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民语中评:大陆展现扩大对台管辖权
中评社台中7月5日电(记者 方敬为)大陆海警船2日晚间登检涉越界违规捕捞的澎湖籍渔船“大进满88号”,并将船只、5人员押回泉州围头港,引发关注。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从发布惩治“台独”22条《意见》到这次海上强势执法,大陆都在彰显其行政管辖权,透过法理及实际行动展现其决心,大陆正以单方面的步调处理两岸事务。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台湾中区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潘兆民表示,观察大陆近期对两岸事务的态度,可以发觉在行政管辖权的彰显以及总体的法律层次有越来越高的迹象,这与先前发布的惩独22条《意见》可说是相同的脉络。过去大陆处理“台独”是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内容多是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罚则,然而,22条惩治“台独”《意见》公布后,包括缺席审判制度、无期徒刑甚至最重处以死刑等,更加清楚具体的表现惩治“台独”的方式。这部分已经从《反分裂法》的恫吓与政治意义,进入具体惩治的阶段,确立了法律上的红线,并且展现红线不可逾越的决心。
潘兆民认为,大陆现在处理两岸事务已经走向具体的法理层面,藉由法来展现主权。主权的展现具有政治目的,法律制定后则是主权的象征,大陆正在设法扩大其实质管辖权。一来吓阻“台独”,一来则对抗美国对台湾的长臂管辖,阻绝美国等西方势力介入台海事务。
不过,他说,换个角度来看,大陆透过具体的法理整治分离主义,也代表大陆尽量以非军事冲突的手段处理两岸问题,面对“台独”分裂行为的时候,可藉由法律的方式来处置,代表大陆仍未放弃和平统一的途径,若惩独《意见》能够产生效果,就未必须要动用武力攻台。
潘兆民认为,大陆仍然保留很多和平对话的空间,事实上,大陆方面会加压,并在法理上更为具体的展现底线原则,并在处理两岸关系方面不断凸显自主性,无论是在法理层面、军事层面、经贸层面乃至于执法层面,都按照其所设定的步调逐渐推进,硬的更硬、软的更软。
中评社台中7月5日电(记者 方敬为)大陆海警船2日晚间登检涉越界违规捕捞的澎湖籍渔船“大进满88号”,并将船只、5人员押回泉州围头港,引发关注。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潘兆民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从发布惩治“台独”22条《意见》到这次海上强势执法,大陆都在彰显其行政管辖权,透过法理及实际行动展现其决心,大陆正以单方面的步调处理两岸事务。
潘兆民,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博士,现任东海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政治系兼任教授、两岸关系研究院执行长、台湾中区教授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东海大学国际教育合作处副国际长、东海大学就业辅导暨校友联络室主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政治系访问学者及上海复旦大学访问学者。
潘兆民表示,观察大陆近期对两岸事务的态度,可以发觉在行政管辖权的彰显以及总体的法律层次有越来越高的迹象,这与先前发布的惩独22条《意见》可说是相同的脉络。过去大陆处理“台独”是依据《反分裂国家法》,内容多是原则性规定,没有具体罚则,然而,22条惩治“台独”《意见》公布后,包括缺席审判制度、无期徒刑甚至最重处以死刑等,更加清楚具体的表现惩治“台独”的方式。这部分已经从《反分裂法》的恫吓与政治意义,进入具体惩治的阶段,确立了法律上的红线,并且展现红线不可逾越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