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倡增外劳 工联:应先加本地人工

  中评社香港4月4日电/香港文汇报报导,随着香港于疫后全面复常,劳动力不足问题再度浮现,商界提出扩大输入外劳。行政会议成员、工联会会长吴秋北昨日重申,考虑输入外劳前必须先瞭解行业缺人的原因,如果是为了压低工资,只会打击本地就业市场。他强调,必须优先保障本地工人就业机会,认为特区政府应做好人力资源规划。立法会议员、工联会理事长黄国亦指出,劳顾会现行的“补充劳工计划”审批机制行之有效,认为香港应先提高本地工人薪酬及福利待遇,而非盲目地扩大输入外劳。

  吴秋北:本地就业优先

  近日多名商界代表先后指行业缺乏人手,要求输入外劳以纾缓人手荒。吴秋北昨日会见传媒时表示,工联会一直强调本地就业优先原则,他说:“输入外劳前,必须先瞭解行业及工种发生什么事,具体分析是要取代现有打工仔,抑或确实是人手不足?”

  他指出,不能简单化地决定输入外劳,否则只会打击本地打工仔的“饭碗”及工资,香港社会及民生亦会受影响,“即使是外劳护理员亦遭受剥削,反映并非输入外劳便可解决问题。”

  吴秋北认为,应善用现时的“补充劳工计划”纾缓个别行业人手不足情况,不能因为政府推出院舍输入护理员特别计划,建造业及运输业便“有样学样”,“究竟本身充分用好本地劳动力未?”

  他指政府亦应考虑输入外劳后的“后遗症”,例如整体打工仔薪金难上调、本地就业机会流失等。

  黄国:提高劳动参与率

  黄国亦指出,护理业界普遍存在薪金偏低情况,“你用万四五元请人每天工作10小时,一定请唔到人啦!”他指出,劳动市场供与求是采取自由市场机制,认为雇主应先提高工资,而非一下子输入外劳去干扰市场正常运作。他续说,香港的劳动参与率只有58%,远低于新加坡的70%,批评特区政府在人力资源上处于被动状态,并无积极推动提高劳动参与率。

  至于最低工资议题,吴秋北促请政府尽快完善机制,并落实“一年一检”,“多个行业每年都会调整薪金,为何最低工资水平要两年才检讨一次?”吴秋北建议在检讨机制时,考虑通胀及基本生活需要等指标,最低工资亦必须高于综援水平。黄国亦表明,最低薪20%打工仔的工资,过去十年扣除通胀后呈负增长是不能接受,必须优化最低工资的机制。