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李引泉论香港金融角色不可或缺
中评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郭至君)全国人大代表、招商资本董事李引泉日前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离岸人民币业务,提振香港营商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李引泉告诉中评社记者,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的优势仍都存在,并且依托内地这个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未来香港的这个地位不会被削弱,也不会降低。
李引泉首先表示,现在有一些人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太乐观,也有西方的一些力量在唱衰香港。在他看来,国际金融中心是经济、商业和金融范畴的概念,而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经济的成功、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有一系列坚实的经济、法律的条件来支撑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形成的,现在这些成功的优势条件基本上都还在。首先是香港的法治条件,第一点,在香港的普通法系中,长期沿用至今、约束所有的经济、商业、金融、贸易等活动的这部分法律仍然是有效的,并没有因为其他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而受到任何负面影响。在这个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融资者,所有的活动和法律权益都是受到良好保障的。第二点是香港的简单税制,目前,香港政府仍然很重视保持较低的税率,在世界上各个国际金融中心中,香港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第三点是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和其他大的经济体不一样,香港有特殊的制度,没有货币过多发行的问题,目前仍然在实施有效的政策和管理。第四点,经济活动的自由度也很高,所有资本的流入、流出都是自由的。此外,香港没有长期形成政府债务的压力。现在的G20经济体或者其他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上问题,如货币过多发行导致金融经济泡沫。
李引泉也说,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也非常的简明而有效。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和伦敦相比,香港的金融体系简单明了、容易操作,而且监管非常有效,所以运行的效率非常高。此外,香港金融产品的丰富度在亚洲是最好的,在全球也是比较好的,这都是香港固有的优势。同时,香港金融的基本的设施、制度、规则和监管和国际的接轨是非常好的。
“香港虽然只是一个城市,经济体不大,但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是来自全球的,更重要的是,香港依托着中国内地这样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内地的很多国际金融活动都在香港进行。在G20经济体当中,未来成长最好、潜力比较大的还是中国。虽然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慢下来了,但中国的成长在全球看仍然是比较好的,那么相应的金融需求也会比较多。这些条件和因素决定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未来它的实力不会被削弱,地位也不会降低。另外,香港还有两方面可以继续提升,一个是香港比其他传统的国际金融中心有更多的成长性,另一个是香港金融业在当地GDP贡献里的比重还可以提升。香港金融业原本的贡献大概是15%-16%,现在已经又上升了两三个百分点,将来我预期应该在20%-25%的水平,实现香港的成长也需要这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所以,我认为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仍然是好的。”
李引泉表示,“前两年有个情况,就是有一部分资本流出。与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思路相配合,香港和北京,还有社会各方面都为吸引资本流入做了很多工作,现在看来,从大中华区和欧美国家以外的市场流入资本的可能会增加。总体上说,我觉得总的趋势是资本流入,去年香港资本流入情况比较好,跟整个经济金融的恢复是相适应的。”
对于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未来发展的方向,李引泉告诉中评社记者,这需要放在整个国家的全球经济金融战略层面来思考。“在我看来,香港是我们中国自己的、成熟的、规范的、高效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金融中心,所以,香港在我们国家的全球经济金融战略中,以及稳健有序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能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说。
李引泉认为,我们要提高认识,无论是北京还是香港,都有责任把香港用好、管好、发展好。现在从总的情况看,中国已经比较深入地融入了世界经济和全球贸易金融体系,离岸人民币在国际支付、结算和融资中扮演的角色分量也越来越重,离岸人民币在境外的量也不小,这是一个趋势。但是,从全球发展以及国家之间的博弈情况来看,中国在短期内还不宜实行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这样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的战略安全。也就是说,在未来比较长的时间内,中国可能既不能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还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这样来看,就需要在中央银行体系内建立两个小的体系,一个是境内人民币的管理体系,也就是现行的管理境内流通循环人民币的体系;领一个就是管理离岸人民币在境外流通循环的体系。我们国家具有一国两制这个很好的条件,如果用好了,这两个体系可以互相配合,是非常有效的体制。
“我建议在香港设立中国人民银行代表处,这个代表处专门负责离岸人民币的投放和回笼。特别要说的是,这个机构只管这一件事情,不参与香港的金融监管,香港的金融监管仍由香港政府和有关部门执行。同时,香港政府和香港的金融监管部门也不参与离岸人民币的投放和回笼管理,这两边要分得很清楚。同时,把离岸人民币的清算中心设在中国人民银行香港代表处,离岸人民币的清算全部在这里进行。目前有一个清算中心,设在北京总行,我建议设立在香港代表处。把离岸人民币的清算中心放在香港代表处,因为香港是国际市场,这样发出的离岸人民币都在境外。同时,香港又是中国地盘,完全可控。中国人民银行香港代表处和香港的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建立几个关系:第一个是,中央银行可以给在香港的中资银行发放再贷款、再贴现,也就是说可以把离岸人民币贷款发放给这些机构,也可以从这些机构回笼;第二个是,中央银行与香港的中资金融机构可以做离岸人民币证券票据的回购和逆回购业务,通过这种交易向国际市场投放离岸人民币,也可回笼离岸人民币;第三个是,可以在香港的中资银行与中央银行间,建立离岸人民币存款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中资银行把离岸人民币存款的一定比例作为存款准备金存在中央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比例,根据市场对国际人民币的需求量变动,可以提高也可以降低。”李引泉指出,“这三个关系加起来,与中央银行管理境内人民币的投放回笼机制是一样的。如果有这样一个机制,我们可以把境内人民币与离岸人民币分开管理,中央银行可以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对离岸人民币的需求量来增加投放或者增加回笼。这样我们就有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来管理离岸人民币的供应和汇率,可以通过增加供应或者减少供应来适应市场的需要。我觉得这个机制是很重要的,所以我会作为建议提出来,在有关讨论的时候也会发表意见和建议。”
关于香港楼市,李引泉分析称,香港从宏观管理的理念到机制都是健全的。前一段时间所说的“辣招”,实际上已经撤了两次了,就是因为前几年房价涨得太厉害,好多人买不起房子,这是负担、风险和压力。在那个背景下,为了防止房价大升,政府就出了“辣招”,而且出了好几步。后来再撤,实际上是因为房价出现下行,这在新冠疫情期间就已经开始,甚至2019年就以后房价就再没涨,后来就陆续地撤销这些抑制房价上升的措施,现在财政预算案中已经全面“撤辣”。 “我个人也讲过,为了防止楼价大升大跌,政策措施是要根据市场的变化随时采取的,该出的时候就出,该撤的时候赶快撤,动作太慢就会跟不上。目前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说现在‘撤辣’是合适的节奏,另外一个观点就是撤慢了,在负资产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应该撤了,现在晚了一点。但是我觉得,宏观经济管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理性地说,机制是健全的,只是根据市场变化的动作要更快,现在的动作稍微慢了一点。”李引泉说。
现在好多人讨论怎样提振信心,李引泉认为还是回到基本,回到基础,把市场做好。我们在市场规范、监管服务效率、经济自由度这些方面做好,资本就会回来。而且过去的香港没有招商引资的概念,资本愿意到香港是因为有优越的条件,这里既稳定又安全,还能赚钱,所以资本都流到香港来,未来最重要的还是抓好基础。
李引泉表示,现在我们经常说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香港故事,我们现在有好多话都说得很好,但有些话说得还不够。香港目前作为国际金融中心,有大量有关的经济、贸易、金融、投资、资本的流动等等交易活动,约束这些活动的法律还是长期沿袭过来今天仍然有效的普通法系的法律。这些事情外国人和中国人都很清楚,是没有变化的。我觉得对外讲香港故事,在这一点上应该讲得更透彻、更清楚,避免误解。
对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李引泉认为是在一贯地支持香港“一国两制”,在维护稳定安全的条件下,支持香港发展经济。而且最近这段时间,大陆和香港两方面都做了很多工作。另外,他也表示,对大陆的经济来说,安排还是妥当的。妥当之处有这么几点,一个就是5%左右的GDP的增长率,这是一个很理性的目标,而且留了比较灵活的余地。根据总体经济成长的潜力和动能看,这个比较现实,没有定的太高,但是也不能低,如果要再低,就会出现一些压力和矛盾。所以说这个目标的提出既是稳健的,也是积极进取的,我觉得这个提得很好。总理对财政政策的表述也非常好,对今年和未来几年的投资、对经济稳定和拉动增长应该有很好的作用。另外,在实体经济、科技带动下的新生生产力以及它带动的整个大工业和整个实体经济,这是未来中国经济成长最基本、最重要的力量,对这方面的安排是足够的。至于金融方面的安排,特别值得赞赏的就是保持社会融资总规模、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以及价格目标预期相匹配。这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安排,考虑得比较全周。“我觉得是比较理性、比较稳健又比较进取的总体安排。只要我们提高效率,落实好,今年经济整体的效果会不错的。”他说。
(后方支援实习记者:赵人婵)
中评社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郭至君)全国人大代表、招商资本董事李引泉日前在2024年全国两会上接受了中评社记者的专访,就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离岸人民币业务,提振香港营商信心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李引泉告诉中评社记者,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的优势仍都存在,并且依托内地这个全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因此未来香港的这个地位不会被削弱,也不会降低。
李引泉首先表示,现在有一些人对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太乐观,也有西方的一些力量在唱衰香港。在他看来,国际金融中心是经济、商业和金融范畴的概念,而不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概念。经济的成功、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是有一系列坚实的经济、法律的条件来支撑的。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是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形成的,现在这些成功的优势条件基本上都还在。首先是香港的法治条件,第一点,在香港的普通法系中,长期沿用至今、约束所有的经济、商业、金融、贸易等活动的这部分法律仍然是有效的,并没有因为其他法律的颁布和实施而受到任何负面影响。在这个市场上,所有的投资者、融资者,所有的活动和法律权益都是受到良好保障的。第二点是香港的简单税制,目前,香港政府仍然很重视保持较低的税率,在世界上各个国际金融中心中,香港的优势仍然是明显的。第三点是香港的货币发行制度和其他大的经济体不一样,香港有特殊的制度,没有货币过多发行的问题,目前仍然在实施有效的政策和管理。第四点,经济活动的自由度也很高,所有资本的流入、流出都是自由的。此外,香港没有长期形成政府债务的压力。现在的G20经济体或者其他经济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上问题,如货币过多发行导致金融经济泡沫。
李引泉也说,香港的金融监管体系也非常的简明而有效。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如纽约和伦敦相比,香港的金融体系简单明了、容易操作,而且监管非常有效,所以运行的效率非常高。此外,香港金融产品的丰富度在亚洲是最好的,在全球也是比较好的,这都是香港固有的优势。同时,香港金融的基本的设施、制度、规则和监管和国际的接轨是非常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