观,赖清德发表被称为“台独”告白的就职演说之后,各方进一步断定,赖清德不但完全无意改善两岸关系,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激进的“台独”路线——除了强调两岸“互不隶属”,还公开表示“中华民国台湾”、“台湾”都是“国名”,嚣张程度远胜过往。同时,因为赖清德只以四成的票当选,民进党在“立法院”也丧失了过去八年的主导地位沦为弱势,如此的“双少数”政府,为了巩固政权、掩盖执政弊端,对内的政党竞争和朝野斗争,以及在两岸关系上,都可能走更加激进、极端的路线,以争取绿营同温层的支持,赖清德上任以后的两岸对立、朝野对抗强化已说明这一点,未来的进一步极端化、民粹化也不无可能,甚至有人预测或担心民进党纳粹化。毫无疑问,“台独”政权、“台独”势力的这种发展取态,是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风险源之一。

论坛现场(中评社 李子宁摄) 

  第二,是美台军事合作的扩大和深化更加露骨。近年来美台关系发展中特别突出、也特别敏感的一点是美台军事交流合作的扩大和深化。首先美国除了持续提高售台武器的数量和质量,还不断深化美台军事交流合作,包括美媒报导的启动对台重大军事合作、部署特种部队在台湾参与训练、提供军事援助等,持续加强“武装台湾”的力度;其次是民进党当局在美国的支持或要求下,增加军费、进行军改、提升军力、发展军工等,从而基本形成美国“以武助独”、民进党当局“以武谋独”互相配合的态势,美国不惜使台湾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发展、煽动两岸对抗的“焦土”“豪猪”“地狱”或“乌克兰”。因此,美台军事交流合作的不断深化,严重冲击中美关系和两岸关系的底线,台海冲突风险有增无减,台湾避险的空间越来越小。

  第三,是美国为首的外部势力的干涉挑衅。除了前述的美台军事交流合作,这些年美国介入台湾政治发展的力度、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加强,干涉力度有增无减。这是这些年台海局势持续紧张、充满变数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美国也鼓励、支持一些盟友加强涉台表态或干涉。外力的干涉是这些年台湾问题复杂化的重要因素,也是未来几年两岸关系不可忽视的重要风险源。

  罗祥喜分析,从当前的台海形势来看,加上前面的风险分析,未来几年的两岸关系确实存在很多挑战和变数,但从若干结构性因素来看,也不必悲观,大陆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具体反映在三个方面:   第一,在大陆,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是全民共识和全民意志,而综合实力的提升更增强了大陆的定力,增加瞭解决问题的选项和能力。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治理体系发生百年不遇大变局的当下,两岸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重要变化,面对多种风险挑战,中国大陆可以说处变不惊,尤其在两岸关系上,一直掌握着主导权和主动权,对于“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行径和外部势力的干涉挑衅,从容应对,关键是大陆的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底气十足。因此,对于赖清德的严重挑衅,大陆果断应对,从围岛军演到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等,表明大陆有实力、有方法应对挑战。特别重要的一点是,大陆的政策思维已有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的对台思维,变为治理思维,已经逐步从思想意识上把台湾纳入大陆的有效治理之下,从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到倡议“两制”台湾方案,再到围台军演和军、警常态巡航,以及近期惩治顽固“台独”分子《意见》的发布,都是大陆治台思维下的具体举措。

  第二,在台湾,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仍是民众的普遍认知,大陆对台政策主张无法抵抗,主流民意也不支持“台独”。台湾2024选举,民进党虽然赢得选举继续执政,但赖清德仅赢得四成的选票,在“立法院”也失去了主导地位,六成的民众不支持主张“台独”的民进党,要和平、要交流、要发展、要合作是台湾的主流民意。

  更为重要的是,两岸同属一个国家、大陆和台湾都是中国的组成部分,仍是台湾民众的普遍认知,两岸同文同种、同根同源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台独”意味着战争的认知也深入人心。对于大陆的对台政策主张很多人可能不接受,但可以理解。这些都是结构性的东西,主流的东西,我们分析、判断台湾问题的现状,更要有这样的基本认识。

  第三,在国际上,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是国际常识、国际共识和国际现实,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社会普遍遵循的原则。这是改变不了的,也是中国能够掌握两岸关系发展主导权和主动权的重要因素。   罗祥喜表示,可以很肯定地说,尽管当前的台海情势复杂严峻,未来几年两岸关系发展也存在不少挑战和变数,但大陆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大陆的综合实力持续增长,大陆的定力也有坚定的实力作为支撑,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工具变多或增强,选项也不单一,两岸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接近统一!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与中评智库基金会6月27日在北京共同主办以“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围绕今后几年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态势、内外因素变化与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论坛由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振广主持;评论员有中评智库基金会董事长郭伟峰,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王英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袁征,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运成,南开大学台湾政治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两岸关系所所长朱松岭,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政党所所长陈星,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罗祥喜。

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中评社总编辑罗祥喜(中评社 李子宁摄)

  中评社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李子宁)以“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主题的思想者论坛不久前在北京举行,中评智库基金会秘书长、中评社总编辑罗祥喜在论坛上表示,近几年来两岸关系发生了很多重要变化,台海局势趋于复杂严峻,而今年赖清当选和就职更让未来几年的两岸关系变数增多,加上外部势力干预的增加,台海风险挑战有增无减。但与此同时,大陆主导两岸关系发展的力量也有明显的变化,制约内外风险挑战的软硬实力增强。因此,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未来几年的两岸关系可能发生重大变化。但大陆牢牢掌握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两岸现在比过去任何时候更接近统一。

  罗祥喜说,影响未来几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风险与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来观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从宏观或趋势上来看,其认为有三个风险挑战最值得关注:

  第一,是民进党持续执政下“台独”势力的极端化发展。两岸由于历史政治的原因目前仍处于分治状态,但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性质从未改变;统一是历史大势,不可阻挡,但目前是由主张“台独”的政党执政,“台独”分裂势力及其分裂活动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风险源。自民进党2016年再次执政后,因为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也就不承认两岸原有的共同政治基础,持续推动“反中抗中”和“去中国化”的路线,导致台海局势愈趋复杂严峻。2024年1月的台湾选举,赖清德当选,民进党继续执政,各方普遍预期未来四年的两岸关系更加不乐观,赖清德发表被称为“台独”告白的就职演说之后,各方进一步断定,赖清德不但完全无意改善两岸关系,而且还会进一步推动激进的“台独”路线——除了强调两岸“互不隶属”,还公开表示“中华民国台湾”、“台湾”都是“国名”,嚣张程度远胜过往。同时,因为赖清德只以四成的票当选,民进党在“立法院”也丧失了过去八年的主导地位沦为弱势,如此的“双少数”政府,为了巩固政权、掩盖执政弊端,对内的政党竞争和朝野斗争,以及在两岸关系上,都可能走更加激进、极端的路线,以争取绿营同温层的支持,赖清德上任以后的两岸对立、朝野对抗强化已说明这一点,未来的进一步极端化、民粹化也不无可能,甚至有人预测或担心民进党纳粹化。毫无疑问,“台独”政权、“台独”势力的这种发展取态,是未来四年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风险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