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时 发展信心足
与内地逐步有序恢复通关以来,香港各行各业逐渐“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物流客流顺畅兴旺、民生物资供应稳定、消费投资日渐活跃……香港繁荣新光景的背后,有着广大驻港中资企业的全情投入。
助客流物流畅旺
春暖花开时节,借着两地通关春风,昔日冷清的出入境口岸也再度热闹起来。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自2月6日全面通关一个月来,香港出入境总人次突破千万。
“疫情3年,我们估算有100多万名香港市民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已经过期仍未换领。”香港中旅证件服务九龙东中心内,受理大厅坐满了等待换证的市民。香港中旅证件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高级顾问黎锡明告诉记者,两地全面通关后,办证服务的需求量大增,业务压力前所未有,“现在我们每天要处理近6000个名额,相当于疫情前每日受理量的1.8倍。预计这样的工作量会维持至今年年中。”
水路客运也繁忙起来。“截至2月21日,公司已恢复开通8条跨境水路航线,累计接送跨境旅客逾29万人次。”作为服务香港超过60年的中资企业,珠江船务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着粤港澳水上客货运航线逾70条、客货运码头近50个。“复航初期,公司第一时间恢复了往来香港至广州、中山、深圳、东莞等多条跨境航线运营。44条跨境水路货运航线货运量与往年基本持平。”公司董事局主席刘广辉介绍。
“3年停航,时间真不短。”刘广辉坦言,为保障复航顺利,公司在短时间内检修船舶设备,招聘并培训现场工作人员,人力紧缺就一人多岗、加班加点,水路客运顺利复航。
吊车林立、巨轮往来、集装箱整齐排列,码头装卸繁忙……葵青货柜码头,是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
记者瞭解到,从中国外运(香港)控股有限公司自营的物流业务来看,近几个月,本地消费产品的物流操作量同比增长了50%到100%,服装面料及餐饮相关行业的物流操作量同比增长了约50%到70%,建筑市场的工业消费品方面约有20%的上涨。
“这让人手、车队等配套资源的供应也紧张起来。”孔祥峥说,好在公司事先已有准备,通过自行开发的数字化模拟软件模拟每个客户的业务流程,预判客户在通关后的物流需求,提前储备了足够的人力和运力,确保物流业务顺畅运行。
保民生供应稳定
民以食为天。无论是疫情期间还是恢复通关后,驻港中资企业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全力保障香港民生物资供应稳定。
大量供港食品,离不开充足的仓储保障。在新界沙田火炭地铁站附近,有两幢十多层高的冷冻货仓,货仓楼前紧挨着颇有年代感的列车轨道。这是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物流于上世纪80年代投入使用的冷冻货仓,通过著名的“三趟快车”,供往香港的鲜活冷冻食品就存放于此。
“我们肩负着为全港市民不间断提供肉类、海产、速冻食品、米面、水果等各类民生物资的责任,每天500多吨物资分别通过超市、街市和快餐店等流向市民的餐桌。”华润物流总经理吴桉介绍,沙田冷仓是香港运营规模最大的鲜活冷冻食品存放仓之一,储存着香港约20%的冷冻食品。
“为适应香港经济民生发展需要,公司下一步将翻新改造在香港的老旧仓库,着力发展自动化及智能仓库,提高物流运营效率,相信年底将有成果。”吴桉说。
促经济全面复苏
“预计香港经济在2023年会明显反弹,全年实质增长介于3.5%至5.5%。”陈茂波介绍,这一预测是基于香港与内地和国际间往来迅速恢复正常、内地经济增长加快等积极因素得出的。
旅游业界复苏的底气来自不断回升的旅客数量。香港旅游发展局日前公布,2月初访港旅客达146万人次,这是疫情以来,单月访港旅客首次突破百万人次,相当于疫情前每月旅客量的约三成水平。
“现在内地旅客来港,更想感受和体会香港这几年的新变化,最新落成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M+博物馆和戏曲中心等文化景点广受好评。”随着两地人员往来全面恢复,香港中国旅行社针对内地游客推出了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旅游产品和线路。香港中国旅行社总经理陈瑞东介绍,“红色之旅”“香港深度游”“文化传承”等3个系列是香港中国旅行社疫后旅游团路线的主要定位,特别设计了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特色旅游线路,兼具传统经典和新兴特色,同时涵盖主题乐园、博物馆艺术、非遗体验等。
商业也逐步恢复正常。“我们旗下零售租户自恢复通关后,客流量提高约25%,营业额上升超过30%,其中餐饮、超市、服装表现较好。”华润创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简称“华创建投”)助理总经理李卓表示,相信随着内地旅客来港,香港核心商业区的业务可以逐步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目前华创建投约80%的业务位于繁华的核心商业区,未来我们希望逐步加大对社区商场投资,如一些较为老旧的公共屋邨商场。”李卓说,“我们对香港中长期发展非常有信心!”
与内地逐步有序恢复通关以来,香港各行各业逐渐“活起来、动起来、热起来”:物流客流顺畅兴旺、民生物资供应稳定、消费投资日渐活跃……香港繁荣新光景的背后,有着广大驻港中资企业的全情投入。
助客流物流畅旺
春暖花开时节,借着两地通关春风,昔日冷清的出入境口岸也再度热闹起来。香港特区政府入境事务处数据显示,自2月6日全面通关一个月来,香港出入境总人次突破千万。
“疫情3年,我们估算有100多万名香港市民的‘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已经过期仍未换领。”香港中旅证件服务九龙东中心内,受理大厅坐满了等待换证的市民。香港中旅证件服务有限公司业务高级顾问黎锡明告诉记者,两地全面通关后,办证服务的需求量大增,业务压力前所未有,“现在我们每天要处理近6000个名额,相当于疫情前每日受理量的1.8倍。预计这样的工作量会维持至今年年中。”
水路客运也繁忙起来。“截至2月21日,公司已恢复开通8条跨境水路航线,累计接送跨境旅客逾29万人次。”作为服务香港超过60年的中资企业,珠江船务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运营着粤港澳水上客货运航线逾70条、客货运码头近50个。“复航初期,公司第一时间恢复了往来香港至广州、中山、深圳、东莞等多条跨境航线运营。44条跨境水路货运航线货运量与往年基本持平。”公司董事局主席刘广辉介绍。
“3年停航,时间真不短。”刘广辉坦言,为保障复航顺利,公司在短时间内检修船舶设备,招聘并培训现场工作人员,人力紧缺就一人多岗、加班加点,水路客运顺利复航。
吊车林立、巨轮往来、集装箱整齐排列,码头装卸繁忙……葵青货柜码头,是香港最主要的货柜物流处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