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展寰:垃圾收费目标是鼓励社会源头减废

立法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月19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在立法会表示,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收费)的政策目标,是透过按量收费以创造经济诱因,鼓励社会各界从源头减废和加强回收,从而降低整体废物弃置量。为审慎运用公共资源,政府会集中协助有真正额外需要适应垃圾收费的住户。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环保署“绿展队”已进行约900次与垃圾收费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了约90000人次直接参与,宣传所涵盖的屋苑及住宅大厦覆盖约全港六成人口。局方亦正与民政事务总署商讨如何透过18区关爱队在其所属的地区推广垃圾收费。

  香港特区政府将于本年四月一日实施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收费),征收模式为购买并使用指定袋或指定标签(适用于无法以指定袋包妥的废物)。谢展寰在回答议员提问时表示,政府会在垃圾收费实施初期,向“三无大厦”、乡郊村屋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住户派发免费袋,主要是考虑到“三无大厦”及乡郊村屋不少为旧楼并欠缺妥善大厦管理,相对于聘有物业管理公司的住宅楼宇而言,这些住户或需较长时间和更多支援去适应垃圾收费。此外,公屋住户占全港人口约三成,以基层市民为主,当中亦有不少长者,他们亦可能需要较多支援以适应垃圾收费和改变行为习惯。

  至于其他私人住宅处所,其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或清洁公司获相关业主组织同意后,可向环境保护署(环保署)申请集体采购指定袋,然后派发予住户使用,便利居民适应垃圾收费安排。申请获批后,环保署会为申请人提供相等于每个指定袋法定售价3%的服务费,以弥补其额外营运开支。

  此外,局方已为不同的大厦组织(包括物业管理业界、清洁公司及业主组织)安排简介会。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环保署已举办52场简介会,共超过6 000人参与。为增进物业管理业从业员对垃圾收费的认识,亦正与物业管理业监管局合作,于其“持续专业发展计划”下举办有关垃圾收费的持续专业发展讲座,以物业管理人牌照持有人及持牌物业管理公司代表为对象,增进从业员对垃圾收费的认识以应付其物管工作的需要。

  谢展寰说,环保署的“绿展队”已于二○二三年八月中展开垃圾收费的推广工作,在社区提供减废回收支援,并在屋苑、住宅大厦、“绿在区区”设施(例如旧区内的“回收流动点”)等地方举办宣传活动和现场示范,接触不同市民,包括学生、长者、家庭主妇、单栋楼宇和“三无大厦”的居民、外籍家庭佣工及少数族裔等,加深公众对垃圾收费的认识,并教育市民及屋苑/住宅大厦的前线员工遵守法例要求,积极实践减废回收以配合垃圾收费的实施。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绿展队”已进行约900次与垃圾收费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了约90000人次直接参与,宣传所涵盖的屋苑及住宅大厦覆盖约全港六成人口。局方亦正与民政事务总署商讨如何透过18区关爱队在其所属的地区推广垃圾收费。

  谢展寰表示,为鼓励市民更积极参与废物分类及回收,环保署正持续扩展社区回收网络,以加强地区回收配套设施。目前“绿在区区”在全港18区设有11间环保教育及回收支援并重的“回收环保站”、34个贴近民居的“回收便利点”和超过130个每周定时定点以街站形式运作的“回收流动点”,统一接收九种常见的回收物,例如缺乏商业回收活动的玻璃容器、塑胶、小家电、悭电胆、充电池及纸包饮品盒等。“绿在区区”的服务已覆盖全港约80%单栋楼宇(包括“三无大厦”)。

  环保署现正兴建第12个“回收环保站”“绿在黄大仙”,预计将于二○二四年第四季开始逐步投入服务。此外,首个设于地铁站的“回收便利点”“绿在青衣”亦将于二○二四年第一季投入服务,有关的营办团体亦早于二○二三年十月开始在葵青区内率先提供回收流动点和屋苑回收服务。

  加强公共屋邨的回收支援,将有助推行垃圾收费。环保署正逐步在50个公共屋邨内设立小型“回收便利点”,为公共屋邨以及附近居民提供更方便的途径进行乾净回收,以配合垃圾收费的实施。其中三间小型“回收便利点”“绿在葵芳”、“绿在大窝口”和“绿在启业”已经开始营运,其余的回收便利点也会由一月起陆续开始营运。环保署会不时检视各社区回收设施的运作情况,以及个别社区对回收设施的具体需求,务求完善社区回收网络的服务。

  谢展寰说,垃圾收费的实施有助推动及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进行回收,从而减少购买指定袋的费用。局方会密切留意实施垃圾收费初期的回收情况,不时检讨及优化包括《绿绿赏(电子)积分计划》等措施,以进一步吸引及鼓励市民参与乾净回收。现时市民可以利用“绿绿赏”电子积分换领礼物及生活用品。局方计划在垃圾收费实施前,把指定袋加入换领礼物清单内,详情稍后公布。

  谢展寰强调,政府着力提升香港的环境卫生和市容。政府在二○二三年修订《定额罚款(公众地方洁净及阻碍)条例》(第570章),提高《定额罚款条例》表列罪行的罚款金额,以提升政府处理环境卫生问题的效率和成效,并增强阻吓力。针对弃置大量建筑或其他废物的违法行为,政府把“非法摆放废物”的定额罚款,由1500元增加至6000元。相关执法部门包括环保署、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环署)、渔农自然护理署、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和房屋署会监察非法处置废物的情况,并按其职权执法。

  环保署及食环署在全港超过600个非法弃置建筑废物或垃圾的热门地点安装监察摄录系统,每日24小时全天候运作,透过录像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检控及策划更有效的执法行动,以增加阻吓力。食环署亦会以风险为本,灵活调配内部资源,加强在公众地方的非法弃置垃圾黑点进行特别清洁及清理行动,同时加强巡查和监控等。政府各相关部门亦一直保持紧密沟通,透过跨部门协作,包括交流情报、共用资讯、联络会议等措施,共同监察非法处置废物的整体情况,合力打击各类非法处置的行为。

立法会(中评社 卢哲摄)

  中评社香港1月19日电(记者卢哲)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在立法会表示,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收费)的政策目标,是透过按量收费以创造经济诱因,鼓励社会各界从源头减废和加强回收,从而降低整体废物弃置量。为审慎运用公共资源,政府会集中协助有真正额外需要适应垃圾收费的住户。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环保署“绿展队”已进行约900次与垃圾收费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了约90000人次直接参与,宣传所涵盖的屋苑及住宅大厦覆盖约全港六成人口。局方亦正与民政事务总署商讨如何透过18区关爱队在其所属的地区推广垃圾收费。

  香港特区政府将于本年四月一日实施都市固体废物收费(垃圾收费),征收模式为购买并使用指定袋或指定标签(适用于无法以指定袋包妥的废物)。谢展寰在回答议员提问时表示,政府会在垃圾收费实施初期,向“三无大厦”、乡郊村屋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住户派发免费袋,主要是考虑到“三无大厦”及乡郊村屋不少为旧楼并欠缺妥善大厦管理,相对于聘有物业管理公司的住宅楼宇而言,这些住户或需较长时间和更多支援去适应垃圾收费。此外,公屋住户占全港人口约三成,以基层市民为主,当中亦有不少长者,他们亦可能需要较多支援以适应垃圾收费和改变行为习惯。

  至于其他私人住宅处所,其物业管理公司、保安公司或清洁公司获相关业主组织同意后,可向环境保护署(环保署)申请集体采购指定袋,然后派发予住户使用,便利居民适应垃圾收费安排。申请获批后,环保署会为申请人提供相等于每个指定袋法定售价3%的服务费,以弥补其额外营运开支。

  此外,局方已为不同的大厦组织(包括物业管理业界、清洁公司及业主组织)安排简介会。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环保署已举办52场简介会,共超过6 000人参与。为增进物业管理业从业员对垃圾收费的认识,亦正与物业管理业监管局合作,于其“持续专业发展计划”下举办有关垃圾收费的持续专业发展讲座,以物业管理人牌照持有人及持牌物业管理公司代表为对象,增进从业员对垃圾收费的认识以应付其物管工作的需要。

  谢展寰说,环保署的“绿展队”已于二○二三年八月中展开垃圾收费的推广工作,在社区提供减废回收支援,并在屋苑、住宅大厦、“绿在区区”设施(例如旧区内的“回收流动点”)等地方举办宣传活动和现场示范,接触不同市民,包括学生、长者、家庭主妇、单栋楼宇和“三无大厦”的居民、外籍家庭佣工及少数族裔等,加深公众对垃圾收费的认识,并教育市民及屋苑/住宅大厦的前线员工遵守法例要求,积极实践减废回收以配合垃圾收费的实施。截至二○二三年十二月底,“绿展队”已进行约900次与垃圾收费相关的宣传推广活动,吸引了约90000人次直接参与,宣传所涵盖的屋苑及住宅大厦覆盖约全港六成人口。局方亦正与民政事务总署商讨如何透过18区关爱队在其所属的地区推广垃圾收费。

  谢展寰表示,为鼓励市民更积极参与废物分类及回收,环保署正持续扩展社区回收网络,以加强地区回收配套设施。目前“绿在区区”在全港18区设有11间环保教育及回收支援并重的“回收环保站”、34个贴近民居的“回收便利点”和超过130个每周定时定点以街站形式运作的“回收流动点”,统一接收九种常见的回收物,例如缺乏商业回收活动的玻璃容器、塑胶、小家电、悭电胆、充电池及纸包饮品盒等。“绿在区区”的服务已覆盖全港约80%单栋楼宇(包括“三无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