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青年学者语中评:习近平讲话视野宏阔
中评社香港4月20日电(记者 段晓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马英九一行,这是两人时隔九年再度会面。对此,三位大陆青年学者接受中评社采访,他们认为,习总书记此次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全面论述了两岸关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总书记的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阐述了两岸割裂不断的关系。
翁明源:习主席讲话展现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
四川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博士翁明源认为,“中华民族”是总书记此次讲话最核心的词汇。此次全面深入论述“中华民族”与两岸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将台湾问题放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延续了2019年所讲“祖国统一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的重要论断,展现了总书记的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其次,“中华民族”是当前两岸民众最重要的连接点。受到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教育二十多年影响的台湾民众陷入国家认同混乱的泥淖当中,但仍然有超过60%的民众自认是中华民族。通过以中华民族为媒,两岸民众可以搁置在政治认知上的纠结,实现精神联结和心灵契合,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协力共进。三是以“中华民族”的强大包容性有力回击了民进党当局挑拨两岸民意、推动“台独”行径的险恶图谋。推动两岸各界在“中华民族”的旗帜下共享民族荣光,共促民族复兴。
翁明源称,从历史来看,此次会晤是1949年以来大陆领导人第一次在北京接见台湾地区领导人,也是时隔9年总书记与马英九的第二次会面,还是时隔6年总书记再次会见台湾同胞。从现实来看,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主张“台独”的台湾地区候任领导人赖清德即将上台,两岸关系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发展前景。因此,总书记通过此次会晤以缓和当前两岸紧张局势,并向各界再次强调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主要方向。具体来讲,主要释放了如下信号:一是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仍然是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二是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地区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参与两岸交流,都将得到中国大陆的诚挚欢迎。三是要想确保两岸长期和平稳定,台湾方面必须放弃各种对抗性措施,尤其是“去中国化”政策和分裂图谋。
关于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四个“坚定”,翁明源表示,这四个“坚定”紧紧围绕中华民族这一核心意涵而展开,表明了中国大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内对台方针的具体举措。第一个是“坚定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家园既是基础也是底线,总书记用“四个不”的共同信念表明了国家统一的不可让步。第二个是“坚定共创中华民族绵长福祉”,福祉是现实利益也是未来目标,总书记用保障现实利益的承诺,号召台湾同胞共同参与创造民族美好未来。第三个是“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脚在“意识”,而核心是“共同体”,总书记强调要用实践中的交流交往交融实现精神上的交心增信与契合。第四个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民族复兴既是目标更是使命。总书记以孙中山先生的设想作为共同联结,呼吁同属中华民族的两岸同胞,都应当以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崇高使命,同心共创、接续奋斗。
翁明源谈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9年前与马英九第一次会面时,总书记就讲过“两岸同胞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同胞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两岸一家,家是一个打不走骂不散的温情脉脉的共同体,无论何种分歧都能够商量解决。通过强调两岸之间的家族亲情,一方面是呼吁台湾同胞回忆历史、认清现实,避免被“台独”势力和境外干预势力所蛊惑,做下亲痛仇快的事;另一方面,也强调“家和万事兴”,希望台湾同胞能够放下分歧同大陆同胞一起为中国这个共同的家携手奋斗。
翁明源指出,当前,“台独”分裂势力和外部干涉势力是影响祖国和平统一的最大障碍。此前的中美元首对话,是对外部势力的严正警告。而此次再次强调“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和外部势力干涉”则进一步震慑了岛内“台独”分裂势力。并且,总书记专门强调这是“守护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外部的干涉,阻挡不了家国团圆的历史大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守护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底线,是中国核心利益中的核心,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和退让的空间。
徐峰:习主席讲话阐述两岸无法割裂的关系
清华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徐峰认为,习近平总书记会见马英九先生的讲话,立足中华民族宏大视角,着重从历史、文化共同属性,从推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共同追求展开。一方面呼应了马英九先生大陆之行“祭祖”“寻根”的主题,彰显了大陆方面对来客的尊重和周到安排,另一方面回顾了“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记录了两岸不可分割、血脉相连”的事实,阐述了两岸的割裂不断的关系,这种联系是任何人无法否认和抹杀的。
徐峰称,讲话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新的历史方位看待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24年元旦新年贺词中提到“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两岸同胞要携手同心,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这也显示大陆方面无论在推进国家统一的长远目标,还是处理两岸关系中的具体事务以及推动两岸交往交流,都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格局着眼,始终遵循这一大的方向引领,确保对台工作走在正确道路上,不因岛内一时政局变化而改变,也不被两岸关系一时困难所阻碍,持续以主动担当作为的精神推进国家统一事业,这也正是坚持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总体方略的具体体现。
徐峰表示,习近平总书记与马英九先生的会面,是继2015年新加坡“习马会”之后二人再度会面,也是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会见台湾同胞,在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与两岸关系持续紧张的情形下,实现二次“习马会”,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展现了大陆方面维系两岸和平的坚持。2015年首次“马习会”,是两岸关系历史上的重大里程碑事件,将分立分治66年的两岸关系推向新的境界,也创造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高峰时刻。时隔9年,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岛内政局多次洗牌,但对于岛内支持和平发展的力量,大陆始终不渝地抱持欢迎态度,对于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历史性贡献的人,祖国人民始终珍视,不会忘记“老朋友”。正如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始终尊重、关爱、造福台湾同胞,继续致力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对致力于追求两岸和平的任何人任何力量,大陆方面都予以最大善意尊重和最大诚意回馈。
徐峰指出,青年是未来推动两岸关系的希望,也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多年来,两岸青年始终走在促进两岸交流、推动融合发展的前列,每年有大批台湾青年来到大陆求学、创业、打拼,融入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潮流。他们从自身所见所闻形成对两岸关系的认知,打破了民进党当局以及“台独”势力处心积虑构筑的“信息茧房”,真正体会到了“两岸一家亲”的深厚同胞情谊。回顾两岸青年交流场景,马英九表示“浑然天成、欲罢不能”,参访青年团成员也纷纷激动地表示“震撼”“大开眼界”。当前青年群体在岛内参与政治活动很活跃,成为改变政党政治格局的重要力量。民进党想通过释放假消息、扭曲史观、抹黑造谣大陆等方式制造仇恨,通过“洗脑”吸引年轻选民支持。但随着两岸年轻世代越来越多的交流,尤其是通过网络新媒体的直接接触,青年群体发现原来两岸青年面临同样烦恼和问题,具备一样喜怒哀乐。在“去政治化”潮流下,与之前“太阳花学运”不同,他们不再盲目“恐中、反中”,甚至不再有强烈的“台独”诉求,更愿意以自身所见所闻形成判断和认知,而非局限于政党洗脑宣传、媒体制造焦虑,对大陆看法也发生转变,变得更加理性、更加务实。本次马英九率领青年团体访问大陆,是一堂生动的和平教育实践课,无疑会在岛内青年群体中形成巨大影响,产生连带效应,势必感召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参与到两岸交流实践,为两岸紧张局势注入和平的正能量。
南京大学台湾研究所博士温天鹏认为,台湾问题的产生和演变,事实上与中国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休戚相关。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台湾曾被日本殖民者侵占长达半个世纪,国共内战的延续导致两岸隔海对峙,至今无法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当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能力、更有信心也更加接近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习总书记站在历史高度,全面论述了两岸关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围绕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这一身份展开阐释,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更加深有感触。
温天鹏表示,今年年初,民进党当局再次赢得岛内执政权,民进党对抗大陆的态势有增无减,历经金门恶性撞船事件等负面事件后,两岸关系依旧处于不断恶化的僵局之中。“520”民进党赖清德走马上任,从目前披露出的重要人事任命来看,大量“独”派人士依旧占据重要位置,可见赖清德当局并无强烈意愿改善同大陆关系。两岸关系在此严峻状况下,马英九先生率领台青登陆访问,可谓是为乌云密布的台海带来一丝曙光。习总书记选择在此时会晤马英九先生,对于缓和目前两岸的紧张气氛将有极大助益,也是珍视与中国国民党交流与互动的积极作为,更是对岛内反“独”促统力量的极大鼓舞。同时,马英九此行访陆备受岛舆论关注,得到了支持两岸和平相处的岛内民众的高度肯定,事隔九年的习马二会再次向岛内传递出大陆坚持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也是积极呼吁岛内民众能够认清历史大势,站在自身发展的小我与中华民族的大我共同发展的两个层面,坚定支持两岸的最终统一。
温天鹏指出,青年是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两岸青年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中的一员,也是建设祖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最终实现的重要参与者。虽然多年来岛内的一系列“去中国化”错误行径严重影响到台湾青年的身份认同,但是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联系割舍不断,台湾青年对于中华文化的认同已经深入基因与血液之中,一直以来的两岸青年交流更加深化了他们的内心认同。习总书记对于台湾青年的殷殷期盼,是将两岸关系的未来发展寄希望于青年同胞,相信一定会让更多台湾青年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命运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对于未来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与融合发展具有重大积极意义。
中评社香港4月20日电(记者 段晓鲁)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4月10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马英九一行,这是两人时隔九年再度会面。对此,三位大陆青年学者接受中评社采访,他们认为,习总书记此次讲话站在历史高度,全面论述了两岸关系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展现了总书记的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阐述了两岸割裂不断的关系。
翁明源:习主席讲话展现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
四川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博士翁明源认为,“中华民族”是总书记此次讲话最核心的词汇。此次全面深入论述“中华民族”与两岸关系有着重要意义。首先,将台湾问题放在“中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高度来审视,延续了2019年所讲“祖国统一是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的重要论断,展现了总书记的宏阔视野和战略眼光。其次,“中华民族”是当前两岸民众最重要的连接点。受到民进党当局“去中国化”教育二十多年影响的台湾民众陷入国家认同混乱的泥淖当中,但仍然有超过60%的民众自认是中华民族。通过以中华民族为媒,两岸民众可以搁置在政治认知上的纠结,实现精神联结和心灵契合,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协力共进。三是以“中华民族”的强大包容性有力回击了民进党当局挑拨两岸民意、推动“台独”行径的险恶图谋。推动两岸各界在“中华民族”的旗帜下共享民族荣光,共促民族复兴。
翁明源称,从历史来看,此次会晤是1949年以来大陆领导人第一次在北京接见台湾地区领导人,也是时隔9年总书记与马英九的第二次会面,还是时隔6年总书记再次会见台湾同胞。从现实来看,当前台海局势严峻复杂,主张“台独”的台湾地区候任领导人赖清德即将上台,两岸关系面临高度不确定性的发展前景。因此,总书记通过此次会晤以缓和当前两岸紧张局势,并向各界再次强调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主要方向。具体来讲,主要释放了如下信号:一是推动两岸关系融合发展、努力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仍然是中国大陆对台政策的基本方针。二是只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台湾地区任何组织或个人都可以参与两岸交流,都将得到中国大陆的诚挚欢迎。三是要想确保两岸长期和平稳定,台湾方面必须放弃各种对抗性措施,尤其是“去中国化”政策和分裂图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