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美国制造业何以呈现衰败迹象
波音公司是美国著名的航空公司。波音公司出现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制造业的整体状况。上个世纪中叶,是美国制造业的兴盛时期。罗斯福新政,催生了美国的制造业。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制造业走向巅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实施所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分工,将制造环节分配给其他国家,日本、韩国等一些美国的战略盟友借助于美国的产业分工,实现了工业化发展。
由于美国掌握着产品设计和产品销售网络,因此,可以从制造业中获取最多的利润。但是,随着日本、韩国等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崛起,美国国内工厂纷纷倒闭。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国国会议员们,为了维护本选区的既得利益,对日本产品发起攻击。“广场协议”试图利用汇率,削弱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直接导致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彻底崩溃。可以这样说,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市场,确保在制造业领域的统治地位,不择手段。
总结美国制造业兴衰的历史,人们就会发现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轨迹。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美国制造业快速崛起。马歇尔计划,使美国的制造业进入巅峰状态。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对日本等国企业实施制裁。进入本世纪,美国通过弄虚作假,维护品牌。如今泡沫破灭,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发动贸易战争。
勃起、兴盛、繁荣,保护、造假、制裁。美国制造业形成完整的抛物线。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完全是资本主义的劣根性表现。鼓吹全球化,以产业分工的名义,将高利润道环节留在国内,将制造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当美国产业链支离破碎,主要产品零部件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的时候,美国终于意识到,制造业的全面溃败,不仅会导致美国经济空心化,而且会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
美国政府依靠制裁,试图振兴美国的制造业。但是,制裁保护落后,不可能增强美国的竞争力。美国政客眼睛盯着中国,对中国处处设防。这样的竞争策略,不可能使美国制造业恢复生机。
从更深层次来看,美国制造业出现问题,原因就在于缺乏科技创新动力。上个世纪80年代,美国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通过发展网络经济,以信息“赋能”,提高美国制造业的竞争力。美国信息硬件设备制造企业和软件生产企业,借助于网络经济的东风,实现飞速发展。信息化不仅使美国军事力量倍增,而且使美国信息产品风靡海内外。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随着数字经济到来,美国似乎越来越习惯于制造噱头,从其他国家攫取财富。
美国苹果公司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美国的标志性产品,风靡全球。可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苹果公司在新产品研发过程中,虽然不断采用高端芯片,企图增强消费者的舒适感,但是,从整体来看,苹果公司的性价比越来越低,苹果公司技术创新的边际效用越来越小。如果不出意料,美国苹果公司的产品将会在五年之内,逐渐被其他国家的产品赶超。
科技创新是制造业的灵魂。科技创新需要巨大的投入,需要持之以恒,不断研制新的产品。虽然美国是科技创新大国,但是,美国科技创新的方向似乎发生了偏移。近年来,美国投入大量的资金,研制生物化学基因武器,美国试图在生物制药等领域,开辟新的赛道。但是,资本主义的劣根性在美国制造业充分反映出来。美国生物制药企业生产的药品,不是为了治病救人,而是为了创造利润。按照美国权威人士的说法,最好的药品不是治愈疾病,而是要求患者持续用药。
美国企业为了追求高利润,将生产线搬迁到发展中国家,试图依靠廉价的劳动力,扩大利润空间。这样做的结果是,许多发展中国家通过来料加工,实现了工业化。他们借助于自己的力量,不断完善供应链和工业制成品产业链体系,结果导致美国在制造业领域面临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国不是依靠科技创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是通过贸易保护,试图破坏国际贸易秩序。可以非常坦率地说,美国这种“自己生病,他人吃药”的做法,不可能使美国的制造业恢复巅峰状态。
美国民主党总统为了竞选连任,千方百计与美国产业工会加强联系。可以肯定,随着美国总统竞选白热化,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总统候选人一定会提出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政策主张。这些政策主张,不可能使美国制造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具有韧性的供应链系统。
美国总统拜登在美国的“摇摆州”推行自己所谓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强调在振兴制造业方面取得巨大成绩。但是,当地选民反应并不热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生活是否发生实质性改变。他们也知道,通货膨胀条件下,美国民主党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除了让美国的既得利益集团从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得更多商业利益之外,不可能惠及美国产业工人。
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美国要想重振雄风,变得越来越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工业经济发展的数字经济时代,资源的全球化配置已经势不可挡,美国联邦政府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不可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虽然导致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但是从整体来看,竞争更加激烈。
中美在数字经济发展领域处于领先位置。美国之所以把中国视为战略对手,不择手段,试图将中国置于死地,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工业化发展到数字阶段,已经实现全面突破。中国不仅拥有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包括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和高速铁路系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国选择正确的技术路线和科学的发展方向,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领导人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就是要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使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总结美国制造业兴盛与衰落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高额利润的追逐,使得美国主张全球分工。可是,产业的转移,导致美国经济空心化。如今美国政府试图恢复制造业,缺乏熟练的技术工人,缺乏优秀的工程师,美国制造业缺乏竞争优势。
更令人感到可悲的是,美国政府不是正视自己的问题,而是试图通过制裁其他国家,转移视线,争取选票,从而导致美国在制造业发展方面缺乏完整的战略方案。短期内,美国要想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和主要零部件的供应链系统非常困难。但是从长期来看,如果美国改变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积极参与全球分工,有可能会正确使用知识产权,重新回到巅峰状态。只不过美国的选举政治,导致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没有长期打算。这是美国制造业衰落的政治原因。
波音公司是美国著名的航空公司。波音公司出现的问题,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制造业的整体状况。上个世纪中叶,是美国制造业的兴盛时期。罗斯福新政,催生了美国的制造业。马歇尔计划,使美国制造业走向巅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实施所谓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分工,将制造环节分配给其他国家,日本、韩国等一些美国的战略盟友借助于美国的产业分工,实现了工业化发展。
由于美国掌握着产品设计和产品销售网络,因此,可以从制造业中获取最多的利润。但是,随着日本、韩国等一些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崛起,美国国内工厂纷纷倒闭。来自全国各地的美国国会议员们,为了维护本选区的既得利益,对日本产品发起攻击。“广场协议”试图利用汇率,削弱日本产品的竞争力。对日本半导体产品增加征收惩罚性关税,直接导致日本的半导体产业彻底崩溃。可以这样说,美国为了维护本国市场,确保在制造业领域的统治地位,不择手段。
总结美国制造业兴衰的历史,人们就会发现呈现出明显的抛物线轨迹。以罗斯福新政为开端,美国制造业快速崛起。马歇尔计划,使美国的制造业进入巅峰状态。上个世纪80年代,为了保护本国市场,对日本等国企业实施制裁。进入本世纪,美国通过弄虚作假,维护品牌。如今泡沫破灭,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理由,发动贸易战争。
勃起、兴盛、繁荣,保护、造假、制裁。美国制造业形成完整的抛物线。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完全是资本主义的劣根性表现。鼓吹全球化,以产业分工的名义,将高利润道环节留在国内,将制造工厂转移到其他国家,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可是,当美国产业链支离破碎,主要产品零部件不得不从国外进口的时候,美国终于意识到,制造业的全面溃败,不仅会导致美国经济空心化,而且会使美国产品竞争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