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SWOT矩阵的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幷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构建AHP-SWOT量化模型,幷对融合发展的因素力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构建战略判断矩阵,得到最有利于促进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结果表明: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中,福建省的近台区位优势是最大优势条件,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则是最大机遇;最优策略为利用区位、互补、政策等优势,抓住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机遇,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深入融合发展。最后提出增强福建对台资生物医药企业的影响力,提升闽台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构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推进若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等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两岸高科技产业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的新动能①。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幷把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计划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福建具有对台工作的独特优势,肩负着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历史使命。生物医药产业亦被纳入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点之一,在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等优势产业对接”的政策导向。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各有自己的优势,为深化闽台生物医药产业互补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深入推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当前学术界鲜少有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构建AHP-SWOT量化模型,分析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幷提出推进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本文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SWOT分析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幷结合德尔菲法构建SWOT分析的各项指标。
(一)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优势
1.显着的区位优势(S1)
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概念,区位优势是对区位诸要素经济价值的综合描述②。福建和台湾以台湾海峡为纽带,分别处于台湾海峡的东西岸。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方面,闽台两地具有相似的地理气候特点,具有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幷在中药材、天然药物和海洋生物药物方面有许多相同的资源。除地理优势、产业资源之外,还包括经济环境、人文环境。闽台两地经济关系紧密,加之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民间交流频繁,为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提供了独特文化联系和纽带。
2.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S2)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融合化集聚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③。近年来,闽台双方都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福建已初步培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医药工业体系,台湾的生技产业更是形成相当规模。根据台湾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台湾生技产业营业额为7578亿新台币(约为人民币1717亿元)。未来闽台各自不断壮大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闽台生物医药产业互补优势(S3)
台湾生技产业起步早,与福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依据区域内产业依次传递发展趋势的客观规律,区域产业处于发展不同阶段,能促进产业对接的深化,为产业优势互补创造较大的空间④。台湾生技产业的优势在于产业经验丰富,资金筹集相对容易,同时发展生技产业符合台湾岛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幷可发挥其既有产业优势⑤。福建具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福建背靠祖国大陆,具有市场上的优势。闽台发挥互补优势,有利于形成生物医药产业互利双赢的局面,提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优势(S4)
生物医药产业是政策导向型产业,产业发展方向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⑥。与大陆其它省份相比,福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围绕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方面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政策。《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提出推进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除此之外,福建还出台了细化配套文件,促进相关政策落地。如2022年4月发布的《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劣势
1.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够大(W1)
集群化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近年来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与过去相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增长,但是福建省医药制造业总体实力较弱,产业规模小⑦。根据福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省医药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0.8%。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数量偏少,2023年只有235家。生物医药产业缺乏国际级龙头企业。另外,除厦门生物医药港外,福建生物医药企业尚难以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2.台商在闽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比重偏低(W2)
福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水平不高影响吸引台资投资该领域的资本。根据台湾“投审会”公布的统计月报数据显示,2014-2023十年期间福建省共吸引台湾药品制造业投资仅1059.5万美元、吸引台湾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服务业投资为2351.5万美元,两者合计仅占福建省同期吸引台商投资总额(938530.5万美元)的0.4%。在福建投资的台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还不够多,尤其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有特殊重要地位的药品企业以及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的医药器械企业数量偏少。
3.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研究相对不足(W3)
基础研究有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然而,闽台科技在基础领域具有共同的短板。福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力量薄弱,直接制约闽台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合作需求,难以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资源是影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资源支持力之一⑧。目前,福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力量较为薄弱,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药品。
4.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基础相对较弱(W4)
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两地产业链的协作至关重要。福建在推动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闽的台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不多、龙头企业偏少,与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链协作不够紧密。与很多台资电子、机械骨干企业嵌入福建产业链、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规模不大,融合发展基础相对较弱,产业链的衔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机遇
1.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O1)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提出以来,福建省先行先试,幷取得了显着成效。中央赋予福建在推动两岸融合发展方面越来越重要的责任,特别是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建设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的意见》政策的出台,为福建带来了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的重大契机,幷提升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这对吸引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台商投资,分享共建“一路一带”和RCEP机遇,推动闽台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2.福建对台胞台企的影响力不断增强(O2)
近年来,福建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2022年福建GDP为5.31万亿元,经济总量再次超过台湾地区。福建经济高速发展的态势,为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闽台深度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和发展机遇。近年来,不少台资生物医药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如作为首个落地福建莆田的台湾生物制药高新技术项目基诺新昶多肽园,以及台美医药产业有限公司在平潭的项目投资。台资生物医药项目加快落地福建,有力地推动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
3.大陆高质量发展为融合发展提供广阔空间(O3)
大陆正在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将显着增强中国市场对全球的影响力。台湾经济对大陆市场有较大的依赖,根据国家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3年,台湾与大陆贸易额为2678亿美元,其中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1308亿美元。大陆稳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发挥的效应日益显现。根据福建省发布的数据,2023年闽台贸易额累计突破1.5万亿元。台湾生物医药产业市场规模小,福建将为台资生物医药企业积极布局大陆市场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O4)
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时期,将生物与新医药纳入福建着力打造的“六四五”产业体系,作为新兴产业之一加以培育。国家发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后,国内多个地方加快布局包括生物医药在内的生物经济,力促生物经济成为本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福建也高度重视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在闽台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深化闽台合作和对接,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将迎来历史发展的重要机遇。
(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威胁
1.民进党当局竭力阻扰合作(T1)
当前海峡两岸关系面临复杂严峻的局面,民进党再次上台,两岸关系急转直下。面对大陆不断对台释放的善意,台湾当局不仅阻挠台湾同胞与大陆交流合作,阻挠台商在大陆投资,还推动“新南向”政策,试图煽动台商从大陆撤资转向东南亚发展,这些都使两岸科技产业深度融合的政治环境逐渐恶化。民进党当局对包括生物医药产业在内的两岸产业合作采取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如台湾地区在2020年提出台湾要加大生物技术等产业的力度,不仅未提及与大陆合作,反而企图尽快“脱钩”⑨。
2.两岸生物医药产业存在明显差异(T2)
当前,两岸在生物医药产业的界定存在差异。大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将现代生物技术与新药研究、开发、生产相结合,以及与各种疾病的诊断、防治和治疗相结合的产业,涵盖制药、医疗器械及医学生物工程材料、医疗诊断试剂三大领域。狭义仅指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基础的制药产业⑩。台湾称其为生技产业,定义较为宽泛,即运用生命科学知识与技术进行研发、制造或提升产品品质,改善人类生活品质的科学技术产业。涵盖制药、医疗器材、应用生技及健康福祉等领域。由此,统计口径与统计方式存在差异,客观上造成闽台交流与合作的困难。
3.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自身特性(T3)
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自身的一些特性,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具有产品开发周期长、环节多、审批时间长,且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等特点⑪。如一个生物医药品种从临床前研究到上市,需要的时间较长,一般为5到10年的时间。生物医药研发的技术环节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药研发的成功率很低。不同于其它领域的创业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和临床过程资金需求比较大。由于这些特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的融资难度更大,提高了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的难度。
4.区域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竞争力不强(T4)
与其它省市相比,福建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不强。不少兄弟省市积极引进台资企业项目,幷取得较大的成绩,显示其较强的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竞争力。如台湾“投审会”测算的数据显示,2014-2023年江苏省、上海市吸引台湾药品制造业和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服务业的投资分别为56522.5万美元、16180.2万美元,远远超过福建吸引台资的3411万美元。因此,在吸引台资方面,福建面临比较大的竞争,制约了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
通过上面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据此构造SWOT分析矩阵(见表1)。
[表1: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矩阵]
三、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AHP–SWOT量化模型构建
(一)构建模型
为了进一步量化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因素,在前文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构建AHP-SWOT模型,对影响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层次分析法适用于具有分层交错评价指标的目标系统,而且目标值又难以定量描述的决策问题⑫。当前,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作为一种系统复杂决策,需要战略决策者对战略方案进行深入评估。AHP-SWOT模型分为三个层次:最高层为目标层A,是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决策;中间层为准则层,包括优势、劣势、机遇、威胁4个二级指标;最底层为方案层,基于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幷经有关专家学者的评论分析和筛选调整,最终确定包括S1到T4共16个三级指标。如图1所示。
[图1: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层次分析模型]
(二)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层次分析法,对各层次构建判断矩阵后,邀请了福建省闽台合作研究领域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在内的15位专家对判断矩阵中各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幷打分,采用1-9比例标尺(见表2)对各层次要素进行赋值评分。
根据表2标度的规则,通过专家们的主观判断、评价和分析,得到以下判断矩阵,见表3~表7所示。
[表2:1-9比例标尺]
[表3: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选择判断矩阵A]
[表4: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优势(S)判断矩阵]
[表5: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劣势(W)判断矩阵]
[表6: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机遇(O)判断矩阵]
[表7: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威胁(T)判断矩阵]
由此得到A、S、W、O、T的判断矩阵如下:
[公式1:A、S、W、O、T的判断矩阵]
(三)AHP指标的权重(特征)向量、最大特征值和一致性检验
对各矩阵计算其最大值λmax和所对应的归一化特征向量,幷在此基础上计算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指标CI、CR的值,其中随机一致性指标RI统一取0.9。计算结果如下:
1.计算出矩阵A的权重(特征)向量QA(S,W,O,T)=(0.6198,0.1029,0.2311,0.0461);λmax=4.210 8;CI=0.070 3;CR=0.0790。可以看出优势比较突出,机遇次之,内部劣势略大和外部威胁较小。同时,CR<0.1,因此判断矩阵A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2.计算出矩阵S权重(特征)向量QS(S1,S2,S3,S4)=(0.5946,0.0963,0.2643,0.0448);λmax=4.2210;CI=0.0737;CR=0.0828。CR<0.1,因此判断矩阵S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3.计算出矩阵W权重(特征)向量QW(W1,W2,W3,W4)=(0.6247,0.0487,0.1059,0.2208);λmax=4.1841;CI=0.0614;CR=0.0690。CR<0.1,因此判断矩阵W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4.计算出矩阵W权重(特征)向量QO(O1,O2,O3,O4)=(0.5752,0.0537,0.2537,0.1174);λmax=4.1677;CI=0.0559;CR=0.0628。CR<0.1,因此判断矩阵O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5.计算出矩阵W权重(特征)向量QT(T1,T2,T3,T4)=(0.6231,0.0997,0.0475,0.2298);λmax=4.2027;CI=0.0676;CR=0.0759。CR<0.1,因此判断矩阵T具有满意的一致性。
上述结果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CR都是小于0.1,因此各判断矩阵全部通过一致性检验。
在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根据表8结果,可得:
[表8:各判断矩阵特征值、特征向量及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
[表9: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
[公式2:表8结果]
其中,CI、RI为S、W、O、T判断矩阵对应的一致性指标,为判断矩阵A的特征向量元素。从结果看,CR总<0.1,因此通过一致性检验。
(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的SWOT量化结果
进一步可计算S、W、O、T中各要素对战略选择判断矩阵A的层次总排序,计算结果S1到T4总共16个指标的因素力度如表9所示。根据计算结果显示可知,S1、W1、O1、T1,即显着的区位优势、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够大、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民进党当局竭力阻扰合作这四个因素影响最为显着。
(五)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战略判断矩阵
根据上表的量化结果,可构建闽台生物医药融合发展战略判断四边形幷进行战略分析,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与坐标轴围成的四个三角形中,SO三角形面积最大,因此优先战略选择为SO战略(开拓型战略)。由于在开拓型战略中又可细分为实力型(方位角0<θ≤45°)和机会型(方位角方位角45°<θ≤90°)两类,因此还可进一步判断。根据表9所示可计算出四边型重心坐标为P(x,y)=(0.761,0.0261),如图2所示,位于机会型SO一侧。还可计算出战略方位角θ=71°;战略正强度U=0.0091;战略负强度V=0.0018;战略强度系数ρ=0.8349;战略向量α=(0.8349,71°)。
[图2: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SWOT判断四边形]
[图3: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SWOT分析强度谱坐标系]
依照上述计算结果,得到战略强度谱坐标系,如图3所示。由此可知,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优势明显,但在当前融合发展过程中,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更为显着,因而在战略选择中应以开拓型战略中的机会型战略为主。
(六)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战略决策
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向量α=(0.8349,71°),位于开拓型战略区的机会型区域。通过实证分析可以判定,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内部优势较大,且具有较好的发展机会,因此采用开拓型战略区的机会型战略,即实施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内部优势和外部机会相结合的SO战略成为优先选项,宜用来分析和探究闽台生物医药融合发展策略。因此,如何发挥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的内部优势、抓住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机遇至关重要。
在优势战略因素中,高于平均力度(0.0625)的因素主要包括S1显着的区位优势(0.3685),S3闽台生物医药产业互补优势(0.1638),且S1的力度是平均力度的5.90倍,对闽台生物产业融合发展影响较大。
在机会战略因素中,高于平均力度的因素主要是O1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力度为0.1329),且O1的力度是平均力度的2.13倍,对推动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机会战略因素的强度系数较大。因此,应采取积极开拓的态度来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SO战略是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最优选择。如S1O1战略力度之和为0.5014,即依托显着的区位优势,抓住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的新契机,推动新形势下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的深度和广度。S3O1战略力度之和为0.0218,即利用产业互补优势,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应加强合作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如台湾药厂在拓展国际市场具有丰富经验和优势。
在内部劣势战略因素中,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够大这一战略因素力度为0.0643,表明该因素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制约较大。这主要是由于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起步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随着福建省加大扶持力度,生物医药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有助于闽台生物医药产业深入融合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一)研究结论
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是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研究的重要面向,对探索适应于当前的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视角出发,依托AHP-SWOT分析框架,对影响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因素及战略类型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就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大类要素的相互关系来看,融合发展的优势影响最大、机遇次之、威胁影响最小,即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总优势>总机遇>总劣势>总威胁。其中福建省显着的区位优势是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最大优势条件,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则是融合发展最大的机遇。第二,通过对影响融合发展战略因素力度的测度计算,除了最大的优势和最大的机遇,还有闽台生物医药产业互补优势、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够大这两个因素也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选择的影响较为显着。第三,总体来看,战略方位角落在第一象限即开拓型战略中的机会型区域,即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应主要以抓住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等重大战略机遇,再发挥区位、产业发展迅速、产业互补、政策等优势,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更加深入融合发展。研究发现为制定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政策建议
为推动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一是抓住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不断增强福建对台资生物医药企业的影响力,积极承接台湾地区生物医药产业转移,支持台资生物医药企业在福建创新创业,让台资生物医药企业共享包括“一带一路”和RCEP在内的大陆发展机遇,积极把福建打造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二是抓住大陆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依托福建背靠祖国大陆的超大规模市场,加强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政策引导,优化投资和营商环境,深化闽台合作促进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整体做大做强,幷利用产业互补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不断提升闽台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竞争力;三是抓住福建经济持续增长的势头和生物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在发挥海峡论坛等交流平台作用的同时,着力构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不断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充分拓展产业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四是针对薄弱环节加快补短板,通过加强对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重视,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财税和金融扶持力度,加快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激励在闽生物医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为深化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五是高质量推进若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重点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建设,根据产业特点,进行精准的区域和功能规划,着力引进能够加强产业补链、扩链、强链的重点项目,推动产业集群发展。
基金项目: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项目“闽台生物医药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动态互嵌链’模式研究”(2021R0104)。
注释:
①张冠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两岸融合发展形势与走向》.《亚太经济》2021年第2期,第133-142页。
②石正方.《闽台经贸交流回顾与展望——基于区位优势变迁视角的分析》,《台湾研究集刊》2008年第3期,第31-39页。
③黄汉权、盛朝迅:《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内涵特征、演进规律和构建途径》.《中国软科学》2023年第10期,第1-8页。
④王婷、王昕:《闽台高新技术产业深度对接模式选择——基于QSPM矩阵分析》,《亚太经济》2013年第1期,第135-142页。
⑤胡石青:《台湾生物科技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台湾研究》2005年第6期,第36-42页。
⑥徐俐颖、乔晗、李旭等:《基于PMC指数的生物医药产业政策评价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20年第13期,第1501-1507页。
⑦吴德进、张旭华:《“十三五”福建战略性新兴主导产业选择研究》,《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第10期,第194-198页。
⑧席晓宇、朱玄、褚淑贞:《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的资源支持力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15年第4期,第375-379页。
⑨李应博:《民进党当局的经济“台独”路线与两岸科技产业合作风险研判》,《台湾研究》2020年第6期,第26-33页。
⑩张婷、卢岩、陈娟等:《我国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创新态势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20年第22期,第2521-2527页。
⑪刘光宇、扆铁梅、黎晓东等:《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生物医药产业竞争情报研究》,《情报杂志》2021年第9期,第58-64页。
⑫许树柏:《实用决策方法:层次分析法原理》,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76-79页。
(全文刊载于《中国评论》月刊2025年1月号,总第325期,P72-82)
【摘要】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促进两岸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幷引入层次分析法(AHP),构建AHP-SWOT量化模型,幷对融合发展的因素力度进行计算的基础上构建战略判断矩阵,得到最有利于促进融合发展的战略选择。结果表明: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中,福建省的近台区位优势是最大优势条件,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带来新契机则是最大机遇;最优策略为利用区位、互补、政策等优势,抓住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外部机遇,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深入融合发展。最后提出增强福建对台资生物医药企业的影响力,提升闽台生物医药产业的区域竞争力,构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高质量推进若干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等政策建议。
一、研究背景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在新一轮技术革命和大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两岸高科技产业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推动两岸经济发展的新动能①。生物医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幷把它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发展,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计划推进产业科技创新。福建具有对台工作的独特优势,肩负着在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上迈出更大步伐的重要历史使命。生物医药产业亦被纳入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点之一,在福建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包括生物技术在内等优势产业对接”的政策导向。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各有自己的优势,为深化闽台生物医药产业互补合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面临一些机遇和挑战。深入推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需要我们以科学的方法开展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然而当前学术界鲜少有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本文构建AHP-SWOT量化模型,分析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战略,幷提出推进融合发展的策略和政策建议。
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本文对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进而对SWOT分析指标进行初步筛选,幷结合德尔菲法构建SWOT分析的各项指标。
(一)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优势
1.显着的区位优势(S1)
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概念,区位优势是对区位诸要素经济价值的综合描述②。福建和台湾以台湾海峡为纽带,分别处于台湾海峡的东西岸。生物医药产业资源方面,闽台两地具有相似的地理气候特点,具有十分丰富的海洋资源,幷在中药材、天然药物和海洋生物药物方面有许多相同的资源。除地理优势、产业资源之外,还包括经济环境、人文环境。闽台两地经济关系紧密,加之80%的台胞祖籍地在福建,民间交流频繁,为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提供了独特文化联系和纽带。
2.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速(S2)
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融合化集聚化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③。近年来,闽台双方都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福建已初步培育形成门类较齐全的医药工业体系,台湾的生技产业更是形成相当规模。根据台湾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台湾生技产业营业额为7578亿新台币(约为人民币1717亿元)。未来闽台各自不断壮大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将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进一步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闽台生物医药产业互补优势(S3)
台湾生技产业起步早,与福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水平处于不同阶段,依据区域内产业依次传递发展趋势的客观规律,区域产业处于发展不同阶段,能促进产业对接的深化,为产业优势互补创造较大的空间④。台湾生技产业的优势在于产业经验丰富,资金筹集相对容易,同时发展生技产业符合台湾岛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幷可发挥其既有产业优势⑤。福建具有中药材资源丰富的优势。同时,福建背靠祖国大陆,具有市场上的优势。闽台发挥互补优势,有利于形成生物医药产业互利双赢的局面,提升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4.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优势(S4)
生物医药产业是政策导向型产业,产业发展方向很大程度取决于政策⑥。与大陆其它省份相比,福建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围绕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方面制定了更加完善的政策。《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规划,提出推进海峡两岸生技和医疗健康产业合作。除此之外,福建还出台了细化配套文件,促进相关政策落地。如2022年4月发布的《福建省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部劣势
1.福建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够大(W1)
集群化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虽然近年来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与过去相比,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增长,但是福建省医药制造业总体实力较弱,产业规模小⑦。根据福建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福建省医药制造业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479亿元,占全省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0.8%。医药制造业规上企业数量偏少,2023年只有235家。生物医药产业缺乏国际级龙头企业。另外,除厦门生物医药港外,福建生物医药企业尚难以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2.台商在闽投资生物医药产业比重偏低(W2)
福建生物医药产业集聚水平不高影响吸引台资投资该领域的资本。根据台湾“投审会”公布的统计月报数据显示,2014-2023十年期间福建省共吸引台湾药品制造业投资仅1059.5万美元、吸引台湾医疗保健及社会工作服务业投资为2351.5万美元,两者合计仅占福建省同期吸引台商投资总额(938530.5万美元)的0.4%。在福建投资的台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还不够多,尤其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有特殊重要地位的药品企业以及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支柱的医药器械企业数量偏少。
3.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基础研究相对不足(W3)
基础研究有助于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然而,闽台科技在基础领域具有共同的短板。福建基础研究投入不足,基础研究力量薄弱,直接制约闽台在基础科学领域的合作需求,难以为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生物医药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科技资源是影响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重要资源支持力之一⑧。目前,福建生物医药企业研发力量较为薄弱,研发投入不足,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值药品。
4.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基础相对较弱(W4)
促进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两地产业链的协作至关重要。福建在推动闽台生物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闽的台资生物医药企业数量不多、龙头企业偏少,与福建省生物医药产业链协作不够紧密。与很多台资电子、机械骨干企业嵌入福建产业链、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同,闽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规模不大,融合发展基础相对较弱,产业链的衔接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