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王毅外长记者会传递中国外交三大力量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 郭至君)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每年外交部长公开阐述中国各项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要场合,令人瞩目。今年,王毅外长在90分钟的时间里,回答了21个问题,涉及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等大国关系问题,以及台湾地区、南海、乌克兰问题、巴以局势等地区热点问题。中评社记者在现场全程聆听,深刻感受到:王毅外长在答问之中,向世界清晰传递了中国外交的三大力量。
第一,中国外交具有自信的力量。随着实力发展壮大,中国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也愈加自信、自立,自强,在今年记者会上,王毅外长对于许多问题的回答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外交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在谈及中美关系时,王毅用四个问题表述了中国的立场原则,清晰展现了中国同样作为大国,对公平、良性竞争的足够自信。他说,“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王毅外长的问题掷地有声。
在谈及涉台问题时,王毅外长清晰划出了底线和高线,他表示,“我们的政策很清晰,就是继续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的底线也很清楚,那就是绝不允许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台湾岛内谁想搞‘台独’,必将遭到历史的清算。国际上谁要纵容支持‘台独’,必将引火烧身、自食苦果。”这样的回应在当前两岸的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更加能够体现出中国大陆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信心与决心。
我们也注意到,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驳斥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餐桌菜单论”,他表示,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能再允许以所谓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同时,王毅外长也在会上说,“我们将更加自信自立,锻造中国外交的品格。”我们认为,王毅外长整场记者会的答问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外交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格局,是中国大国外交充满自信的一个缩影。
第二,中国外交具有担当的力量。当前,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已经处在许多国际事务的中心位置,很多地区和全球热点议题都需要“中国方案”,在今年的外长记者会上,这一点表现得非常突出。
例如,在谈及巴以冲突时,王毅外长表示,只有还巴勒斯坦人民以公道,全面落实“两国方案”,才能彻底走出巴以冲突的恶性循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产生各种极端思潮的土壤,才能真正实现中东地区的持久和平。我们支持巴勒斯坦成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呼吁个别安理会成员不要再为此设置障碍。我们倡议召开更大规模、更具权威、更有实效的国际和会,制定落实“两国方案”的路线图和时间表。
在乌克兰问题上,王毅表示,中方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坚持劝和促谈。习近平主席亲自同包括俄罗斯、乌克兰在内各国领导人深入沟通,中方专门就此发布立场档,多次派出特使穿梭斡旋,“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指向一个目标,就是为止战和谈铺路架桥。”而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王毅强调,朝鲜半岛问题延宕多年,病根是清楚的,就是冷战残余犹存,始终没有建立起和平机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药方也是现成的,就是中方提出的“双轨并进”思路和“分阶段、同步走”原则。
建设性参与解决地区与国际热点议题是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应尽责任。中国有着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也非常注重从国际实践中总结经验,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因此,中国给出的解决方案,世界各国都要认真听取,中国作为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大国所具备的担当力量,在此次外长记者会上也展现地淋漓尽致。
第三,中国外交具有和平的力量。每年的外长记者会都离不开“和平”这个关键词,在这个“黑天鹅”和“灰犀牛”事件频发的当下,和平更应该是每个国家最后的底线,我们也感受到,在王毅外长的回答中,处处透露着中国外交带来的和平之力。
无论是“当今世界,霸权不得人心,分裂没有前途,大国不应对抗,冷战不能重来。”还是“21世纪的今天,这场人道灾难竟然无法被制止,这是人类的悲剧,更是文明的耻辱。任何理由都不能再为冲突延续辩解,任何借口都不能再为平民被杀戮开脱。”亦或者“任何冲突的终点都是谈判桌。早一点谈起来,和平就早一天到来。”王毅外长的话语中都彰显着中国的外交原则,那就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奉行了数十年的国策,过去、今天和今后都不会改变。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的表述,是中国和平力量的再次展示!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必将持续坚定展现自信的大国外交,并且发挥大国的担当与责任,促进和平、捍卫和平,锻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华民族绝不改变的历史责任。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 郭至君)3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记者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每年外交部长公开阐述中国各项对外政策和对外关系的重要场合,令人瞩目。今年,王毅外长在90分钟的时间里,回答了21个问题,涉及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非关系等大国关系问题,以及台湾地区、南海、乌克兰问题、巴以局势等地区热点问题。中评社记者在现场全程聆听,深刻感受到:王毅外长在答问之中,向世界清晰传递了中国外交的三大力量。
第一,中国外交具有自信的力量。随着实力发展壮大,中国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也愈加自信、自立,自强,在今年记者会上,王毅外长对于许多问题的回答都充分展示了中国的大国外交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在谈及中美关系时,王毅用四个问题表述了中国的立场原则,清晰展现了中国同样作为大国,对公平、良性竞争的足够自信。他说,“美国如果总是说一套、做一套,大国的信誉何在?美国如果一听到‘中国’这两个字就紧张焦虑,大国的自信何在?美国如果只让自己保持繁荣,不允许别国正当发展,国际公理何在?美国如果执意垄断价值链高端,只让中国停留在低端,公平竞争何在?”王毅外长的问题掷地有声。
在谈及涉台问题时,王毅外长清晰划出了底线和高线,他表示,“我们的政策很清晰,就是继续以最大诚意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我们的底线也很清楚,那就是绝不允许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台湾岛内谁想搞‘台独’,必将遭到历史的清算。国际上谁要纵容支持‘台独’,必将引火烧身、自食苦果。”这样的回应在当前两岸的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更加能够体现出中国大陆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的信心与决心。
我们也注意到,王毅外长在记者会上驳斥了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日前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餐桌菜单论”,他表示,不能再允许个别或少数大国垄断国际事务,不能再允许以所谓实力地位把国家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再允许谁的拳头大谁就说了算,更不能允许有的国家必须在餐桌上、有的国家只能在菜单里。同时,王毅外长也在会上说,“我们将更加自信自立,锻造中国外交的品格。”我们认为,王毅外长整场记者会的答问充分地体现了中国外交宽阔的胸怀和高远的格局,是中国大国外交充满自信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